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點軍校有極其注重體育的傳統。

在西點,體育和文化、軍事同等重要,再加上榮譽教育,就構成了“四項一體”基本大綱的西點特色教育。

麥克阿瑟任校長時,不僅進一步增加學術課程,還大為加強了體育教育,擴充了體育課程的種類和數量,體育成績的佔比達到綜合成績的15%,“每一名軍校生都是運動員”的口號就是由他而起。

西點軍校有各種體育俱樂部,讓每個人都能找到幾項自己喜歡和擅長的。

規定每個學期必須至少參加一項競技體育比賽,在賽場上感受激烈拼搏和對抗,可以是學校的、俱樂部的、學員連隊的比賽,如果以上都不參加,那你就來錯地方了,要被西點淘汰。

學員的體育訓練和競賽也都有成績排名,列為綜合成績排名的一部分,成績突出的會列入“榮譽名錄”,像更多的睡眠時間,更多的外出次數,更多的學習和晉升機會等,這可是實實在在的獎勵。

王之是湘省長沙人,從小在瀏陽河邊長大。湘省的夏天很炎熱,王之從小到大熱天時天天泡在水裡,鳧水潛泳,捉魚摸蝦,好不快活。王之的游泳水平極其驚人,可以抱著一塊大石頭在水裡遊,整一個浪裡白條。宋鴻飛甚至認為王之能吃喝拉撒睡,一天待在水裡不出來,綁住手腳都淹不死他。王之在西點軍校讀了幾年,每年的各項游泳專案比賽,他冠軍拿到手軟。

張誼家在浙省奉化溪口西南邊的山區裡,是蔣先生妥妥的老鄉。張誼的攀巖、攀登、爬杆、爬樹是一絕,在西點軍校第一次攀巖訓練時,就讓所有教官和學員目瞪口呆。他行雲流水般把第二名的宋鴻飛和其他人都遠遠拋在後面,然後坐在上面興高采烈地看著眾人哈哈大笑,那動作真是靈活萬分,那手舞足蹈的快活模樣,活脫脫像只猴子一樣。

此後的幾年,張誼經常得意洋洋地吹噓,按他自己的說法,他老家山裡面漫山遍野的種著連綿幾萬畝的毛竹林,有四五層樓那麼高。每當颱風或冬季大風大雪來臨,由於毛竹長得高大茂盛,容易因受大風或大雪的重壓而導致成片成片竹林倒伏。為避免收成遭損,他們就要爬上高高的毛竹頂端,用刀砍去竹腦,以減輕風雪的壓力。

砍完一棵毛竹,不能先下地面再爬到另一棵上,那樣就太費時費力,而是利用毛竹自身的彈力,直接蕩著從這一棵盪到另一棵頂上。就這樣一棵接一棵,在高高的竹林上空飛來蕩去,這門獨特技藝名揚天下至少幾百年了,外面的人都喊他們“竹海飛人”。

宋鴻飛聽了,腦海裡立即呈現出後世的一部電影《臥虎藏龍》,裡面幾位武林高手施展輕功在竹海上空中穿梭飛躍的場景。

“那個叫啥玩意來著,攀巖?這算個雞兒啊,太小兒科了,輕鬆又愉快,跟爬樓梯有區別?”剛表演了猴子攀巖的張誼有些洋洋得意。

他吹起來臉不紅心不跳:“本人從小練就‘飛竹’這項集技巧、智慧、眼力、勇氣、膽量、魄力的絕世技藝,要不是後來因為身體發育長得過於高大威猛,以及要出門讀書,想必早就成為天下第一的輕功高手。”

宋鴻飛摸摸比1米83的自己矮了一拳頭的張誼頭頂,表示嗤之以鼻:“我可沒看出閣下有成為高大威猛的武林高手的潛質,倒是看出了一身頑劣暴躁的潑猴脾氣。”

