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子生命的最後幾年是在維什戈羅德城堡度過的。 他於 1054 年 2 月 20 日去世,給他的兒子們留下了繁榮的權力。 確切地說,是 "兒子們"--因為雅羅斯拉夫實際上引入了 "整個家族 "的繼承順序,使長子不是完全的統治者,而是平等中的第一人。
《逝去的歲月》中有如下記載:"公元 6562 年。 俄羅斯的大王子雅羅斯拉夫去世。 他在世時囑咐他的兒子們說:"我就要離開這個世界了,我的兒子們,你們要相親相愛,因為你們都是兄弟,都是一個父親和一個母親生的。 如果你們彼此相愛,上帝就會在你們裡面,征服你們的敵人。
你們就會生活在和平之中。 但如果你們生活在仇恨、紛爭和爭吵中,你們自己就會滅亡,你們也會毀壞你們祖輩用辛勤勞動獲得的土地。 在這裡,我把我在基輔的桌子託付給我的大兒子和你們的兄弟伊扎斯拉夫;你們要像服從我一樣服從他,讓他代替我服從你們;我把切爾尼戈夫交給斯維亞託斯拉夫,把韋謝沃羅德--佩列亞斯拉夫交給他,把伊戈爾--弗拉基米爾交給他,把維亞切斯拉夫--斯摩稜斯克交給他"。 就這樣,他們瓜分了城市,禁止他們超越其他兄弟的界限並驅逐他們"。
因此,伊扎斯拉夫繼承了首都和大公的頭銜,諾夫哥羅德和圖羅夫則更早地被賜予他。 切爾尼戈夫和佩列亞斯拉夫由接下來的兩個兒子繼承,它們被認為是富饒且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莊園。 留給弟弟們的弗拉基米爾-沃林斯基和斯摩稜斯克無法與這些重要地區相提並論。
很明顯,雅羅斯拉夫的遺願並不是出於對在羅斯實行君主權力交接法律的擔憂,而是出於具體情況和父親對兒子們能力的看法。 大公可能懷疑伊扎斯拉夫在不和的情況下是否有足夠的力量和心智獨自應付其他兄弟。 這就是 "五權分立 "出現的原因。
歷史上並不存在這種設計長期存在的情況。 雅羅斯拉夫建立的系統薄薄地存在了十五年,但在第一次嚴峻考驗中就崩潰了。 俄羅斯第一個中央集權國家的歷史就此結束。 雅羅斯拉夫有足夠的智慧建立一個強大的政權,但卻無法確保其永續性。
然而,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所有早期的封建王國和初級中央集權時期之後的王國都註定要經歷一個漫長的封建割據時期,羅斯也不例外。
首都和地區之間的經濟和政治聯絡不夠緊密。 對於當時社會的中堅力量--軍事階層來說,個人對直系領主的忠誠比對遠方君主的忠誠更有意義,甚至比對某個抽象的 "俄羅斯 "的忠誠更有意義。 不久前還認為自己是維亞季奇人、克里維奇人或波蘭人的人,現在卻說:"我們是基輔人 "或 "我們是諾夫哥羅德人",而不是 "我們是俄羅斯人"。 民族的概念尚未形成。
基輔的最高權力對居民和統治者來說都是負擔而不是好處。 據史料記載,三分之二的貢品必須上繳給大公。 當然,只有基輔的軍事力量才能保證完成這一重任。 如果不服從命令會受到懲罰的威脅減弱,當地王子就會失去與長輩分享收入的意願。 於是,不久前還是一個大國行政單位的該地區變成了一個獨立的國家。
九世紀末,先知奧列格將俄羅斯統一為一箇中央集權國家。 基輔王室在統一政權下存在了不到兩個世紀,在統治者更迭期間曾發生過內訌。 在第六位君主(如果不算攝政王奧爾加,即第五位君主)時期,基輔達到了權力的頂峰,但在智者雅羅斯拉夫去世後不久,基輔就開始分裂成彼此不和的小公國。基輔的黃金時代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