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桃私下裡早收過郭文送來的幾樣東西,對於嫁給郭文這件事,她當然是願意的。

馮媽媽來問她的意思時,寶桃便羞答答的點了點頭。

馮媽媽本來還有些猶豫的,如今見寶桃也點了頭,便點頭同意了這門婚事。

寶桃是馮媽媽的親生女兒,郭文又是她手下得力的管事。他們兩個結成一對,對於沈秀來說也是件好事。

為了讓馮媽媽面子上好看一些,沈秀在給他們定親的時候,沒有厚此薄彼。

當初知月定親的時候,沈秀給了她幾件首飾,幾匹綢緞。

如今輪到寶桃,沈秀同樣是讓寶桃從她的首飾匣裡挑了幾件首飾,然後又從庫裡拿出了幾匹綢緞給她做嫁衣。

這門親事定下後,劉海便和郭文去了西南。

如今西南被武定侯平定的差不多了,很多道路也都通了。

劉海和郭文有心想借著這次機會大掙一筆,因此購置了很多江南的茶葉和瓷器,準備用這些東西換回西南的藥材和蜀錦。

他們兩個人常年奔波在外,都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

倒是寶桃,因為剛和郭文定親,就聽說對方又出發去了西南,心裡難免惦記幾分。

馮媽媽私下裡讓她想開一些,郭文管著商隊的事,以後走南闖北也是常有的事。

而在沈秀面前,馮媽媽不免吐露了幾句實話,“難怪說女大不中留,這還沒成親呢,寶桃這丫頭就一心向著她那未婚夫了。這要是成了親,只怕就把我這個親孃拋到腦後了。”

沈秀笑道:“馮媽媽你怕什麼,左右我會替你養老的。再說還有二郎呢,二郎可是你親手帶大的,他將來不會不管你的。”

馮媽媽道:“還是夫人好,第一胎就是個兒子。我要是當初能生個兒子,說不定還能在夫人身邊做個管事。”

沈秀看了眼自己的肚子道:“兒子有兒子的好,女兒也有女兒的好。只可惜我這兩年遲遲沒有訊息,也不知道將來還能不能生出女兒來。”

馮媽媽道:“顧老神醫不是說了嗎,夫人您的身體沒什麼問題,只要順其自然就好。”

沈秀嗯了一聲:“我只是想給二郎添個弟弟妹妹。他前幾天還嚷嚷別家都有好幾個兄弟姐妹,就只有他孤單一個人。”

大丫出嫁沒多久,就把二丫接了過去。如今府裡只剩下了栓子,而栓子每天早出晚歸去唐家上學堂,有時候遇到陰天下雨,也會在那邊過夜。

如今府裡多數時候,只剩下了二郎一個人。偏偏他又是喜歡熱鬧的性子,經常看不見栓子和大丫他們,便嚷嚷著沒人陪他玩,沒人陪他說話。

馮媽媽道:“二郎如今大了,身邊卻只有景言一個小廝。要不要再給他配個小廝,這樣就能多一個人配他玩耍。”

沈秀搖頭道:“還是不要了。相公上次還跟我說,二郎太貪玩了,每天從學堂回來,就只知道帶著景言掏鳥窩。要是再給他配一個小廝,指不定相公怎麼說呢!”

“要是我能給他生個弟弟妹妹,還能讓二郎幫著帶孩子,這樣他也不無聊。只是這孩子遲遲不來,那就只能給二郎找些事情做了。”

沈秀道:“我想給二郎請個精通琴書的先生,琴藝和書法都能陶冶情操,剛好可以磨一磨二郎的性子。”

二郎性子太跳脫了,而彈琴和練字都需要平心靜氣,這樣便能讓二郎靜下心來。

馮媽媽道:“夫人要想請先生的話,這事宜早不宜遲。大人明年就要離開杭州了,一旦離開這裡,要想再找個好先生就難了。”

江南比其他地方都要富庶,相對的,有名氣的琴師和書法大家也是一抓一大把。

而其他地方就沒有江南這麼便利的條件了。

沈秀道:“這事確實得抓緊。”她和衛宴已經商量好了,為了磨練二郎的性子,將來會選一個偏僻的地方待上三年。

那種偏僻的地方,想要尋個好點的先生肯定是難上加難。

可要是在杭州這裡找,就怕他們離開杭州時,對方會捨不得跟他們一起走。

馮媽媽道:“只要夫人多給些束脩,應該會有先生願意跟著我們離開的。”

沈秀道:“希望吧!明天我就去找溫夫人和陳夫人,有他們兩個人幫忙,應該能儘快找到合適的人選。”

溫夫人是知府夫人,而陳夫人交際廣闊,有這兩個人幫忙,找個合適的先生應該不在話下。

沈秀把這件事託付給兩人後,沒幾天,溫夫人和陳夫人都託人送了信過來。

溫夫人推薦的先生人選是杭州的一個名士,只不過這個名士要的束脩有些多,一年要五百兩銀子。

當然這位名士的水平,也對得起這五百兩銀子。他的一手琴技和書法,在杭州都是有名的,除此以外,他還精通棋藝和繪畫。

一年五百兩銀子,對於沈秀來說,當然是拿得出的。

她在意的是這位名士是杭州本地人,恐怕將來不會跟著他們去外地赴任。

不過沈秀還是派人去問了問,結果如她所料,這位名士確實沒有離開杭州的打算。

而陳夫人這邊給沈秀推薦的人選,則是陳家旁支的一個老姑娘。

這位陳姑娘是家裡的獨女,從小就很受寵,是被父母從小當做男孩教養大的,不僅熟讀詩書,琴棋書畫也不在話下。

只是她父母因為沒有兒子,便想替她招一個女婿上門。

哪知道那些願意入贅的人,她和父母都看不上。而看上的人,對方又不願意入贅。

因此一年一年便耽誤了下來。

後來父母相繼去世,她也拖到了二十來歲。

如今族中欺負她沒有兄弟,雖然不至於侵佔她家的產業,但也時不時給她添些堵。

幸好她和陳夫人關係不錯,陳夫人看她一個孤女不容易,也肯照應幾分。

如今沈秀要找先生,陳夫人便把她薦了過來,也是替她找一個靠山的意思。

馮媽媽道:“這位陳姑娘好是好,不過可惜是位女子。”

二郎若是女子,由這位陳姑娘教琴藝和書法,那是最好不過了。

沈秀道:“其實二郎年紀還小,陳姑娘還能教他幾年。而且有個女先生也好,將來我若是生了女兒,就可以不必另尋先生了。”

“只是就怕這陳姑娘不肯遠離故土,若她不願意離開杭州,那就沒辦法了。”

馮媽媽道:“夫人可以請陳夫人幫忙問一問,這位陳姑娘既然經常受族人擠兌,未必會不願意。”

沈秀道:“你說的也對。那我就讓陳夫人幫我問一問,只要她肯願意跟我們走,我肯定不會虧待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