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087東風(二合一)

證明信是一種在通訊不發達情況下的特殊憑證,由單位背書,證明信中所述訴求或內容屬實,並卡鮮章。

證明信各單位所用紙張、款式不同。

呼家樓支局單位小人少,隨意很多,證明是鄭所在信紙上手寫的。

內容:茲有我單位唐植桐同志要求進行登記結婚,特此證明。

落款蓋章。

“恭喜啊,有情人終成眷屬。

辦不辦婚禮?需要的話說一聲,大家去給你搭把手.”

鄭健將開好的證明信遞給唐植桐,態度一如既往地隨和。

“謝謝鄭所。

我們打算一切從簡,沒打算辦婚禮,雙方長輩也都理解、支援.”

唐植桐接過證明信,裝起來。

“從簡也挺好,省事。

不過領證可得跟大傢伙說一聲,討不到喜酒喝,吃塊喜糖還是可以的.”

鄭健點頭表示理解,上面從前幾年就提倡簡辦,再加上今年這種情況,定量勉強夠填飽肚子,確實不適合大張旗鼓。

“您放心,喜糖肯定有.”

其實糖也不太好買了,但唐植桐空間裡還有存貨,現在只是零嘴,等明年就是硬通貨……

王靜文動作也很麻利,從單位開完證明,又打了個電話,約好去提爐子。

同辦公室的大姐也是從這個年齡段過來的,很理解王靜文的心情,爽快的答應幫她頂班,讓王靜文安心去忙自己的事情。

王靜文知道唐植桐最近下午都會在家忙著收拾房子、院子,提了爐子、煙筒,直接奔向東花市大街。

唐植桐早早完成二輪投遞就顛兒了,去了趟交通電工器材營業部,買了電線、燈座、拉合,一卷黑膠帶,準備回家先把電給通上。

唐植桐買了五個燈泡,全是大瓦數,小瓦數沒貨。

等再過陣子,大瓦燈泡也會很難買。

燈泡限購將是常態,甚至會實行“以舊換新”,居民必須拿家裡壞燈泡證明自己確實需要換燈泡才能買到……

王靜文輕車熟路來到唐家時,唐植桐正在走線。

“桉子,來幫忙,靜文把爐子買好了.”

倆閨女已開學,張桂芳正在做午飯,聽到動靜把鍋撂到一邊,率先出來幫忙。

“嬸子,不用,我自己來就行.”

王靜文把車立起來,開始解繩子。

“我來吧,小心砸腳.”

唐植桐聽到後,從廂房出來,看著王靜文買的爐子和煙筒直咂舌。

小王姑娘是真有門路,也是真捨得花錢。

五八型民用兩用爐,去年秋天剛研製定型,上過報紙,經濟耐用,能燒煤球、煤餅、煤塊、蜂窩煤、煙煤,不挑食,七塊多錢一個,因產量感人,供不應求。

煙筒更高檔,搪瓷的!愛惜著點用,估計能用到暖氣普及……

唐植桐拎爐子,小王同學抱著煙筒,張桂芳幫著拿了倆拐脖,放進廂房就回屋做飯了,倆閨女馬上放學回家吃飯,得抓緊。

“煙筒漂亮吧?第一眼就相中了.”

小王同學洋洋自得的指著煙筒,等待著唐植桐的誇獎。

“漂亮,你很有眼光.”

唐植桐當然順著說,雖然有點輕奢,但人家小王同學是有底蘊、底氣的人,一個月小五十塊錢,買幾節煙筒怎麼了?

“我都問好了,這個不生鏽,一擦就乾淨,好打理。

回頭擰上幾根鐵絲,現在幹東西慢,洗了衣服毛巾襪子什麼的,可以掛在上面,幹得快,不影響第二天穿.”

王靜文喜滋滋的給唐植桐解釋,表明自己經過深思熟慮。

“不錯不錯,我媳婦考慮的真周到.”

唐植桐忙不迭的點頭稱讚。

“嘻嘻,那咱按起來吧,用爐子烤。

今天想順帶買點木炭來著,一問,太貴了,就沒買.”

王靜文拿起煙筒,研究怎麼安裝,小的時候見過但沒幹過,等大了她就沒用到過,第一次自己上手操作,不熟悉。

“放著我來吧.”

唐植桐主動接過這活。

何和賀兩位師傅考慮很周到,早就在牆上留好了煙通道,燒爐子不用開天窗,更有助於保溫防水。

唐植桐對兩位老師傅確實很滿意,眼裡有活,也會幹活。

王靜文帶禮上門的那天,倆師傅當天下午就給搭了個雞窩,帶門的那種。

現下缺肉缺糧,但不缺黃鼠狼,如果沒有雞窩,兩隻雞晚上被偷個乾淨,一點都不奇怪。

“嫂子,哥,吃飯了.”

