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市的貨琳琅滿目,類別囊括極大。

但或許是因為鬼市本身屬性限制的原因,導致市場上的大件貨較少,更多的還是一些小巧玲瓏的東西。

在這當中,瓷器以碗、杯、爐、罐、枕為主;雕塑佛像以擺件,手把件為主;字畫類大多則是一些小篇幅件;至於印章,唐卡類,那就是包羅永珍了。

後者因為本身體積就較小,單從個頭上來說,是十分適合鬼市這種場合的。

但是印章類因為對雕刻技藝和原主所屬要求較高,市面上也比較少見,所以本來就是稀奇貨,所以其實也不多。

唐卡就更是小眾收藏品,無論是在古董行,還是在收藏界,都有一定的特殊性。

於是,大抵上,鬼市上的貨,還是以瓷器,雕塑佛像為主。

雖然首要的目標還是尋找馬氏兄弟以及他們帶來的貨,但是順帶的,也要看合適的行貨。

陳琰的目光自然也就放得更寬了一些,不用專程等吳悅給他挑好再掌眼驗證。

一下子自己開始關注起來,他很快就發現,在這鬼市市場上,有不少品質極佳的玉器。

本身玉器可以算作古董類別當中單獨的一大類,好的古玉曆來也是價值不菲的,甚至能夠超過瓷器,字畫。

但是因為玉器在歷史上的特殊地位和意義,導致精品玉器流傳於世的較少,就算傳了下來,大多也不會在市面上流通。

以前有一些人,就專門去地下找古玉出來賣。

那種貨,在古董行內有一個統一的稱呼,叫做“明器”,也有人叫它“名器”。

反正不管是哪種叫法,實際上都是一種避諱。

收到這種貨的,一般也不會很快出手,而是會先收藏起來,等相當一段時間擇機出手。

至於為什麼要這麼做,裡面的門道緣由就太多了。

一路走下來,陳琰看到的玉器至少有一半以上,都是明器,只是質地品質都不算太高。

讓他感到驚奇,算是全新發現的是,這些明器古玉,和一般的翡翠玉石不一樣。

神奇手指可以吸收翡翠玉石當中的神奇能量,用以修煉。

陳琰先前已經吸收過天然原石翡翠,也吸收過古玉當中的能量,兩者無論是在能量本身上,還是在吸收過能量之後,剩下的玉石翡翠料子上,都會有不同的狀態。

古玉吸收之後,整個玉石就會被徹底破壞,變成一塊廢石。

而翡翠原石在被吸收了內部的能量之後,依舊會儲存高品質翡翠的特性,不會因此而廢掉。

所以他才會把未來吸收翡翠能量,不管是為在古董行打拼服務,還是為了修煉“多寶心經”,主要目標都放在了玉石城那邊。

畢竟,有足夠品質,內含足夠多翡翠能量可以吸收的古玉,價格都太貴了一些。

一旦吸了之後,剩下的就是塊廢石頭,分文不值。

他兜裡沒有那麼多錢,就算有,也絕不會土豪浪費到那種地步,所以還是翡翠好。

陳琰本以為,都是古玉,明器古玉和普通的古玉應該差不多,不會有太大的區別。

結果卻是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因為他發現,明器古玉當中雖然同樣存在濃郁的能量,甚至比一般的古玉能量要多好幾倍,可是居然無法吸收。

隱約當中,就好像明器古玉里存在某種特殊的屏障。

而這種屏障,剛好就能夠抵擋住神奇手指吸收能量,雖然能夠感知察覺到,但是無論他如何施展,那些能量都紋絲不動。

“明器古玉里的能量,好像還摻雜著別的什麼東西,正是那種東西,導致我無法吸收。”

手裡捏著一塊環形玉佩,陳琰心底暗自想到。

旁邊的吳悅見他手裡拿著這塊玉佩半天沒動靜,人好像失神了一般,眉頭一皺。

“怎麼了?行就買,不行就放下,愣住不動彈做什麼?”

“哦,東西是好東西,就是這出處……我還是再看看別的吧。”

陳琰聽到吳悅的聲音,下意識的說到。

不過話說一半,目光看了一眼貨主,又連忙改口,隨即拿起了臺上一個巴掌大小的雞缸杯。

“明成化鬥彩瓷雞缸杯,市值:1億2千萬。”

腦中浮現資訊的瞬間,陳琰心底陡然一驚。

下意識的看向了手中的雞缸杯,他怎麼都想不到,就這麼個小玩意兒,能值一億多。

跟著迅速的按捺住了內心機動的心情,幸好帶著面具,除了一雙眼睛之外別人什麼也看不見。

然後深吸一口氣,假裝無意的問道:“老闆,這個怎麼賣?”

“明代的雞缸杯,雖然不是成化的,但也算是少見的珍品了,算你少一點,五百萬吧。”貨主張口就來道。

五百萬,聽起來似乎是個天價。

然而陳琰卻是知道的,這玩意兒價值一個多億,是正兒八經的成化鬥彩瓷。

這貨主這麼說,就說明他實際上並不知道雞缸杯的真假。

念頭連轉,陳琰便接著開口道:“不是吧老闆,你這個看著,可不像是明代的雞缸杯,你說是民國仿的,我倒是信。”

“什麼民國仿的,你看清楚點好不好,民國仿的,能仿得這麼好?”

貨主聞言頓時語氣激動了起來,立馬反駁道:“你看著色彩,這造型,那是民國仿那種低檔貨能比得了的?”

聞言陳琰臉上做出一副似乎聽進去了的神情,又拿起來仔細的檢視了一番。

與此同時,嘴裡念念道:“看起來確實不像,描繪也確實十分靈動傳神……”

聽到他前面話的時候,貨主眼睛裡明顯露出了喜色。

不過很快那一絲喜色就消散無形,轉而變成了驚訝,但卻不敢開口打斷。

只聽陳琰呢喃道:“可是就是這個個頭,怎麼看好像都有點兒大,拿在手裡也有點兒高,明制的雞缸杯,沒有這麼高,青花也重了些,不對,不是明制的,倒像是清制的,而且比較晚,乾隆的吧。”

說完最後一句,陳琰猛的抬頭道:“老闆,剛才是我沒看準,這確實不是民國仿,應該是乾隆仿,但你這五百萬還是高了。”

其實從陳琰說出“清制”這兩個字的時候,貨主心底就已經知道遇見高手了。

因為他所知的,這個雞缸杯就是清乾隆仿製的,只是仿製得比較好,所以才儲存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