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大營軍士上下打量陳到,見他身穿錦緞,後跟僕從,年紀不過十餘歲,想來是盧植家族後輩,不敢怠慢,連忙通報。

不一時,營寨大門開啟,有兵士引領陳到走向黃忠大帳。

進入大帳,陳到見一威武年將軍端坐主位,趕緊躬身行禮道:“小子冀州劉刺史麾下將領陳到,見過黃將軍。”

黃忠見來了一個少年人,並沒在意。待聽到陳到言語,露出驚訝之色。劉備用不到一月時間剿滅黑山賊寇,此等功績振聾發聵,他豈會不打聽劉備,及其麾下猛將?

“原來是武衛中郎將,忠怎能受此大禮?陳武衛請坐,左右,看茶。”黃忠揮手道。

陳到謝過,也不扭捏,坐於黃忠下首案几後。

等黃忠親兵擺好茶盞,陳到言道:“因有緊急之事,不得見驃騎將軍,只能以家書之名誆騙黃將軍,還望將軍海涵。”說罷,陳到再次抱拳行禮。

“不必客套,你我初識,陳武衛能直言相告,可見膽魄。”黃忠捋須而言。

“到本年少,並非膽魄超絕之人。臨行前主公再三叮囑,言黃將軍乃忠義勇武之英雄。如有機緣,可結識,且可託付大事。”陳到鄭重言道。

“哦?!”黃忠驚異至極,“前將軍知曉忠之勇武?”

“主公不但知曉,且言天下間可與將軍比肩者,不超過十人。”

“哪些人?”黃忠的眼睛都要瞪圓了。

“幷州呂布,主公麾下猛將關羽、張飛、趙雲、太史慈,曹操手下典韋、許褚。”陳到說罷,見黃忠面有疑惑之色,料想除冀州猛將外,其他人聲名不顯,黃忠心內定然不服,“我家主公素有識人之名,小子剛投軍之時,不過一十四歲,卻被主公任為校尉。即使如關二哥、張三哥、子龍,及子義將軍那般猛將,也是被主公提攜於民間。主公言,天下英雄寂籍無名,非英雄無勇略膽識,乃無機會。待將來,猛將們必然有用武之地,且可彪炳千秋,受萬世敬仰。”陳到停頓一下道:“主公更言,黃將軍之武藝甚至勝過關二哥與張三哥,神射之技強於子義將軍,亦可領軍攻伐,為三軍主將。”

“前將軍果真這般說?”黃忠有些坐不住了。

“千真萬確。”陳到眼神堅定,面現誠懇。

“劉公知我甚深,真乃知已。”黃忠不禁慨嘆。

關於劉備對黃忠的評價,並沒有誇大其詞。黃忠大放異彩之時,已五十餘歲。如今黃忠方而立之年,其體魄與武藝正值巔峰,勇武當勝關張趙三人,更何況僅為稚童的馬孟起?

“咳,想我半生已過,方得秦太守推薦,驃騎將軍賞識。卻不曾想到,與劉公素未謀面,卻如同知已。”黃忠慨嘆過後,不禁問道:“陳武衛遠在冀州,為何來此?”

黃忠也是忠直漢子,劉備評價他的言語,他非但不懷疑,還引為知已,自然不避諱。陳到更加直爽,開口言道:“大將軍與主公有嫌隙,王司徒此次隨陛下出徵,主公生怕大將軍及其黨羽對王司徒不利,主公與主母吩咐小子,特來保護王司徒周全。”

“哼,提及大將軍,還有他手下那般世家,我心裡就有火氣。圍困白波數日,推三阻四,不肯用命,還在後面掣肘,當真不是良人。”黃忠站起身,“劉公所慮不可不防,北軍盡是小人,此等大事,不容耽擱。”說罷,黃忠引領陳到走出大帳,向盧植大營去了。

盧植的中軍設在蹇碩軍營中。

等陳到見到盧植,又是一番敘談。盧植思忖一下,讓人給陳到及兩名親隨換了親兵衣物,聲稱陳到是族中後輩,來軍前歷練,並將陳到三人委派到王允身邊。

王允見到陳到,心中寬慰非常,不住讚歎。

近幾日,王允也感覺局勢不對。此次靈帝御駕親征,如果西園大勝,北軍五校必遭裁撤,何進在洛陽的勢力將受到重創。

多次御前軍議,何進及手下黨羽與王允不對付,多有齷齪。特別是袁術,乃是狡詐莽夫,更是心狠手辣之徒,王允也感危機。

“有叔至在,我何慮焉?”王允微笑言道:“玄德與嬋兒可好?”

“臨行前,主公囑咐我轉達司徒,主公與主母一切安好,無需牽掛。”陳到躬身行禮道。

“叔至是玄德大將,不必如此拘謹。”

“主公還說,如司徒大人如不嫌打擾,可在大帳中設一矮榻,與司徒大人同帳。”

“也好,就隨玄德吧。”王允也沒推辭。

【何進大營】

“你們說說,如何剿滅白波?”何進氣鼓鼓的,說是同西園八校一起剿賊,卻將五校視為偏軍。

“聖上決心讓西園八校建功,藉此打壓大將軍。如想打破僵局,有兩策。一為爭功,一為靜觀其變。”華歆言道。

“何解?”何進的腦袋瓜子裝不下二兩香油,他想不出其中道道。

“哈哈哈,大將軍勿急。”華歆故作高深,“所謂爭功,不過用西園成軍未久為由,將主攻之責搶到手中。所謂靜觀其變,是等著西園八校吃虧。”

聞聽此言,北軍五校各個神色精彩。

袁紹與袁術只想儲存實力,不想與白波軍硬碰硬。何進得勢與否同袁家的利益相比,簡直可笑。只要手中有兵權,且能在軍中培養勢力,增加聲名,何進是死是活又能如何?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華歆卻建議何進搶主攻之責,簡直荒唐。

做探路石,袁家二傻絕對不去。

何苗的面部也有些抽搐,他的腦仁不比何進大多少,他是真怕。因此,何苗贊成靜觀其變。

淳于瓊只是尋常將軍,不過聽命從事,沒什麼話說。

就在此時,鮑信起身道:“大將軍,我贊成華歆先生之謀。如要主攻,我部願捨命報效大將軍。”

鮑信其人忠勇而通武略,乃曹操摯友。歷史中,他是曹操左膀右臂,且絕對忠誠。在隨曹操剿滅青州黃巾時,為救曹操,死於亂軍之中,曹操為之舉哀,並撫養其妻子。

北軍五校中有三個小人,加一個糊塗蛋,四人都用異樣的眼光看向鮑信。

“鮑校尉真乃大漢良將。”何進一下大悅,壞心情散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