戰車教導第一營隸屬於中央交通兵輜重兵學校,下轄3個戰車連。交輜學校戰車教導營的兩個戰車連和1個裝甲搜尋連隨東路軍前敵總指揮徐月祥前來參戰,部署到了東路軍前線。

戰車第1連,代號“虎”連,配備“維克斯”MKE型6噸半戰車16輛,還有4輛裝備了無線電裝置MKF指揮型。“維克斯”輕型戰車是米旗國於20年代末設計,效能還算先進,乘員3人,裝甲最小厚度13毫米。裝備有1門47毫米18倍徑的火炮,備彈50發,還有1挺7.7毫米機槍。

47mm火炮的威力在當時已相當不錯,可在500米距離內擊穿25毫米厚的裝甲,可以有效擊穿大部分野戰工事,發射榴彈也可以殺傷大量敵人步兵。

戰車第2連,代號“龍”連,配備“維克斯”M1931型3.5噸水陸兩棲戰車16輛。維克斯兩棲輕型坦克只裝備有1挺7.7MM機槍,裝甲厚度僅10毫米,只可以防禦槍彈子彈。它最大的特色是可以浮水,具備6公里/小時的水上速度,比較適合華夏南方河汊湖泊密佈、水網縱橫的環境。

裝甲搜尋連裝備德制“豪須”系列裝甲車,其中Sd.Kfz.221型12輛,主要是在戰場偵察、搜尋、警戒和巡邏任務,講究快速突進,最高公路速度達到90千米/每小時,採用4×4通用底盤,成員2人,戰鬥全重4噸,僅裝備1挺7.92mm MG13機槍。

Sd.Kfz.222型裝甲火力支援車6輛,增大了車體強化火力,成員增至3人,增加了短程無線電臺,戰鬥全重4.8噸,裝備一挺7.92mm MG13機槍和1門20mm KwK30機關炮,裝甲厚度為8-14mm,能在一定角度和距離抵擋步機槍彈射擊。

Sd.Kfz.223型裝甲通訊指揮車4輛,安裝了用於指揮通訊的框型可摺疊天線和短程/30瓦功率FuG10中程兩種無線電臺。

此刻的宋鴻飛,面對這些坦克和裝甲車孱弱的火力、薄薄的裝甲、每小時不到40公里的極限速度簡直是無可奈何,在他看來,這不就是拖拉機裝上鋼板、再加上機槍機炮的簡陋玩意?

他不由回想起後世在部隊實踐時開著東風猛士飆到120時速的超爽感覺,想到這裡他只能無奈的暗歎了口氣,直感嘆真是由奢入儉難啊。他自嘲似的不斷安慰自己說這不是後世,沒有99式坦克和04式步戰車給你用的,有總比沒有強,麻雀再小也是肉啊!

徐月祥似乎察覺到了宋鴻飛對戰車效能的不滿,語氣中也帶了點無奈,道:“我國沒有自主的汽車工業,機械化人才也奇缺,重型戰車不論保養、維護,還是使用成本都是巨大的難題。”

“明白。”宋鴻飛不由得道,“因地制宜,量體裁衣,有什麼樣的食材就做什麼樣的菜。”

其實說起來徐月祥心裡還是很感激宋鴻飛的,正是以宋鴻飛的一些研究成果作為交換籌碼,數個月前華夏國府赴歐考察團成績斐然,引進了更多的武器裝備、戰車、裝甲車,才得以新組建了戰車教導第二營。

現在所購的德制克虜伯1號輕型戰車已陸續到貨,正在交輜學校學員隊長杜光亭少將的領導下緊張訓練中。

戰車教導1營營長為彭克定中校,郭恆建為戰車第1連連長,汪文彥為第2連連長,陸劍雄為裝甲搜尋連連長。彭克定和幾位連長很快就從辛村以東約2公里的樓梯火車站駐地到來,幾人對宋鴻飛顯得非常熱情,彭克定口中連連聲稱:“久仰大名,久仰大名”,弄得宋鴻飛都有點納悶,聽到幾人一番詳說他才明白原委。

