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聞聽郭典增兵之法,不禁大悅,他起身走到郭典身邊,緊緊握住郭典雙手,“備有君業,真乃天助。”

“主公,想過往之事,典愧悔難當。今日得遇明主,方才揚眉吐氣。”

“君業,我將城中兵卒盡數交你手中,一日時間可否重編出徵大軍與守城大軍?”

“足夠。”郭典萬沒想到,劉備將出徵事宜交給他,心中感佩非常。

“傳我將令,令清河郡與廣平郡速發郡兵,於明日午後到高邑集結。”有中山國、常山郡、鉅鹿郡防禦,兩郡並未受黑山襲擾。劉備本不想勞民傷財,但眼下局勢危急,不得不增兵助戰。

文吏速發公文,著人送信去了。

“三弟,望你多堅守幾日……”想到張飛處境,劉備不禁憂心忡忡。

邯鄲城下,張燕本部僅剩一萬餘人,沿途招攬小股匪兵後,共得賊兵三萬餘。加之白繞眭固一萬多士卒,兵力達五萬餘。

雖重兵在手,張燕還是放心不下。即使劉備殞命,其手下猛將還有重兵。他令人傳信太行流寇,令他們來邯鄲聚首,共分財物。

一時之間,群賊亂舞,齊向趙國聚集,一場生死對決拉開帷幕。

邯鄲城中,張飛悶悶不樂。依他性子,早想開了城門,於萬軍之中割下張燕首級,讓賊兵作鳥獸散。

但這念頭不過小兒義氣,膽大心細的張翼德不會熱血上湧,真的做出蠢事來。

“翼德,為何發呆?”厲伯衝腰懸佩劍,大步走入邯鄲府衙,這是趙王特批的大戰議事堂。但可笑的是,參與軍務的僅有厲伯衝、張翼德、徐茂威。甚至連政務都需厲溫從中協助,指揮一眾趙國文臣。

“大軍圍城,戰無可戰,退無可退,如何是好?”張飛盯著面前酒甕,恨不能開了封痛飲一番。但一想到劉備軍規,還是忍住了。

“勿憂,主公一定會派援軍。”厲溫跪坐於張飛身側,微笑勸慰。

“休要糊弄我,你當我是莽夫嗎?張燕大軍從高邑來,聲勢浩大,卻不見大哥兵馬……”說到此處,張飛緊握雙拳,不敢繼續猜測下去。

“為將者,執行軍令即可。你我之責,乃是保邯鄲不失。至於其他,只能聽天由命。”厲溫緊緊握住張飛臂膀,“茂威還在城樓巡視,你我也該替換,讓他休息。”

“對了,城中百姓調動如何?”張飛不禁問道。

“百姓踴躍,如今不缺民夫與守城士卒。”厲溫一笑,“起初,百姓們還惦念趙王給的銀錢。現在眼見黑山賊兵勢大,知曉城破之時就是家破人亡之日,都不念銀錢,自願守城。”

“又來唬我,要不是你四處遊說,百姓們能幫無能趙王?”張飛起身將佩劍掛在腰間,“走,我們登城。”

城頭之上,張飛看到如同蟻群般的黑山賊兵。

邯鄲城被四面圍住,算將起來,張燕大軍已有十餘萬。

“翼德,伯衝。”徐榮見了二人快步走來。

“茂威,情況如何?”厲溫手扶城垛,面現憂容。

“張燕在北門,有賊兵四萬餘。白繞與眭固分別攻打西門和東門,俱有三萬餘士卒。南門無大將,賊兵也最少,也近兩萬。”徐榮心情沉重,但眼中卻有堅毅之色。

“我方士卒呢?”厲溫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要是讓十餘萬賊兵攻入邯鄲,邯鄲必將變成人間煉獄。

“共得守城士卒四萬餘,還有百姓相繼投軍。我已分為八部,每一部五千,輪換防守四門。”

“茂威辛苦了。”厲溫抱了抱拳,“至於箭矢,不必憂心,趙國府庫充盈,唯缺少滾木礌石。我已組織民夫拆房,不消一個時辰,就將所需之物運上城頭。說罷,厲溫令人拿來三碗清水,“如今大戰在即,我等不能飲酒。我們為主公守城,只求死戰!”

“死戰!”張飛與徐榮接過大碗,一飲而盡。

邯鄲城下,張燕見兵勢強盛,不禁意氣風發。

“傳我命令,除南門外,三部兵馬一起攻城!”

傳令兵飛馳而去。

“大頭領,兵法言,攻城之戰,圍三缺一。如今四面圍堵,漢軍豈不死戰?”新來頭目大計抱拳獻計道:“不如放開一門,漢軍見不可勝,必然棄城而逃。那時,我軍可就勢奪下邯鄲。”

張燕聽了此言,泛起了狐疑。

“哈哈哈,真是迂腐之言。”張純緩步走來,他身後跟著如同鬼魅般的王政,“劉備將領勇悍,加之邯鄲乃趙國都城,趙王不可能退。只要消滅了邯鄲漢軍,劉備軍再無死灰復燃的可能。到時冀州就是黑山口中魚肉,想要什麼就有什麼。”

張燕盯著張純看了半晌,最終拿定了主意,“殺盡漢軍,屠盡邯鄲,給死去的弟兄報仇!”

大計見不可勸,也不多言。

張飛三人見張燕開始攻城,紛紛行動起來。

徐榮守東門,厲溫守西門,張飛直面張燕。

一場大戰從正午持續到晚間,由於百姓拼死守城,即使死傷慘重,也堪堪守住城池。

到了夜間,四城門守軍換防。

民夫們將拆房所得巨木與石塊運上城頭,慘烈的廝殺整整持續了一夜。

張燕憤怒至極,眼中要噴出火來。他們雖然人多,但苦於糧草不足。要是遷延下去,勝負真不可知。

“攻城,輪換休息,一刻不許停!”張燕憤怒至極,一日下來,三門攻城士卒已經死傷兩萬餘。

在一處僻靜的角落,王政低聲詢問,“主公,為何不幫張燕出毒計?”

“不忙,如今劉備已亡,此消彼長,張燕勢力必然做大。讓邯鄲消磨消磨黑山軍,我們再出手幫他。”

“主公英明。”王政會意。

第二日,三門守城百姓死傷萬餘人,城中一片悲慼。但人人奮勇,決意不能讓黑山賊兵入城。

“大人,讓我們登城吧。”一群婦人鬧哄哄嚷著,“我們男人死了,我們要報仇。”

“就是戰死了,也比被賊兵糟蹋強。”

“是呀,我們不怕死。”

官吏苦勸之下,婦人們才逐漸散去。

歷史中經常有以少量兵卒守城數月,甚至數載的戰例,究其原因,乃是百姓們支援,及攻城方的殘暴。

又過一日,邯鄲城中戰亡百姓兩萬餘人,幾乎家家戴孝,人人舉哀。但守城百姓卻沒有少,他們前赴後繼,演繹出得人心者得天下的古今至理。

張燕几近瘋狂,他怒罵,他發飆,卻於事無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