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今日大大地出了迴風頭。

眾人對她衣裳的讚美倒在其次,關鍵是得到了公爹的誇讚,最重要的是打了顧夫人的臉。

沈氏看不慣這個繼婆婆很久了,只是顧夫人做事謹慎,根本抓不到她的把柄。

如今好了,自己在公爹面前留下了一個節儉賢惠的名聲。而顧夫人的面子則全沒了。

沈氏只要一想到這裡,就高興得很,覺得沈秀做出這細棉布衣裳,真是個好主意。

因此過了三月初三,她就親自去了霓裳繡坊,說要再做幾身這樣的細棉布衣裳。

“除了做幾身女裝外,我還要幾身男裝。”沈氏對沈秀道,“兩身給夫君,兩身則孝敬公爹。”

沈氏說到這裡,朝沈秀笑道:“你讓我出了迴風頭。為了報答你,我也得做些事才行。只要公爹穿著這細棉布衣裳見客,以後你的繡坊就不愁沒有生意了。”

沈秀當然知道以秦知府的身份地位,若他能穿細棉布衣裳,那這細棉布衣裳就更不愁賣了。

“少夫人這話,真是說到我心裡了。既然這樣,少夫人的這幾身衣裳,我照樣不要錢。”

沈氏忙道:“這可不行。衣裳我已經白得好幾套了。這幾套衣裳,我得付錢。”說完朝沈秀笑了笑道:“你不知道,為了能得公爹的誇讚,我厚著臉皮說這細棉布做衣裳的主意,是我想出來的。將來公爹問起的話,你可得替我描補描補。”

沈秀笑道:“這有什麼,主意是誰想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細棉布衣裳以後好賣就行。”

沈氏既然愛這個虛名,沈秀就讓她拿去好了,反正這個虛名無傷大雅,她自己只要實惠就行。

在沈氏的堅持下,沈秀收下了銀子。

等沈氏離開後,繡坊又多了一些客人,這些客人都是衝著細棉布做的夾衣而來。

有些人是相中了細棉布衣裳上的剪貼繡,有些人是看中了細棉布夾衣的輕薄。

繡坊的生意從沒有像今天這樣好過,短短一天的功夫,就有幾十個客人登門,全都要定做細棉布衣裳。

溫繡娘一大早就來了繡坊,繡坊一下子多了那麼多客人,又都是衝著細棉布夾衣而來,她就是不想知道都難。

沈秀剛把客人的定金算清楚,溫繡娘就走到了她面前。

“溫繡娘你來得正好,從明天起,便由你帶著兩個繡娘,專做這些細棉布衣裳。衣裳上用的剪貼繡,我都已經教給你們了。想必你們應該能很快上手。”

沈秀半個字都沒提溫繡娘之前對細棉布衣裳的質疑,好像根本沒有發生過這件事似的。

這讓溫繡娘原本準備好的一番話,全都嚥了回去。她以為沈秀會得意揚揚地告訴她,細棉布很受歡迎,這說明自己原來的想法是錯的。

可是沈秀提都沒提,語氣也風輕雲淡,彷彿自己的主意經證實是對的,這點事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則是繡坊的生意。

這種不看重自己的面子,只看重繡坊利益的態度,也感染了溫繡娘。說到底,她提出反對建議,也是為了繡坊好。

既然大家都是為了繡坊好,那麼誰對誰錯又有什麼重要呢!

溫繡娘再一次感受到了沈秀接人待物的長處,她也不禁感慨,跟著這樣的東家做事,確實比跟著其他人要輕鬆一些。

她很快放下了心裡的諸多念頭,直接就帶著兩個繡娘去做事了。

“沈娘子,我剛算過了。我們的蠶絲快不夠用了。”溫繡娘剛走,郭算盤就帶著賬本來了。

沈秀早已想到了這個問題,她慢條斯理道:“等客人再上門的時候,你就告訴他們。我們庫存的蠶絲不多了,如果想要蠶絲夾衣的話,就得出高出兩倍的價格。如果他們嫌貴,你就告訴他們,我們可以用鴨絨來代替蠶絲。鴨絨做的夾衣,價格不變。總之,你讓他們自己選。”

郭算盤問道:“鴨絨也可以拿來做夾衣嗎?”

沈秀道:“既然蠶絲可以代替棉花,鴨絨為什麼不能?至於鴨絨能不能保暖,等衣裳做好後,你試一試就知道了。”

“那我們要到哪去找那麼多鴨絨?”

沈秀道:“這件事,我早已經讓人著手去辦了。”

早在郭算盤買回蠶絲後,沈秀就想到了用鴨絨來做夾衣。

畢竟郭算盤買回來的蠶絲太少,根本做不了多少夾衣。

而鴨絨的保暖性不比蠶絲差,用鴨絨來代替蠶絲,是沈秀所能想到的最好辦法。

能接受蠶絲的人,大機率上應該也能接受鴨絨。

在霓裳繡坊的生意蒸蒸日上時,有些人坐不住了。

第一個沉不住氣的就是範光祖。

沈秀看見他來,並不意外,還讓夥計給他上茶。

“範掌櫃嘗一嘗這白茶味道如何,如果味道好的話,錦心繡坊那邊,也把綠茶換成白茶吧!”沈秀不提範掌櫃的來意,只讓他品茶。

範光祖此刻哪有心情品茶,他喝了口茶便把茶杯放下了,完全沒領會到沈秀的深意。

“沈娘子,我這次來……”範光祖輕咳一聲道:“那個細棉布做的衣裳,你不是給你嫂子送了一件嗎。我看著挺好。”

沈秀笑了笑:“嫂子穿著好就行。改天我讓人給範掌櫃也做一身。”

範光祖發現沈秀沒有聽出他的話外音,或者說她是故意裝作沒聽懂,只能繼續道:“沈娘子之前不是問過我,要不要做些細棉布衣裳來賣嗎?”

範光祖訕訕笑道:“我覺得這主意挺好。如今綢緞的價格越來越高,這細棉布做的衣裳又便宜又好賣,比上等繡品的生意也不差。”

一個繡坊的利潤來源,無外是上等繡品、中等繡品和定做衣裳這幾件。

上等繡品,掙的銀子是不少,可一年不過接幾單。

中等繡品,掙的銀子不多,但接的單子總比上等繡品的單子多一些。

定做衣裳,這衣裳的利潤雖不多,一件不過幾兩銀子,可是數量多,幾乎可以抵得過上等繡品和中等繡品加起來的利潤。

範光祖自己就經營著一家繡坊,當然知道這細棉布衣裳的利潤不少。要不然,他也不會舔著臉過來。

他唯一不確定的是沈秀的態度。

之前他委婉地拒絕了沈秀的提議,等細棉布衣裳的生意起來了,他卻過來分一杯羹。

如果沈秀是個氣性大的,肯定不會答應。

可是範光祖還抱著幾分希望,覺得沈秀應該不是那種人,所以他一臉期待的等著沈秀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