原來,當時華夏國軍隊對“步坦協同”的戰術理念根本沒有了解,在華夏國將領們的觀念中認為:坦克就是用來幫助步兵衝鋒用的,這些“鐵傢伙”鋼甲堅固不懼槍彈,所以在戰鬥使用時坦克應該衝在最前頭,單獨發起攻擊,待消滅掉敵軍的主要火力點以後,步兵再發起衝鋒。

在機械化時代來臨之時,華夏國步兵部隊的戰術思想還頑固僵硬地停滯不前,搞得裝甲兵們極其無語。裝甲兵總監、交輜學校教育長徐月祥大力推導宋鴻飛的著作《機動、火力、防護、通訊——機械化作戰》,要求每一位裝甲兵軍官和骨幹必須認真研讀。

宋鴻飛這文章分析得精緻入微,句句切中癢處,真是寫到了他們心坎裡,裝甲兵們有了一種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喜悅和激動。

幾位心高氣傲的裝甲兵連長此前對宋鴻飛雖也聞名已久,卻還是第一次見面,年輕氣盛的他們見大名鼎鼎的宋鴻飛也不過年紀輕輕,看著年紀比自己還小,不免想試試他到底有多少斤兩。

起初幾人還話藏機鋒,互相試探,幾番言語下來,已心生敬重,漸覺投契。

在徐月祥、桂率真的親自參與下,步兵、炮兵、裝甲兵、工兵等各兵種的主官和作戰參謀們熱火朝天地作業,甚至在屋子中間的地板上擺出了一個簡易的沙盤,對著沙盤和地圖一遍遍的推演起來,這可以說是華夏軍隊首次步、炮、坦協同作戰!

各兵種的軍官都不甘人後,紛紛拿出各自的看家本領,一群精幹而彪悍的軍官群策群力,充分展示了他們的專業素養和旺盛鬥志。

一番番激烈地討論、爭論,一番番反覆地推演,一次次認真計算著車輛戰鬥編組、投入的兵力、裝備、機動能力、時間、順序、炮兵火力配備、彈藥量、指揮聯絡等情況,反覆模擬各種戰況態勢和應對策略,一直到日上中天才逐漸明確下來。

親自坐鎮的徐月祥和桂率真見此情景深有感觸,皆倍感欣慰,感慨道:“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將士用命,必將戰無不勝!”

戰車營長彭克定提出了他心中的一個疑問:“步兵是否進行過和戰車協同作戰的訓練?”

“沒有進行過。”宋鴻飛苦笑著,老老實實回答。

不過,宋鴻飛對這個問題也已有準備:“步坦協同的問題,主要就是隊形、方位、距離,要求不論進或退步兵和戰車都不能分割開。只能臨陣磨槍了!我們可以把協同的主要技戰術要點列明出來,下午讓各個連抓緊演練。”

他接著道:“3連長張誼和我在西點軍校時進行過一次‘裝甲機動突擊’的演習,對機械化作戰有所瞭解。2連長廖建楚在法國軍校學習過機械化,按既定計劃指揮一個步兵連進行步坦協同作戰也該沒問題。”

“按照1輛戰車搭配1-2個步兵班的原則。”宋鴻飛又道,“在通訊聯絡協同方面,我們有無線電通訊指揮車這個好東西,通訊指揮車也編入突擊編隊,我的營部會和右翼編隊一起行動,以便靠前指揮突擊。”

按宋鴻飛的計劃,突擊車輛由“維克斯”戰車和裝備了電臺的“豪須”裝甲火力支援車編組,戰車1連的20輛“維克斯”坦克均分成兩個編隊,每個編隊有10輛坦克,其中2輛是指揮型,其47mm火炮可以有效擊穿大部分野戰工事,將作為主要突擊力量。

裝甲搜尋連的Sd.Kfz.222型裝甲火力支援車裝備了1門20mm 機關炮,速射快,火力猛,對於簡陋的野戰土木工事有足夠的殺傷力,也編入了兩個突擊編隊以加強突擊火力。

1個步兵連9個班搭配9輛坦克,兩個連指揮部合在一起行動,以便協同指揮,坦克連長1輛指揮型戰車,步兵連長1輛裝甲車,兩車都配有電臺。步兵連屬機槍班和加強的1個營屬機槍排搭配1輛裝甲車,作為火力支援組。這樣,每個突擊編隊都有10輛坦克和2輛裝甲火力支援車。