“哈哈哈”王之大笑,張誼頓時大怒。

王之和張誼進入西點軍校後,自然很快就分別成為軍校游泳隊、攀巖隊的隊員,併成了明星隊員及鎮隊之寶。

宋鴻飛自幼習武,練得一身好武藝,除了小時候教他習武的神秘老人,從來沒人能打過他。但他向來對拳擊不感興趣,美軍的格鬥術在他眼裡也是小兒科,他沒有參加拳擊或格鬥俱樂部。

宋鴻飛從小就有射擊天賦,又愛好玩槍,他參加了西點射擊隊。一進隊,他就露了一手50米步槍打瓶蓋,震驚了所有人,射擊教官布林克上尉大張著嘴一副難以置信的表情,從那天以後西點所有人都知道西點來了一位中國神槍手。

宋鴻飛又選擇了在當時很時興的現代五項(游泳、跑步、射擊、擊劍、騎馬),在他看來,能玩這麼多專案,何樂而不為呢?

“你小子,真是貪多無厭啊!”

張誼似乎恍然大悟,舞劍弄槍、騎馬游泳,這麼多好玩的事,我怎麼就沒想到呢?張誼依樣畫瓢,也跟著參加了現代五項,他本來就是個愛玩的人。

張誼和宋鴻飛兩人同年級、同連隊、同宿舍,幹什麼他都想和宋鴻飛湊到一塊,也不管論起年齡他比宋鴻飛還大了4歲。

華夏國學員身體沒有美國人那麼大的塊頭,在身體對抗的專案上比較吃虧,力量和爆發力也比不了別人,但勝在耐力強。

三人合計一番,改變了策略,充分發揮自身小、快、靈的優勢,把軍事訓練上的戰術搬過來,硬生生把足球和籃球打成了“戰鬥足球”和“戰鬥籃球”。

力量不強、技術不強,但我小快靈,耐力又強,那我就多跑多傳啊。身材吃虧,但我骨頭硬朗,不怕撞啊。

於是三人憑仗著一身硬骨頭不怕疼、能跑,擺出戰鬥隊形採取野蠻打法,技術不強就多跑、多來回傳球,用扔手榴彈一樣的勁傳球,力量絕對夠狠,對方一攔截就能被球碰淤青一片。

三人全場穿梭飛奔,不懼衝撞,沒幾下牛高馬大的對方就頂不住了,大呼這幾個華夏國小子的骨頭怎麼這麼硬?

打過球的人都知道,和壯實的人撞只是感到力量大,和精瘦的人撞那可是真的生疼啊。

漸漸的對方大吃苦頭,被他們三人的速度拖得氣喘吁吁,越來越跑不動了——三人全場飛奔,硬生生把對方拉崩了。

對方也在納悶,這幾個精瘦精瘦的人怎麼這麼能跑?怎麼就不覺得累呢?

場邊觀戰的教官和學員都哈哈大笑,從此,橄欖球打法的“戰鬥足球”和“戰鬥籃球”也在西點校園裡盛行。

每年的12月,西點軍校“哈德遜黑騎士”和安納波利斯海軍學院“海軍中尉”兩隊間舉行一場橄欖球大賽,這個大賽自1890年起源一直延續而來,吸引了全美國的目光,被稱為“陸海軍大戰”。

每年的“陸海軍大戰”,包括雙方的校長、雙方軍種的高階將領、軍種參謀長、軍種部長、國防部長、國務卿,甚至總統都會到場。這也是美國總統出席最多的體育賽事,沒有之一,總統會向獲勝者頒發“總司令獎盃”。

“陸海軍大戰”由於代表著軍種間競爭的意味,雙方相互標出了“擊沉海軍”和“打敗陸軍”的口號,火藥味十足濃烈。

所有的軍校學員都如臨大敵,包括參謀、教官、教職員工、儀仗隊、啦啦隊以及學校駐地西點小鎮上的居民,所有人場內、場外全方位參與進來,給自己的球隊加油鼓勁,身在其中,令人熱血沸騰。

