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

王良瑜在院裡,跟著孫劍雲練習太極拳。

屋裡,孫祿堂和杜興武相對而坐。

“慎媿,你誤我啊!”孫祿堂透過敞開的窗戶,看著院裡的王良瑜,臉上的神情有些鬱悶。

杜興武不以為意地笑了起來,捧著茶喝了一口,勸道:“良瑜雖算不上武道天才,但勝在勤勉好學,學你的拳,綽綽有餘!”緩了口氣,又繼續道,“知道我最看重良瑜的是什麼嗎?!”

“是恆心,是耐心!”不等孫祿堂開口,杜興武又自顧自地說道,“良瑜習武二十年,一心練劍,這等向武習武之心,非常人可及!”

“二十年練劍,練出真氣尚不自知,旁人可能會說他愚蠢,我卻覺得,他是滿心赤誠!”

“大概,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練出真氣吧!”

對王良瑜,杜興武不吝溢美之詞,各種誇耀。

孫祿堂臉上的表情,漸漸舒緩下來,看著院裡動作逐漸有了章法的王良瑜,略顯無奈地說道:“或許你說的對,只是,我時日無多,怕是不能教授他多久。”

杜興武聞言心中一動,想起前些時日,自孫家流傳出來的傳言,不由問道:“祿堂兄,莫非此前傳言?”

“大雪之後,仙佛當來接引!”

旁人對這話大概是不信的,可杜興武卻是信多過疑,因為修行到了一定境界,有不聞不見之知覺,孫祿堂預言駕鶴之期,也並非不可能。

“不足半年,時間確實短了些!”杜興武暗暗唸叨一聲,旋即開口勸慰道,“祿堂兄不必憂慮,孫氏一門人才濟濟,代師授徒未嘗不可嘛!”

孫祿堂聞言,確實面露苦澀,搖著頭,一臉悵然若失:“我的拳術,旁人可以教他,只是其中真意,何人可授?”說著長吐一口氣,感慨道,“餘雖論拳不倦,然百人之中難遇一、二略明其真意者!”

拳術修煉,言傳可以,身教可以,看書自學也行。

可拳術真意,非言語可以說清道明。

所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便是此理。

想要明悟拳中真意,非天資卓絕之輩,不可得!常人想要有所領悟,難於上青天!

聽著孫祿堂的感慨,杜興武陷入沉默,同為習武之人,他深知意會之難。

意會最考驗悟性、天資,差一點就是差一點,悟不了就是悟不了。

孫祿堂是有天賦異質、上根利器,習武十餘載便能與師長共研拳術理法,雲遊華夏三年,武道功臻造極至境,行止坐臥、一念一應,無不依乎天理合於道。

此時的孫祿堂,才二十八歲!

這等天賦資質,只能說是武道天授,老天爺餵飯!

正是有這樣驚人的武道天賦,孫祿堂悟出,形意八卦太極三拳用法不同,各有側重,然其理則一也,後合形意、八卦、太極三拳為一,提出“拳術之道,首重中和。中和之外,無元妙也”。

換做旁人,二十八歲,大多數習武之人才剛剛踏上門檻,可孫祿堂已經是一代宗師!

想到孫祿堂尋天賦慧達者為徒,為的是繼承衣缽,傳承拳術真意,卻不想,遇上王良瑜這麼個“贗品”。

這一刻,杜興武終於體會到孫祿堂的鬱悶和無奈,轉念,心中又生出一絲愧疚。

畢竟,孫祿堂是在自己的竭力推薦下,看中了王良瑜,並將其收為關門弟子。

杜興武曾經教授過王良瑜武功,非常清楚王良瑜的天賦資質。

王良瑜絕不是武道天才,甚至比很多習武之人的天賦都要差些,旁人學上一兩天就能學會的拳術套路,王良瑜要學上五六天!

杜興武肯定不知道,這還算是有進步的,畢竟練了那麼年,有些基礎,換成剛穿越那會,別說五六天,五六十天都不一定能學會呢!

乾咳一聲,杜興武解釋道:“祿堂兄,可不要小瞧了良瑜!”說著,伸手指向院中的王良瑜,道,“良瑜武道天資或許不足,但他的學習能力極好,前期或許很忙,但一旦掌握方法、訣竅,他武道修行的速度並不慢!”

說著,杜興武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向孫祿堂介紹王良瑜的奇異。

簡而言之,王良瑜或許是個武道庸才,但絕對算得上是個學霸!

天賦決定上限,但學習可以拓展上限!

一個善於學習、努力學習的學霸,上限是永無止境的。

可惜,大多數人都更看重天賦,從而忽略了學習的重要性。

經過杜興武一番細緻介紹,孫祿堂稍稍改了注意,對王良瑜不禁多了一絲期待。

“不如,叫良瑜進來聊聊?”杜興武見狀,順勢開口說道,“良瑜腦子很活,說不準會有意外收穫呢!”

孫祿堂略作遲疑,將王良瑜喊了進來,孫劍雲綴在後面跟了進來。

王良瑜依次問候後,疑惑地看向孫祿堂。

孫祿堂示意王良瑜坐下,旋即道:“我與慎媿論武,他說你自海外歸來,思維開闊,有很多不一樣的想法,便請你來一起聊聊。”頓了頓,便徑入正題,問道,“良瑜,你對當下華夏武術有什麼看法?”

王良瑜一聽愣住,這問題可真宏大,一時間都不知道從哪開始說。

杜興武揮手打斷急切的孫祿堂,笑著看向王良瑜,問道:“我聽聞,你在二十九路軍中,曾向李堯臣討教過?”

王良瑜點點頭。

“八卦形意,還有我自然門的功夫,現在又要學三皇炮捶和祿堂兄武功,你學的過來嗎?”杜興武對王良瑜多少有些瞭解,知道王良瑜不是那種貪婪成性的人,所以愈發好奇,“你想要幹什麼?”

孫祿堂不知三皇炮捶之事,聽到這話,眉頭也不禁皺了起來。

“我欲博採眾家之長,建立完善、科學的國術修煉體系。”王良瑜注意到孫祿堂的神色,心念一動,連忙解釋道,“一人力弱,眾人力強,若是有完善、科學的國術修煉體系,屆時我華夏人人修習國術,人人如龍,帝國列強又有何懼!”

差不多的理由,既適用於春秋時代,也適用於這個血色、混亂的時代。

聽到這話,孫祿堂和杜興武皆是一臉震動,尤其是是孫祿堂。

孫祿堂早年曾邀請京津各派名家,共議形意、八卦、太極、通背四門合一,欲建立統一的武術技術體系。

可惜,因故擱置。

另一邊的孫劍雲,更是目瞪口呆,驚奇地看著剛才連太極拳都打不好的王良瑜,竟然有這等雄心壯志!

“良瑜,好大的志向啊!”杜興武很快回過神,表情複雜地看著王良瑜,讚譽道,“只是,這事可不好做!寶森花了半輩子合形意八卦,祿堂兄也用了一輩子合形意八卦太極為一。”

“你想合華夏各派武術為一,你想要用多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