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秀這段日子忙得四腳朝天。

陸採蓮寫信之前,沈秀就接到了不少單子。

自從她給幾個小姑娘繡了些繡帕,因為繡帕的花樣新奇,後面有了不少回頭客。

這些回頭客又帶了不少客人過來,這一個月,沈秀光是接單子就接到手軟。

為了節省時間,沈秀把鋪子暫時交給忍冬打理,她自己帶著大丫在家,從早繡到晚。

忍冬是當地人,一家老小都在縣城,又有陸采薇做擔保,所以沈秀用得很放心。

而忍冬也確實能幹,有客人的時候招呼客人,沒有客人的時候就把鋪子打掃得一塵不染。

這天,陸采薇拿著大姐的信來時,忍冬正在擦拭桌子。聽到門口有腳步聲,忍冬放下袖子,趕緊上前招呼。

“四姑娘,這麼冷的天,您怎麼親自來了。”忍冬趕緊給陸采薇倒了杯熱茶。

外面天寒地凍,鋪子裡卻溫暖如春,陸采薇緩了好一會兒,才覺得手腳沒那麼冷了。

“忍冬,沈娘子呢?”

忍冬道:“沈娘子在家趕繡活呢!這些日子,沈娘子接了不少單子,忙得不行,所以就不來鋪子了。”

陸采薇有些失望,她還想問問沈娘子,那蘭花繡屏到底是什麼樣子。

“忍冬,回頭你把這信交給沈娘子,記得一定要交到她手上。”陸采薇叮囑道。

既然沈娘子沒在,陸采薇也就沒多待,把信交給忍冬就走了。

忍冬等到天色不早,把鋪子關好,便去了沈秀住的宅子。

沈秀正在內室做繡活,為了雙手能保持靈活,外間的爐灶從來都不熄火,這樣內室的火炕就能一直保持溫度。

雙手除了要保持靈活,還要保持水潤光澤。

蠶絲繡線和緞面底子,都是最嬌嫩的東西。手上稍微有點粗糙,就會刮壞繡線和緞面。

沈秀每天都要塗好幾次自制的香膏,這樣才能保持手的柔嫩。

香膏盛在瓷盒內,沈秀用指尖挑上一點,均勻地塗在手上,等香膏完全滲入到面板,她才用棉巾擦了擦手,然後開始劈線。

線還沒劈好,忍冬的聲音已經在外面響起。

沈秀讓大丫去給忍冬衝杯桂圓茶,這些日子沈秀經常要做繡活,耗費眼睛多了,難免有些肝血不足,她便買了些桂圓。

大丫跟著沈秀久了,也大方起來,給忍冬沖泡的桂圓茶,足足放了十幾顆桂圓。

忍冬笑著謝了大丫,端過茶,一邊暖手,一邊告訴沈秀,店裡又接了兩個單子。

“沈娘子,我看照這樣下去,我們鋪子很快就可以打出名氣了。”忍冬當然盼著鋪子的生意好,這樣她才能做得長久。

沈秀笑道:“名氣不名氣不要緊,先立住腳跟再說。”

她對繡鋪的定位很簡單,就是專做高檔繡品。可是高檔繡品只有少數人才能消費得起,想要打出名氣沒那麼容易。

不過沈秀自問不缺耐心,三年兩年她還等得起。

“對了,四姑娘今日來過,還拿來了一封信,要我一定要交給沈娘子。”忍冬想起陸采薇交給自己的那封信,忙從懷裡拿了出來。

沈秀接過信,開啟看完便笑了。

“沈娘子,這信上寫些什麼?”忍冬在旁問道。

沈秀笑道:“是好事。這信是府城的大姑奶奶寫來的,她要再定一個蘭花繡屏,還要定些繡被繡枕。”

俞家想著未來的姑爺喜歡蘭花,便打算多預備一些繡有蘭花的嫁妝。

那蘭花繡屏,沈秀當初為了開啟名氣,只要了陸採蓮三百兩銀子。

其實那蘭花繡屏要真論價值,可不止這個價錢。

沈秀這次打算把蘭花繡屏提高到五百兩銀子。既然陸採蓮指名要這個蘭花繡屏,顯然是這蘭花繡屏入了府城眾人的眼。

她當然要藉機抬高價格,要不然對不住自己的手藝和後世的名品蘭花。

那些繡枕繡被之類的嫁妝也不少,這一單生意加起來差不多能掙一千兩銀子。

沈秀高興的時候又有些犯愁,生意多固然是好事。可是她手裡的蠶絲繡線已經快要用完了。

好在陸採蓮要的東西是嫁妝,不急於一時,明年交貨也行。可是等她繡完手裡的這批單子,那些蠶絲繡線就用得差不多了。

沒有蠶絲繡線,她就做不了高檔的繡品。蠶絲繡線和棉線繡線雖然都是繡線,可是兩者有很大的差別。

沈秀不想砸了自己的招牌,又不想在鋪子生意剛好的時候歇業。

她想起當初託李妙兒捎繡品的時候,也跟她提過這蠶絲繡線的事。如今已近臘月,也不知道李妙兒什麼時候回來。

如果對方能趕在臘月前回來,又給她帶回來一些江南的蠶絲繡線,那麼就可以解她的燃眉之急了。

人果然是最不經唸叨的。

沈秀剛在心裡唸叨了李妙兒幾遍,第三日清早起來,陸雨涵就派人給沈秀送了封信。

信上說李妙兒從江南迴來了,還來不及回府城,就來了縣城。她要給李妙兒接風洗塵,讓沈秀也來。

沈秀到陸家的時候,李妙兒正在說這一路的所見所聞。沈秀心裡記掛著江南時興的繡品和蠶絲繡線,表面在認真聽,實際上卻是心不在焉。

好容易等到陸雨涵有事離去,沈秀這才有機會問李妙兒。

李妙兒笑道:“你放心吧,我這次給你帶回來不少時興的繡品,那蠶絲繡線也帶回來了一些。不過東西還收在箱籠裡,等我回去以後收拾出來,就給你送去。我聽雨涵說,你如今在街上開了家繡鋪。那繡鋪在哪,我親自給你送過去,然後再看看你的鋪子。”

沈秀覺得這樣太麻煩李妙兒了,“姑奶奶隨便派個人就是了,不用親自過去。”

李妙兒卻朝她擠擠眼道:“你先別跟我客氣,我還有事求你幫忙呢!”

沈秀有心想問要她幫什麼忙,可是李妙兒卻賣了個關子,一定要等到去鋪子時再說。

李妙兒去繡鋪那天,剛好天色陰沉得不行,隨時都可能下雪。

忍冬幫著李妙兒解開斗篷,又上了熱茶,沈秀便把她支開了。

李妙兒知道沈秀就等著她揭開謎底呢,便笑道:“也不是什麼要緊的事。我雖然還沒回府城,但也聽說府城的俞家最近大大地出了迴風頭。他家大少奶奶從孃家那邊弄來了一個蘭花繡屏,聽說那繡屏上的蘭花繡的活靈活現,現在登門看那繡屏的人,幾乎都快把俞家的門檻踩破了。”

李妙兒說到這裡,看了沈秀一眼,“我一想,那俞家的大少奶奶不就是陸採蓮嗎,她的孃家就是咱們槐安縣。而縣城能有這份手藝的,除了你還會有誰?”

沈秀笑道:“都讓姑奶奶猜中了。那蘭花繡屏確實是我繡的。姑奶奶說得幫忙,是不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