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彈道和槍械力學上的複雜計算,宋鴻飛需要到麻省理工學院去使用他們的“微分分析儀”。

MIT的這臺“微分分析儀”,體積極大,使用也極不方便。在技術上,這臺機器只是利用鋼軸驅動的變速齒輪、凸輪的轉動角度和複雜排列,即機械積分器來求解微分方程、模擬計算結果,還不屬於真正現代意義上的電子計算機。

但是這臺“微分分析儀”是同類中第一個實用且可靠的裝置,是通用電子計算機發明前世界上最強悍的計算機,堪稱那一時期模擬計算機時代的巔峰之作。

這樣的機器,當時全美國也僅有四臺,2臺在麻省理工,1臺在通用電氣,1臺在賓夕法尼亞大學。

發明這臺機器的就是模擬計算機的開創者——範內瓦·布什教授,他是科技史上著名的偉大人物,時任MIT的副校長兼電子工程學院院長。

來自後世的宋鴻飛自然清楚,範內瓦·布什教授是二戰時美國總統的科學顧問,主導了眾多的軍事研究計劃,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研製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他就是該計劃的提出者和執行人。

被後世碼農們稱為“祖師爺”的“資訊理論之父”——克勞德·夏農,正是他的學生。

後來,範內瓦·布什教授被人們譽為“美國資訊科技的先驅者”。

這臺“微分分析儀”雖然是模擬計算機的巔峰之作,但是在計算速度和計算精度方面往往仍不足以應付海量運算的需要,在使用上也極其不便利,當時使用打孔紙帶,編制演算法和資料都耗費大量時日。

宋鴻飛在後世時是著名的G軍校非指揮類學員,本科、直博都是電子資訊類專業。經歷過資訊和網路時代的宋鴻飛,面對著這個最原始的機器,感覺就像一個開慣了大排量8缸渦輪增壓的人回到了蒸汽動力汽車的時代一樣,真是欲哭無淚又無可奈何。

宋鴻飛經常忍無可忍,吐槽這臺功能簡陋、笨重又難用的機器,他暗自腹誹:“真是個渣渣,後世一個巴掌大的學生用的計算器都能秒殺!”

宋鴻飛經常給MIT實驗室的人提些改進建議,MIT的研究人員和操作人員原本眼高過天,對此不屑一顧。

但隨即他們就驚訝的發現,宋鴻飛的建議不但一針見血,讓人恍然大悟,而且還能對症下藥,困擾他們已久的問題往往立即藥到病除,立竿見影就解決了!

一副難以置信的表情在這幫MIT研究人員臉上表露無疑,他們哪裡能知道,後世的宋鴻飛是電子資訊方面的博士!

麻省理工學院所在的馬薩諸塞州劍橋市離西點軍校有200多公里,有時候一道計算得花費好幾天,宋鴻飛只得在劍橋住下來。

當時的計算機資源極其緊缺,誰要使用機器計算都得排隊來,而當時編制打孔紙帶又要花費很久,有時排隊好多天也不見得能排上。

有一次,宋鴻飛不經意間露了一手,他自己做了幾個中國菜帶到實驗室當午餐,以節省時間。沒想到這下吸引來好多人,說要品嚐一下他的手藝,品嚐了之後都讚不絕口,再嘗著嘗著,最後竟被這些研究人員一掃而空,啥都沒給宋鴻飛留下。

從此,MIT實驗室的這些人就無比殷切的盼望宋鴻飛來,他們竟然在實驗室的樓里弄了一整套中式炊具和烹飪調料,搞得宋鴻飛哭笑不得,有時候不得不拉張誼過來幫忙,才能滿足這些嗷嗷待哺的胃口。

而被宋鴻飛的精妙建議征服了頭腦,又被“中國大餐”征服了胃口的MIT研究人員,悄悄給宋鴻飛開後門,只要沒有其他特別重要又緊急的計算任務,都給他加塞插隊。

這一來二去,宋鴻飛和MIT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都混得極熟,實驗室主任範內瓦·布什教授也經常來和他討論如何改進“微分分析儀”,討論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以及分享他做的中國菜。

布什教授震驚於宋鴻飛提出的每一個觀點為什麼都如此充滿了真知灼見?

如今的宋鴻飛在美國學界已小有盛名,布什教授自然知道西點軍校的宋鴻飛在步兵戰術、彈道學、槍械力學和熱力學上發表過引起轟動的研究成果。

但這臺計算機剛面世還沒多久啊,宋鴻飛來MIT蹭機器也沒幾次啊,他怎麼這麼瞭解計算機?

布什教授時常忍不住懷疑,宋鴻飛是不是跟哪位專家研究過計算機?他甚至認為西點是不是製造出了更先進的計算機,宋鴻飛是過來打探情報的?

但隨即他又自己推翻了這個想法,他很清楚西點的學術研究一向孱弱,沒有這個可能性。

宋鴻飛得了便宜賣乖,吹牛皮吹嗨過了頭,忘乎所以地說道:“說到計算機,其實華夏國已經有了,並且很早之前就有了!”