兩人剛按完爐子,鳳珍就奉命過來喊他們吃午飯。

“走,先去吃飯.”

唐植桐拍拍手,示意收工。

鳳珍懂事,回到屋先給哥哥嫂子在臉盆裡換了水。

午飯有兩種主食,饅頭、窩頭,饅頭是張桂芳看到王靜文來後臨時加的。

“閨女,我不知道你今天過來,沒蒸米飯,你吃饅頭湊合一頓吧.”

張桂芳略帶歉意的說道。

“嬸子,我沒那麼嬌氣,不挑食,您更不用專門給我做,我現在和以後都跟家裡吃一樣的.”

王靜文笑眯眯的回覆著,手上拿起饅頭,一掰為二,遞給兩個小姑子,而自己拿了個窩頭吃。

“試試能吃得慣麼,吃不慣和我說.”

唐植桐看著王靜文的做派心裡很舒服,自己吃窩頭,但媳婦還是要心疼的,這並不矛盾。

麵粉定量沒有再升回去,只佔總定量的30%左右,剩餘定量只能買粗糧或機米,粗糧有玉米麵、小米麵、高粱等等,機米貴一點,但口感一般,所以唐家很少吃。

“挺好吃的,比我們單位食堂做的好吃.”

王靜文咬了一口,鬆軟,帶一絲香甜,沒有常見窩頭的那種粗糲、硬實的口感。

“燙麵窩頭,摻了小米麵和麵粉。

你能吃慣,咱以後就這麼做.”

任何一對新人喜結連理,面臨的問題都很多,第一道關卡就是飲食關,能不能吃到一塊去很重要。

好在張桂芳蒸窩頭的手藝好,唐植桐調鹹菜的工夫棒,這頓便飯王靜文吃的津津有味。

午飯後,兩人繼續收拾廂房,點著爐子,繼續佈線,終於在天黑前成功將燈泡點亮。

“明天我再扯點布,做窗簾和門簾.”

王靜文看著亮堂的室內,空間是獨立了,但啥都幹不了,從外往裡看一覽無餘……

兩人忙完,坐爐子邊合計著哪天領證,王靜文更是建議領證後約幾個知己朋友周天一塊來坐坐,就算禮成了。

唐植桐對此非常支援,王靜文這麼優秀,在心裡惦記的人肯定不會少,公之於眾是好事,省得別人瞎惦記。

並坦言,菜品自己想辦法,絕對不會讓小王同學失了顏面。

邀請誰來,兩人商量著定下來,並一塊寫了邀請,等明兒唐植桐上班一塊寄走。

聊著聊著,又聊到了兩人的小窩還缺什麼,想到什麼就記上一筆,也不是立馬就買,等開了工資再按照輕重緩急慢慢去置辦……

用完晚飯,照例是唐植桐送王靜文回家,橋洞、街角的人似乎多了些。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唐植桐不敢再領著王靜文鑽小衚衕,反正沒有幾天了,再忍忍,再忍忍。

兩人沿著大路騎車前行,特意走的王府井大街,這邊燈亮、人多。

唐植桐把王靜文送到單元門口,沒上去,但囑咐她晚上不要出門。

……

廂房的爐子晝夜不息,週四上班前,唐植桐去廂房檢視,發現牆面已經乾的差不多,遂委託張桂芳等太陽出來就把壓箱底的被子拿出來曬曬,今兒安床。

依著張桂芳的意思,這麼大的事,得挑個好日子,但半仙們已經銷聲匿跡多年,苟延殘喘的亦不知藏身何處,此事遂作罷。

第一次投遞結束後,唐植桐先是打電話給張工,和他約好下午上門安裝傢俱,又打給小王同學,問她今天下午有沒有空,小窩安置傢俱,需要參考她的意見。

小王同學高興地答應了,盼了這麼久,日子終於越來越近了……

張工做事很仔細,木料都是用氈布裹著運來的,外面即便是看到也看不出是什麼材質。

第一車運到後,留下五個人,兩位老師傅負責安裝,兩個學徒工負責搬運,其他人返回木材廠,繼續裝車搬運。

由於紫檀密度大,木件也比其他木料重許多,看著兩個學徒工幹得小心翼翼,累的滿頭是汗,唐植桐也不落忍,和張工上前搭手。

上手才知道,這玩意是真沉!唐植桐都起了用空間搬運的念頭,可現場人太多,等下次搬家再用,到時候手一揮“收”,到新家手再一揮“放”,嘖嘖,主打一個安全方便快捷!

