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宴會那天,俞家大太太便吩咐粗使僕婦,把那架蘭花繡屏放到迎客的廳堂。

那迎客的廳堂位置很巧妙,男客和女客都會從那裡經過。

很多人都注意到了這架蘭花繡屏,更有不少人停步不前,欣賞這屏風上所繡的蘭花。

這其中就包括那陶思謙。

陶思謙少有才名,十四歲那年便中了秀才,如今又拜了有名的大儒為師,大家都說後年鄉試的解元非他莫屬。

頂著這樣的名頭,陶思謙自然被很多姑娘列為了理想的夫君人選。

不過陶思謙之所以很受姑娘們喜愛,除了他本人的才華外,他溫文爾雅的氣質更受人追捧。

如今陶思謙往屏風前一站,立刻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

陶思謙卻顧不得旁人說什麼,他的注意力全被繡屏上的蘭花所吸引。

他受家裡人影響,從小就喜歡蘭花,平時作畫的時候,畫的也多是蘭花。

陶家在府城是有頭有臉的人家,陶思謙從小到大見過的蘭花不少,可是這繡屏上的蘭花,他幾乎都沒見過。若說這些蘭花只是不知名的品種便罷了,可是任何一種都可以稱得上極品。

十二種極品蘭花帶給陶思謙的震撼,那是用言語無法形容的,尤其對一個愛蘭的人來說。

若不是從小到大的教養,讓他做不出一些出格的舉動,要不然陶思謙真會拉著俞家的人,問這蘭花繡屏到底是哪來的。

不過陶思謙也深吸了好幾口氣,才讓自己平靜下來。

這一會兒功夫,他又發現了這蘭花繡屏的妙處。

因為從小跟著名師學習,陶思謙的鑑賞力不錯,很快就發現了這繡屏與尋常繡品的區別。

尋常繡屏的匠氣太重,缺少靈動,繡出來的花草都很呆板。

而眼前這繡屏不知用的何種手法,繡出來的蘭花栩栩如生,尤其經過陽光的照耀,越發顯得色彩鮮豔。

陶思謙在這蘭花繡屏前足足停留了一刻鐘,後來俞家大少爺親自來請,他才戀戀不捨的離去。

女客所待的花廳內,當陸採蓮的小姑子,俞淑雅露面時,也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俞淑雅身上穿的正是陸採蓮帶回來的冬裝,月白色的夾襖上繡著素冠荷鼎。

素淨淡雅的蘭花繡在月白色的緞地上,出奇的相得益彰,映襯得俞淑雅就好像是蘭花仙子一樣,整個人透著空谷幽蘭的氣質。

陶思謙的母親,黃夫人一把將俞淑雅拉了過去,“讓我瞧瞧,淑雅真是越長越漂亮了。”

俞淑雅羞澀不語。

俞家大太太笑道:“淑雅,還不給你伯母見禮。”

自家姑娘能得黃夫人稱讚,俞家大太太當然高興得很,但是卻沒有失了禮數。

俞淑雅便朝黃夫人彎了彎膝蓋,後者馬上就把她扶起來,對著俞家大太太笑道,“我看你家淑雅越看越喜歡,這樣的好孩子,要是我的閨女就好了。”

俞家大太太矜持的一笑:“您太抬愛了。”

