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完一部分朝政,隆安帝忽然覺得有些疲倦,便從手邊的一個匣子裡取了兩粒金丹服下。

這金丹是道士們進獻的,據說服了可以長生不老,青春永駐。

隆安帝不祈求長生不老,只要能讓他活到太子成婚,他就心滿意足了。

在他服完丹藥後,皇后過來了。

皇后帶來了小廚房熬製的燕窩粥,不過隆安帝沒什麼胃口,就把它放在了一邊。

其實給隆安帝送燕窩粥,只是一個藉口,皇后這次來的目的是為了太子。

太子本來一直跟著太傅們讀書,只是最近有個太傅告了病假,這麼一來就缺了一個給太子講解史書的人。

皇后早聽太子抱怨過,說是這個講史的太傅為人太過古板,將史書講的枯燥至極。

這次皇后過來,便想讓隆安帝為太子物色一個年輕的翰林,這樣講起史書來肯定比古板的糟老頭子強。

隆安帝聽了皇后的要求,便沉思了一下,有資格給太子講史的翰林不多,隆安帝先想到了上一屆殿試的狀元衛宴,不過衛宴外放到了杭州。

而最近一屆殿試的狀元還在翰林院做著從六品的修撰,資歷還沒到教授太子的份上。

最後隆安帝想起了上一屆殿試的榜眼和探花,不過榜眼好像去了六部歷練,只有探花沈士奇還留在翰林院。

只是給太子講史書的任務很重要,光有沈士奇一個,隆安帝覺得不放心,選了又選,記得剛去杭州的監察御史陶思謙的學問也不錯,而且在自己還是太子時就投靠了自己,把他放到太子身邊也放心。

於是隆安帝下了道旨意,把沈士奇和陶思謙調到了太子身邊講史。

歷來太子身邊的官員是最有前途的。因為太子將來一旦登基,這些給他講過史書和經書的人,便算得上帝師,太子對他們也最信任。

因此知道這個訊息後,沈士奇和陶思謙都表現的極其高興。

沈士奇還罷了,接到這個任務後,就老老實實的準備講義,務求用簡練的語言讓太子明白史書中的道理。

而陶思謙想的就不一樣了。

他覺得能夠調到太子身邊,這對自己來說,完全是一個絕好的機會。

善於鑽營和揣摩心思的他,在回京後很快就看明白,新首輔能力不行,完全壓制不了百官。嚴首輔很有可能會被隆安帝請回來。

一旦嚴首輔回來,最先倒黴的就是與新首輔交好的人。

陶思謙此時顧不上後悔巴結新首輔的事,目前最重要的是解決自己面臨的危機。

因此調到太子身邊後,陶思謙沒有在講義上花很多精力,反而把精力用在打探訊息上。

太子居住的東宮距離隆安帝的御書房不是很遠,

陶思謙先是收買了東宮的一個太監,然後在他的引薦下,花費重金收買了隆安帝身邊的一個太監,從那太監口中,陶思謙知道了隆安帝確實想把嚴首輔請回來的事,只是還缺一個人出來轉圜。

陶思謙覺得機會到了,在給太子講史時便選了漢文帝親嘗湯藥的事,講完以後便道:“太子應該學習漢文帝,像漢文帝一樣對父母孝順,這樣才能做一個賢德仁明的君主。”

太子道:“漢文帝是因為母親生病,所以才服侍在母親身邊,如今父皇和母后都身體康健,我想表現孝順,也沒有表現的機會啊!”

陶思謙等得就是這句話,馬上道:“不然。父母生病自然要在身邊侍疾,可父母身體康健的話,就應該替他們解決煩惱。我聽說皇上最近有意想請嚴首輔回來主持大局,只是還一時抹不開面子。這個就是太子為皇上分憂的一個機會。”

“怎麼分憂?”太子問道:“我和嚴首輔只見過幾次面,根本不熟悉他的為人。”

陶思謙道:“太子不必對嚴首輔太瞭解,只要您肯放下太子的架子親自登門拜訪,然後請嚴首輔回來主持大局,嚴首輔有了這個臺階,肯定會回來的。”

太子若有所悟,可是他記得皇后娘娘說過,不要讓他過分插手朝政,便道:“我知道了,等我想想再說。”

過後,太子便找機會把這件事告訴給了皇后。

皇后沉吟半響道:“這個陶思謙說得話也有幾分道理,你父皇如今正為此事發愁,如果你能出面的話,說不定真能把嚴首輔請回來。”

太子躍躍欲試道:“既然母后也說這主意不錯,那我就親自去請嚴首輔出山吧!”

於是第二天,太子便去了嚴首輔家裡,親自請他出山。

有了太子相請,嚴首輔覺得面子上好過了一些,於是便上了封奏摺,說自己本來覺得年老體衰所以才提出了致仕,如今新首輔不能服眾,自己在家休養了幾日,也覺得身體有所好轉,便想再為朝廷效力。

隆安帝本來就想請嚴首輔回來,當即準了。只是他還有些不明白,嚴首輔怎麼會突然想通,後來才知道是太子的功勞。

隆安帝很是欣慰,覺得太子長大了,知道為自己分憂了,便賞了太子好多東西,還嘉獎了好些話。

太子長這麼大,還從來沒被隆安帝這麼誇過,他當然知道這是誰的功勞,因此以後對陶思謙越發看重,有什麼事情也願意跟他商量。

這樣,陶思謙給太子講史沒一個月,就成功贏得了太子的信任。

不過這麼一來,包括沈士奇在內的其他人,就有些不大高興了。畢竟他們天天辛苦備講義,最後卻輸給了只知道鑽營的陶思謙。

為了表達自己的不滿,幾個太傅便有意排擠陶思謙。沈士奇雖然不喜陶思謙的為人,可卻不想摻和此事,選擇兩邊都不相幫。

幾個太傅覺得他膽子太小,也就不再拉攏他,轉而齊心對付陶思謙。

陶思謙哪是那麼容易就範的人,很快使了個小手段,讓太子知道了那幾個太傅做下的事。

有太子撐腰,那幾個太傅很快坐了冷板凳,而陶思謙卻越來越得太子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