這句話可謂語驚四座,眾人都很吃驚,有的人表示嗤之以鼻,只當他吹牛不打草稿。

“早在古代2000年前就有了!”宋鴻飛大大咧咧說道:“華夏國兩千多年前的算盤,可不就是個計算機?”

人們都不由哈哈鬨笑起來。

宋鴻飛口若懸河,把後世裡算盤、紙筆和計算機的比喻高談闊論了一番,形象易懂的提出了運算、控制、儲存、輸入和輸出5大組成部分的結構,這可是劃時代的的理念——這就是後來的“馮諾依曼體系結構”,奠定了現代計算機的基本構造原理。

當然他只是泛泛而談,沒有深入闡述說明。計算機5大組成部分的體系結構是另一個偉大科學家馮.諾依曼教授總結性提出的理論,他不想貪人之功。

眾人原本嬉笑的表情逐漸認真起來,不由陷入沉思中:這個新鮮的說法乍一看簡單淺顯,卻也不無道理。再仔細一想,可不得了,他竟然好像誇誇其談般地道出了至理!

範內瓦·布什教授心裡已然翻起巨大震動,他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種前所未有、又至為關鍵的理念,雖然還只是一個概略提出的觀點,但卻有值得深入探索並發展成理論、甚至形成計算機的“大一統”的極佳前景。

布什教授簡直欣喜若狂,給了宋鴻飛一個差點令他窒息的擁抱,這位大科學家就像得到心愛新玩具的小孩子一樣興奮。

布什教授激動地說道:“宋,我真不知該如何感謝你,你這幾句話就像第一性原理那樣精粹,就像迷霧之中的燈塔一樣,指明瞭我苦思已久的若干問題!”

當宋鴻飛又提出可以參考打字機的輸入,設計可以直接在計算機上進行字母、數字、以及各種符號輸入的“鍵盤”,並可自動形成輸入字元的打孔紙帶作為儲存時。

布什教授竟一時呆立當場,心裡的震動已無以復加,他不由得心悅誠服:這個想法真是太天才了!

(注:歷史上,計算機鍵盤直到電子計算機發明之後,到50年代才從英文打字機鍵盤演變而來。)

範內瓦·布什教授當即對宋鴻飛表示,希望他來麻省理工繼續深造攻讀研究生,和他一起研究、改進計算機。

宋鴻飛心花怒放,這所世界著名高校MIT的傳奇人物範內瓦·布什教授給自己拋來了橄欖枝!能在這裡深造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啊!

深造的問題其實不但早在他心裡,在他們宋氏家族的計劃中也早已深思熟慮過了。

現在的宋家是名門望族,家族裡從商、從政的精英人物都不乏,財富、權力也不缺。可宋家卻沒有從軍的,什麼都不缺唯獨沒有槍桿子,在風雲波瀾時局動盪的民國,軍權有多重要無需贅言。宋家長輩早早就已考慮了,全力培養匡扶宋鴻飛,要在軍界開創一片天地。

宋家的大少爺宋鴻飛當然很清楚這一點。

宋鴻飛有點為難地對布什教授說出自己的想法:“教授,我渴望繼續深造。但是。。呃,我不得不先考慮其他方面,很多的原因。。。”

宋鴻飛思索著,人家拋來的橄欖枝當然不能拒絕,但他自己也還未及想好該怎麼說。

布什教授急切的問道:“你是軍校學員,是否軍隊規定畢業後必須先服役?”

布什教授顯然也知道西點軍校的規定,每位畢業生都需先服役5年後才能繼續深造。

“不是的,教授。我不隸屬於美國軍隊,華夏民國政府也沒有這個規定。”宋鴻飛回答。

範內瓦·布什教授似乎暗暗鬆了一口氣。

宋鴻飛仔細斟酌著,說道:“我來自華夏國,如您所知,我的祖國正在遭受列強的欺壓和侵略。國家派我們這些留學生來學習軍事,期待我們能強軍報國,我自然不能辜負國家的期望。”

宋鴻飛接著道:“現在華夏國的科學技術還很落後,我學習最前沿的科技,回到華夏國在很長時間內也是無用武之地,對華夏國也不會有什麼幫助。但我學習軍事,以及我現在進行的軍事科技方面的研究,卻正是我的祖國最急需的。。。”

範內瓦·布什教授認真聽著,他理解了宋鴻飛的處境和想法,他也明白,這倒真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現實問題。

布什教授對宋鴻飛奮發報國的拳拳之心十分敬佩,同時也感到無比的惋惜。他心裡也暗暗著急,一再殷切地勸說,再三囑咐宋鴻飛一定要再好好考慮。

沒想到第二天下午,布什教授就興沖沖而來,眉飛色舞地對宋鴻飛說:“鴻飛,學院幾位教授經過討論,哈哈,那幾個傢伙他們早已讀過你的論文!大家認為你的論文水準極高,可以直接作為碩士論文了。你可以一邊繼續你的研究,一邊來我這裡,學校也同意了!你認為如何?”

原來布什教授連夜找來幾位MIT的教授商討出了對策,向麻省理工校方提出了方案,這位偉大的計算機先驅的愛才惜才之心由此可鑑,他是多麼求才若渴。

宋鴻飛驚喜交集,毫不猶豫地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