作為女方,俞家大太太儘管很想把女兒嫁給陶思謙,但是當著黃夫人的面,她表現得很矜持。就算黃夫人流露出一絲意願,她也沒有上趕著說什麼。

黃夫人其實對俞淑雅的印象一直不錯,俞家也算是百年世家,雖然這幾年在走下坡路,但是自家兒子有出息,不需要倚靠岳家的勢力,因此俞家這門親事倒可以結得。

黃夫人有了這個意思,便私下裡讓人把陶思謙喚來。

府城是不如京城開放,但是未婚男女在有長輩的情況下,也是可以見面的。

黃夫人在定下婚事之前,打算問問兒子的意思,因此才想讓兒子見見俞淑雅。

陶思謙很快就來了,他依禮見過俞家大太太后,便被對方誇讚了一番。

黃夫人等俞家大太太說完客套話,便讓陶思謙與俞淑雅見禮。

陶思謙以前不是沒見過俞淑雅,不過他一向對小姑娘們都沒什麼印象,最多能分清哪個是親戚家的表妹,哪個是世交家的姑娘。

如今他見到俞淑雅,剛開始也沒在意,直到看見對方的衣著和容貌。

俞淑雅的容貌本來就在中上,配著沈秀縫製的冬裝,越發清雅脫俗。

陶思謙只看了一眼,就留下了印象。

黃夫人看見兒子的反應,便提出讓兒子帶俞淑雅出去走走。

俞家大太太聽到這裡,已經明白了黃夫人的心思,當下便囑咐了俞淑雅幾句。

俞淑雅出去以後,才察覺到長輩的用意,不由偷偷看了眼陶思謙。陶思謙正望著不遠處,察覺到有人看他,便回過頭,這一來正好對上俞淑雅的目光。

為了緩解尷尬,陶思謙便提議四下裡走走。

只不過他心裡還想著那架蘭花繡屏,因此信步就走到了放繡屏的廳堂。

“俞姑娘,你可知這繡屏是何人所繡?”陶思謙站在繡屏前,想起俞淑雅也是俞家人,便忍不住問道。

俞淑雅道:“這是我大嫂從槐安縣帶來的,據說是縣城的一個繡娘所做。”她說完看了眼陶思謙,“陶公子也很喜歡蘭花嗎?”

陶思謙沒回答,而是反問道:“這麼說俞姑娘也是愛蘭之人?”

俞淑雅點點頭:“我很喜歡蘭花的品格,開在幽谷,不爭不搶。”說完看著陶思謙,等著他的回答。

陶思謙道:“我確實很喜歡蘭花,以前還覺得自己見過不少名品,直到看見這個繡屏,才知自己是井底之蛙。”

俞淑雅抿唇一笑:“陶公子也不必這樣說,我聽大嫂說,這些蘭花是照著前朝的一本蘭花譜所繪,這上面的蘭花也都已經失傳了。”

陶思謙問道:“前朝的蘭花譜,俞姑娘說的可是真的?”

俞淑雅道:“當然是真的。這些蘭花雖然已經失傳,可是名字卻得以保留了下來。比如我身上繡的是素冠荷鼎,陶公子面前的這兩種蘭花是雪美人和紫月荷。”

“那這一種呢?”陶公子指著一叢開著金黃色花瓣的蘭花問道。

俞淑雅道:“這是黃花素心,聽說它的花瓣幾乎沒有什麼雜色,而且比尋常的蘭花都要大。”

這些蘭花的名字和特性,沈秀都寫在了一張紙上。

俞淑雅為了爭取陶家的這門婚事,事先已經將這些蘭花的名字和特性都記了下來。

她這樣投其所好,為的就是與陶思謙多幾個共同話題。

事實證明,她的努力沒有白費。陶思謙後面又問了很多問題,俞淑雅一一都答了出來。

黃夫人打發下人,檢視兩人相處的情況時,底下人便說兩人相談甚歡。

於是冬至宴會的第二日,黃夫人便請媒人上門,給兒子定下了這門婚事。

這門婚事成了後,俞家大太太高興之下,直接賞了下人們一個月的月錢。

又因為那蘭花繡屏是陸採蓮弄來的,因此對待陸採蓮的態度也發生了改變,直誇她懂事,又把兒子叫來數落了一番,讓他不要太過冷落了正妻。

陸採蓮有了婆婆撐腰,日子終於沒那麼難過了。

這天俞家大太太還把陸採蓮叫去,說是未來的姑爺很喜歡那架蘭花繡屏,要她寫信回去再定製一個。另外有些嫁妝,也指名讓沈秀來繡。

此時身在槐安縣的沈秀還不知道,將來府城會颳起一股蘭花繡屏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