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

急於匆匆回家的房遺愛,在剛才於齊王發生爭吵時,因為憤怒和激動,酒醒的已經差不多了,但是由於根本不知道在自己走後齊王李祐竟然被迎春樓文人雅士歡呼的景象被氣暈。

隨後房遺愛嘆了口氣苦笑地想

“因為齊王李祐我的這兩句詩大概應該又要在長安城傳播了,無妨!不就是在家躲幾天嗎?”

房遺愛想到自己的詩應該還會再來一次長安城活動,但卻沒想到那兩句詩在長安城受到了廣泛的文人追捧!

現在是個在長安城讀書的人,全部都在追捧這兩句話!

特別是這一句“寧在雨中高歌死,不在簷下苟延活!”

深深地觸動了長安城文人雅士的內心!隨後有人便知道了房大才子就是房遺愛,隨後一些狂熱的文人雅士和一些貴族,書香門第的小姐以及貴族為了要他的親筆寫字不惜登門拜訪房府。

唐朝的人生活娛樂雖然比前朝要多得多,但是誰會不願意去明星家討張親筆題字呢?

畢竟不是每天都能夠近距離接觸明星的!因此引得無數文人爭先恐後地駕馬、驅車、步行、來到房府,生怕自己來晚而沒有地方一堵房大才子的真容!一時間房府外門,門庭若市。

裡面老謀深算的房遺愛,正在潛心研究怎樣將糧食交給國家,隨後就聽到了外面一群人的爭吵不休的聲音。

房玄齡有些煩躁地放下了毛筆,隨後望向門外,對著老大不滿說

“遺直,你去看看是怎麼回事到底是發生了啥嗎?為什麼這麼吵!”

“好的,阿耶。”房遺直原本正在看長安城圖書館裡新進的一批書,聽到這話後。

戀戀不捨地走向門外開啟院大門的一瞬間,一瞬間房遺直髮現一堆書香門第的學子和一些貴族僕人整整齊齊地站在房府外面,雖然人數不下幾百人但卻沒有一個人衝到府前隨後看房遺直頓時露出了失望的眼神

幾個領頭的文人聲音不大但卻鏗鏘有力地說“請問房才子在嗎?某要向房才子討字”

後面的人異口同聲地說

“某也是,特來向房才子討字!”

房遺直原本就迷糊聽到這句話後徹底懵了

“二弟還會寫字?我咋不知道,改天要去問問了。”

但是還是一臉恭敬地打發這一堆文人對他們說

“二弟這幾天都不在房府,等他回來我會轉告你們,還請各位快快回吧。”

一時人群中雖然產生了騷動,但很快就平息了聽說房遺愛不在房府,隨後納悶了隨後對著房遺直激動的說

“你確定他不在房府嗎?他可寫出了千古名言,怎麼可能會不在家!”

聽到眾人的訴說的房遺直,大概理清了過程。

他的弟弟寫了一句詩,然後風靡長安了,不過也不奇怪,畢竟上一次去迎春樓寫了首詩就轟動了半個長安城,不過這次只寫了一句,那就風靡長安城,是不是有點太誇張了,隨後房遺直聽到了眾人所謂二弟寫的詩

“寧在雨中高歌死,不在簷下苟延活!”

外面的人聽到這句話後又閉著眼感嘆到

“房才子實乃吾輩楷模!”

房遺直聽到這句詩以及那些文人墨客對於二弟的評價後,一臉驚呆的模樣

顯然是一點也不相信這是自己二弟能寫出的詩,隨後眾人見房遺直待著又想房遺愛可能確實沒有在房府,隨後一群文人便在長安城裡尋找房遺愛。

回到府中的房遺直愣坐在那裡書也不看了,默默地念著這首詩,毫無頭緒的房玄齡出了裡屋隨後目光看向前廳裡坐在那裡呆坐的房遺直

隨後苦惱地揉了揉太陽穴疑惑地說“外面的人是在幹嘛?還有你這是怎麼了。”

房遺直這才從詩中回過神來激動地將剛才的事情以及門外的人說的話複述了一遍!

房玄齡一臉不相信地退後,隨後也坐著重複了那句詩。

“寧在雨中高歌死!”這就是我二郎的心性嗎?

“不在簷下苟延活!”這樣的句子試問整個長安城有誰能有如此高的覺悟和文采!以及這樣豪邁氣派的氣質!

隨後又為自己兒子驕傲的房玄齡現在一臉疑惑“自己的兒子是不是突然聰明過頭了,難道夫人?不夫人不會做這種事情的”

房玄齡一臉堅定地想著同時又在疑惑“房遺愛去哪了”

哥雖然現在不在江湖,但是江湖流傳的卻全是哥的傳說!

此時已經醒了酒的房遺愛哪裡?

當然是在公主府和高陽公主在膩歪,這幾天因為有事兒一直沒有帶公主府

今天可算因為迎春樓的風波可以在府中好好的避一避風頭了,眼下雖然李泰,李治還沒有出招,因此太子那邊的事可以先放一放。

這是一位中年男子,負手而立氣質儒雅一臉隨和一副當代大學教授的樣子,在小船上欣賞著長安城兩岸的風景。

孔祭酒,孔穎達!

孔子第三十二代孫。唐初十八學士之一,經學家、大儒、經學家、易學家。是太宗時期當之無愧的大儒!

看到長安城異常騷亂,疑惑地向旁邊的僕人輕聲說道

“長安城發生了什麼?竟為何如此騷動不已?”

旁邊的僕人輕聲說道“房玄齡次子房遺愛做了兩句詩,受到長安城文人的追捧。”

隨後將兩句詩緩緩念出

“寧在雨中高歌死,不在簷下苟延活!””

聽到第一句詩時,這位已經到了不惑之年的中年人見過了隋末時期的戰亂,以及盛唐時期的繁華,卻還是被這一句詩所震撼。

那種詩中所流露出的豪邁氣派,正如20歲年輕氣盛的年輕人所做的事一樣。

雖然說有一句老話叫做江湖越老,人越膽小!曾經年少氣盛,稜角分明的自己,現在也變得圓滑。但聽到這句下一句詩後自己的內心徹底地躁動起來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湖人在唸完這句話後便低下頭,靜靜地等待孔祭酒,這位大儒的大佬發言!

“好,這句詩非常的好。”

孔祭酒在聽到做出這首詩的人竟是大唐文臣之首房玄齡的次子!便立刻有了收徒的願望,倒並不是看人家名氣大,畢竟自己本來就是一位大儒。

隨後孔祭酒感嘆道“房相真是有一個爭氣的孩子!”

因為發現了一個好苗子的孔祭酒隨後對旁邊的僕人感嘆地說“幫我找一找這位才子在哪裡?我要收他為徒!”

這是文人收徒的方法,先放出口邊風來表示自己對他欣賞有意,隨後收徒,讓此人對自己感激不盡,

這樣才能讓名氣以及收徒的利益最大化!

長安城

高陽公主府!

還在高陽公主府的房遺愛卻別有一番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