從校園道路到教學樓、宿舍樓,隨處可見“Go Army! Beat Navy!”(加油陸軍!教訓海軍!)的標語,垃圾箱上也寫著“GO ARMY,RECYCLE NAVY”(陸軍加油,海軍是垃圾)。

通向主樓的地下通道都被命名為“Beat Navy Tunnel”(教訓海軍地下通道),通道內壁一面是加油陸軍,一面是教訓海軍,中間是陸軍“黑騎士”手持一個羊頭的巨幅壁畫(白羊是海軍隊的吉祥物)。

宋鴻飛和張誼初見這一幕時,大開眼界,張誼感慨道:“不是說革命戰友就是階級兄弟嗎,海軍的人看見了會是什麼感受。”

這句話已經成為西點人最引起共鳴的口頭語了,無論是論文、報告結尾還是大型集會時,最後都要大呼“ Beat Navy!”,就連史密斯校長的住宅門口也赫然標著顯眼的“加油陸軍,教訓海軍!”

宋鴻飛暗暗心想:“不知海軍校長的門口又掛著什麼口號?”

當然,口號只是形式主義罷了,這是西點式的幽默,目的是為了保持競爭的心態和鬥志,西點對每一名軍校生的要求是要具備“一個鬥士的精神”。

更讓宋鴻飛和張誼兩人震撼的是,“陸海軍大戰”上西點學員牽出球隊的吉祥物,到場上助威叫陣,赫然是一頭健壯的大騾子!

西點學員還拉出了幾門擦得烏黑錚亮的老式山炮,在球場邊列陣,不時對空中轟幾發禮炮,而海軍學院也毫不示弱,搬來了幾門老式艦炮來與陸軍對轟。一時間,球場上炮聲隆隆,大有戰場的味道。

西點和海軍學院的軍校生制服嚴整,全程都站立著,奮力吶喊助威,聲如浪潮,他們從不坐下來,以示與場上的戰友同仇敵愾,同甘共苦。

海軍學員隊的吉祥物是一隻白色的山羊,和西點通道壁畫上的那隻白羊頭一樣。

宋鴻飛和張誼一致認為:“海軍的山羊雖然可愛,但比起陸軍的大騾子,確實不夠威風。”

美國的軍校歷來都很注重體育,美軍的很多名將,如西點軍校畢業的麥克阿瑟、艾森豪威爾、布拉德利,弗吉尼亞軍事學院畢業的馬歇爾,他們都很擅長體育運動,是軍校棒球隊或橄欖球隊的隊員。

“明星將軍”麥克阿瑟可謂文體雙修,他熱愛體育,高中時就是學校網球冠軍、橄欖球隊四分衛、棒球隊游擊手。進入西點軍校後,他擔任過西點棒球隊隊長,還任過橄欖球隊的領隊。

馬歇爾是軍校橄欖球隊的截鋒,還曾入選全美南方明星隊。馬歇爾的一句名言被西點刻在金牌上,成了橄欖球隊的精神法寶,每逢大賽都要拿出來鼓舞隊員,振奮士氣——“如果我需要一名軍官去執行機密而危險的任務,我就要西點橄欖球隊員”。

美軍認為,體育運動能強健人的體魄,提高人的耐力、反應和敏捷性,增強人的勇氣、意志和專注力。競技賽場注重團結、合作、勇氣、紀律和執行力,是鑄就團隊協作精神、集體榮譽、頑強拼搏的意志和必勝信念之所。

從激烈拼搏的賽場走向險惡殘酷的戰場,具備強壯體魄和強大精神意志的人才能取得勝利。

西點軍校大力推崇體育的用意,可以用麥克阿瑟留下的一句名言來詮釋:“今天,在賽場上友好對抗是播種下的種子,明天,一定會在戰場上收穫勝利的果實。”

用我們以後常說的話來總結就是:一切為了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