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就一切依前輩所言吧。。。”一星說到這兒,早已發現乙木真人兩眼發直,額頭上都有些微微冒汗了。
“。。。不過。。。”一星話風一轉,繼續道:“。。。晚輩倒是對這古寶有些好奇?真人若能為晚輩解惑,晚輩自然感激不盡。”
乙木真人聞言眼內神光沉寂了下來,似乎在權衡這一番動作的利弊。
玉臨嫣咯咯笑道:“古寶的秘密,小女子也是好奇的很,前輩就解說一二如何?”
乙木真人聞言沉默了半晌,抬起頭直視著一星的眼睛道:“這也不是什麼特別重要的秘密,小老兒說一說也是無妨。不過。。。正道大派內應該不會有記載的。。。就算有,怕是也跟小老兒說的有些出入。”
一星聞言並沒有接話。就算他是天一堂出身,也絲毫不覺得亮出身份有什麼特別的好處。
“古寶這東西?如果小老兒沒有猜錯,你們正道大派自然會將其列為重寶。。。”乙木真人撫著頷下的長鬚,緩緩說道。
一星聞言略略有些吃驚,自然想到了如金元寶般的堂內重寶。
“這古寶說也奇怪,因為只有寶器中有古寶,其它御器,法寶,靈器等卻從來未曾聽說過。。。”
乙木真人略微有些沙啞的聲音在大殿內迴響,一星和另三名玄心宗的修士則豎起了耳朵。這樣的秘辛,平日可是想聽都聽不到的。
大約在兩千年前,那時,修真界還不像現在這番平靜。玄心宗,天一堂,極樂谷,碧落齋,無憂門,俠義門等等正邪宗派共同生存在東大陸上。當時,玄心宗,天一堂還沒有現在這般勢力。最大的宗派當屬現在已經淪落為二流幫派的無憂島。
無憂門當時已有記載的金丹期高手八十八人,號稱八十八仙。另有先天期高手過千,神修期弟子無算。如此實力,當真可怕到了極致。
無憂門門主龍千絕是已經修到了無嬰期的不死神仙。到了他這個境界,不僅精神不死,也即是凡人口中的長生不老。而加可怕的是,這一界,已經不可能有任何東西能給他造成傷害,也即是比如意金身更加厲害百倍的肉體不死神通。
而他身邊還有十個形影不離的影子,這就是被後世記載為“十聖”的十位煉骨期高手。個個都修成瞭如意金身,幾成不死之身。
一個元嬰期,加上十個煉骨期,再加上八十八名金丹期,還有過千的先天期弟子。這樣的實力,坐擁東大陸數千萬公里的土地,應該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可惜,天道的軌跡,永遠讓人捉摸不透。短短三十年,這個巨大的修真宗派就徹底地敗落了下去,淪落為現在一個居無定所的小宗派。
其實,最大的敵人往往不是對手,而是自己。
就在龍千絕一統東大陸,將邪,正,儒,佛,妖,鬼,魔七修都踏在腳下,無憂門成為一座令人仰止的高峰之時。宗門最大的支柱,不論是精神上,還是實質上的領袖龍千絕卻突然“瘋”了。
不管事實是怎樣,也不用思考為什麼一個元嬰期的老神仙會被稱為“瘋”。龍千絕確實作出了只有瘋子才能幹出的事情。他親手把無憂門送進了一個絕望的深淵。
三戰,只用了三戰,龍千絕就將無憂島數千年的基業毀於一旦。
第一戰,十聖死。
第二戰,金丹期高手死七十八人。
第三戰,先天期高手傷亡過半。
如此輝煌的戰績,引來後人無限的遐想。後世許多人都說龍千絕的實力只怕已經超越了元嬰期,達到了洞虛期。甚至有可能已經觸控到禁忌之線——人間界頂點的大乘期。
不管真實的歷史到底是什麼樣子,無憂門確實是敗落了,從神山之上跌落凡塵。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就算是剩餘的勢力,也依然讓各大宗門不敢小覷。
十位幾乎完好無損的金丹期修士,近五百名先天期的高手。這樣的實力,仍然足夠讓已經被削弱到極致的其它宗門仰望。
但是,就在此時,古寶出現了。
古寶的出現說起來很有戲劇性。這是一個俗爛到不能再俗爛的故事。一個不名一文的正道弟子,從某座高山跌落,僥倖未死。於是發現了一個洞窟,然後。。。
然後就發現了整整一個洞窟的寶器。
這些寶器裝在十口破舊的木箱子中。沒有光豔的色澤,沒有炫麗的寶光,就像是一堆垃圾。
可是那名弟子卻也不是凡人,他本是一個神修初期的弟子。自然很快就發現了這些東西的不凡之處。然後,他自然把這件事情通告了師門。
再然後,也不知各宗門達成了什麼樣的協議。深受無憂門壓迫的各派瓜分了這些寶器。
這些寶器雖然樣式奇醜,但勝在威力極大,足以讓先天期的好手越階挑戰對手。
如此一來,各宗門好手聯合起來。花了近三十年的時間,終於將無憂門徹底地推翻。
剩餘的無憂門殘眾則組成了新的宗派,也即是現在的邪宗第二大宗派無憂島。
不說這些宗派千年來的紛爭,單說山洞中出土的寶器。
當時,天一堂的煉器之道在修真界已經是小有名氣,宗門內很有幾個煉器的大師。如果有足夠的材料,這些煉器大師們也能煉製出那麼一兩件寶器,法寶來。
但是,山洞中出土的這些寶器。這些外表簡陋,威力卻是無匹的寶器,被這些大師們研究了近千年的時間。卻仍然無法仿造出哪怕是一件來。
於是,這些寶器,這些獨一無二,再也不可能多出一件來的寶器。就被修真界的人稱為古寶。
當然,現在的正道宗門為了掩飾一些暗底下的東西。歷史是必須要被篡改的。寶器這個稱呼,除了一些俗世散修的典藉仍有記載外,正道宗門的典冊中已經杳不可尋了。
特別是正道大宗出來的弟子,平日看的都是本門的典藉,對此自然是一無所知。(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