學徒工苦逼,幹最累的活,在得到師傅認可後才能學技術,最後透過考核才能成為正式工,這個過程一般是三年。

其實在去年上半年之前,上面對學徒非常優待,學徒工只需要一年就能轉為正式工。

然而人性很難琢磨,骨子裡的惰性滋長,時間長了,就會認為這是應該的,很多學徒就開始偷奸耍滑,混日子。

這種給機會不珍惜的情況,使得正式工很不滿意,上面也很頭疼,最終決定延長學徒工時長,必須滿三年學徒才能轉正,哪怕表現特別優異,也得滿兩年才能轉為一級工。

搬運的整個過程,小王同學是不上手的,唐植桐捨不得,讓她只負責在旁邊給意見。

其實什麼傢俱放在什麼位置,兩人還在戀愛時就基本都定了,但唐植桐依舊是徵求小王同學意見:把床放這行不行?把櫃子放在這你看好嗎?書架、書桌放在這你方便嗎?……

其實傢俱放哪,王靜文並不在意,但她喜歡參與感,更喜歡這種被唐植桐重視、尊重的感覺。

“所有傢俱都仔細打磨過,上過蠟。

你看這紋路,怎麼樣?”張工拿起一個小木件,遞給唐植桐。

“無可挑剔,太漂亮了!”唐植桐簡直愛不釋手,紋路清晰,面板平整油亮,一根毛刺都沒有。

相比較原木而言,打過蠟的成品顏色更深一點,幾百年來對紫檀的認可已經深入國人基因裡,即便不懂材質,只要看到紫檀,就知道這是好東西。

“使用時間長了,傢俱的顏色會變深一些。

到時候想翻新可以找我,用砂布打磨一下,再上一遍蠟,保證跟新的一樣.”

張工不是不諳世事的少年,上次唐植桐“一點不成熟的想法”對自己幫助很大,大到能幫自己再進一步,他不認為唐植桐只是隨口一說,只是有些事情,沒必要去說破。

投桃報李,足矣。

“讓您費心了.”

唐植桐很滿意,紫檀在上蠟後,氣味弱了很多,至於張工說的翻新,唐植桐沒考慮過,用個六七年包層漿,正好不那麼起眼。

四個方的傢俱,木材廠零零碎碎的拉了四趟。

“放主屋吧,咱又不在這吃飯.”

在安置八仙桌和飯桌的時候,王靜文提出了不同意見。

唐植桐自無不可,但張桂芳不同意,頭搖的跟撥浪鼓似的:“不行不行,這邊繼續用舊的,喬貴貴的,放這邊糟蹋了.”

“媽,放正屋吧,放那邊咱一塊用,那八仙桌改換了,都裂成啥樣了,妹妹寫個作業都得墊著書.”

唐植桐也在一邊勸。

“不行。

你們這傢俱都是成套的,拆開放可惜了了。

放這邊,我看著就高興.”

好說歹說,張桂芳就是不同意。

“張工,木材廠有打好的桌椅嗎?”看婆婆態度堅決,王靜文轉而求次,第一次開口問道張工。

“有.”

張工不參與唐家家事,就這麼看著,在聽到王靜文詢問後,給予了肯定答覆。

“桉子哥,咱買套新的,把主屋的換下來吧?”王靜文沒問價,直接徵求唐植桐意見。

“使不得啊,靜文,沒有再讓你掏錢的道理.”

不待唐植桐說話,張桂芳連忙出聲阻止。

“嬸子,沒有我們用新傢俱,讓您繼續用破爛的道理。

被別人知道,還以為我們不孝順呢.”

王靜文態度也很堅決,為了換套桌椅,甚至搬出了大義。

“媽,就這麼定了吧。

也沒多少錢,是吧?”唐植桐在中間打圓場,後面一句是問的張工。

“一張八仙桌,一張飯桌,加上六把椅子,一共三十八塊錢.”

張工業務熟練,立馬給出了價格。

“行,就這麼定了。

一會我一塊去結算.”

唐植桐一錘定音。

唐植桐定製的傢俱,加上臨時訂購的,木材廠足足拉了四趟才完活。

最後一趟,多出了許多小東西,像什麼相框、鎮紙、菸灰缸、吉祥如意擺件,甚至有兩盞檯燈,一盞床頭落地燈。

“你上次出的主意,對我們幫助很大,不僅提高了週轉效率,也減輕了工人師傅的勞動強度,大家自發的感謝你,都是廠裡師傅們用一些沒用的邊角料拼湊的,你們別嫌棄.”

張工指著一堆小物件,代表工廠向唐植桐表示感謝。

“唉吆,師傅們太客氣了。

這份心意我收下了,回頭給大家發喜糖吃.”

唐植桐收的乾脆利落,金絲楠的小物件,漂亮的緊,但他也沒打算讓廠裡吃虧,一會去結賬的時候多帶些糖,給大傢伙分分。

明天會寫到結婚,期待大家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