軍士營營部和工兵分隊隨右翼編隊行動,配有1輛Sd.Kfz.223型通訊指揮車和2輛火力支援車。1連和營屬炮連各配有1輛通訊指揮車,隨時與營部通聯,提供伴隨火力支援。後方的炮兵營指揮部也配有1輛通訊指揮車,前方宋鴻飛的營指揮部可直接透過電臺呼叫和指揮炮兵營的炮火支援。所有配有無線電的每輛坦克、裝甲車都須先調測好電臺能夠互相通聯。

軍士營3連協同戰車作為右翼編隊,直插西南,進行縱深突擊。軍士營2連作為左翼編隊,從主塹壕的正背後發起攻擊,與正面大部隊前後夾擊,全面攻陷赤水河西岸隴海線以北的各個據點,隨後向南邊的張家嶺攻擊。軍士營1連作為後續梯隊,在突擊編隊取得戰果後投入戰鬥,擴大戰果,清掃殘敵。

總隊特務營將作為軍士營的預備隊和後援。

彭克定仔細看完宋鴻飛的計劃,按捺不住心中的佩服,道:“裝甲車輛如此編隊很專業,合成編組將能最大的發揮出戰力。”

戰車1連連長郭恆建和裝甲搜尋連連長陸劍雄知道自己的連隊有仗打,都非常興奮,臉上滿是躍躍欲試的神色。

徐月祥道:“我們沒有裝甲運輸車輛來搭載步兵實施快速機動,步兵全靠徒步,是否跟得上戰車的速度?”

“我軍戰車的越野行進速度不快,戰鬥時相互配合,步兵跟得上。”宋鴻飛指著地圖,“預定進行突擊的整個戰場區域,最大寬度至渭河岸邊,約1公里。最大縱深至田家村、白家村一帶,接近4公里。在軍士營,3000米跑是基本的體能要求,現在人人能做到武裝越野3公里15分鐘內,執行這次作戰士兵的體能沒問題。”

徐月祥點點頭,道:“練兵千日磨一劍,用兵一時見功夫!”

宋鴻飛又道:“在這個距離上,通訊指揮車配備的中程電臺對於兩個突擊編隊間的通訊指揮,以及與後方指揮部和炮兵指揮部之間的通訊均沒問題。這次實施營一級規模的步坦協同,問題不大。”

眾人再經細細討論一番,也覺得沒什麼問題了。

代號“龍連”的戰車2連連長汪文彥有些不高興了,著急地道:“他們兩個連都有仗打,光讓我們在一邊看著啊?”

眾人看著他急迫的樣子,有點忍不住笑起來。

“兩棲戰車的裝甲和火力較弱,執行這樣的縱深突擊並不適合。”宋鴻飛說道,接著他的目光又盯向地圖上渭河北岸,“如果是要渡過渭河攻擊對岸,打頭陣的自然是非兩棲戰車莫屬了!”

“宋營長,你還想打過渭河北岸去不成?”徐月祥不禁也笑了。

徐月祥又道:“東南軍反戰車的能力雖然不強,但‘龍連’兩棲戰車的裝甲和火力皆薄弱,確不適合。”

“龍連”連長汪文彥只得作罷,有點悶悶不樂。

眾人又細細研討一番,都沒什麼需要補充的了。

徐月祥和桂率真兩人相視對望,都點點頭。

徐月祥肅容正色道:“戰車1連、裝甲搜尋連,按作戰計劃以所屬戰車和裝甲車組成兩個突擊編組,與教導總隊軍士營協同配合,實施翼側突破,對敵側後進行縱深攻擊!戰車2連與其餘車輛混合編隊,配合步兵從赤水河防線正面進攻!”

“此一戰,是國軍戰史上第一次步、炮、坦諸兵種協同作戰,也將是我軍開創現代化作戰的歷史起點!裝甲部隊以及機械化作戰,不但在我軍,在全世界都是嶄新的課題,諸位須戮力同心,密切配合!祝一戰奏功!”

眾人心潮澎湃:“是!”

桂率真志得意滿,滿面春風說道:“難得今日諸位精英齊聚一堂,同心協力,此戰必是勝券在握!已過晌午了,就請大家在這裡用個便飯,下午回去都各自做好準備,具體的作戰計劃和命令隨後會下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