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邑城,周王朝如今的中心。

城中人聲鼎沸,百業興盛,百姓安居樂業。

凌絕頂自時間支流回歸主流之後,便直接回了這洛邑城。

洛邑內城,守藏閣門口,麒麟與貔貅互相嬉鬧,玩耍。

當凌絕頂走到守藏閣門口時,麒麟看見了他,便直接跑了過來,對凌絕頂說道:“你不是有事要做嗎?怎麼才不過一個時辰就回來了,事情辦完了。”

凌絕頂將麒麟摟起來,回答道:“事情已經辦好了,你在這守藏閣門口做什麼,不是讓你去見那位孔丘嗎?

怎麼在這裡嬉鬧。”

麒麟回答道:“我在守藏閣門口嬉鬧,是因為我到這裡的時候,孔丘已經進去了,我就和這個小傢伙玩起來了,你過來看看我新交的朋友。

他叫貔貅,還是一隻獨角天祿,是和我一樣的瑞獸!”

隨後,麒麟便把凌絕頂帶到貔貅面前,對貔貅說道:“小皮休你看,這就是我家先生,他很厲害的,你要不要跟我一起,留在他身邊?

那樣我們就可以一直玩了。”

貔貅說道:“我還要和我家先生周遊列國,到處學習呢!

肯定不能和你留在這位先生身邊,畢竟我都跟了我家先生幾十年了,先生對我很好的。

麒麟你就不用再勸我離開我家先生了。

還有這位先生請問你叫什麼名字啊!能不能告訴我一下,謝謝!”

凌絕頂聽聞此言,對貔貅說道:“小傢伙,不用擔心,我不會強迫你的,不過是麒麟開的玩笑話而已,你不用放在心上。

至於我的名字,我名喚軒龍凌絕頂,你就叫我軒龍先生就可以了。

對了你家先生呢?

是不是進去守藏閣了,麒麟我們就在這外面等吧,應該過不了多久,就會出來了。”

貔貅聽到凌絕頂所說,高興的跳了起來,對凌絕頂說道:“我家先生確實進守藏閣,見老聃先生去了,說是要感謝老聃先生救治好了蘭花姐姐。

我因為見到了麒麟,就沒有進去,在這門口和他玩了一會兒,先生應該不久就會出來了吧!

這位軒龍先生,您如果要見我家先生的話,需要再等一會兒了。”

凌絕頂聽貔貅說完,對他說道:“那我就和你們兩個一起在這裡等你家孔丘先生吧!

畢竟我還是很好奇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而後凌絕頂就與麒麟,貔貅這兩個瑞獸在守藏閣門口等了起來,不過半刻鐘,守藏閣內便走出一個三十歲左右的中年男子與一個鶴髮童顏的老者。

中年男子身高九尺三寸,穿著一襲長袍,顏色以素雅為主,身材高大挺拔,面容端莊,眉目清秀,額頭寬闊,眉毛濃密而略帶彎曲,眼睛明亮而有神,鼻子高挺直立。

他的臉型方正,下頜線條分明,嘴唇紅潤而豐滿,臉色紅潤健康,透露出自信和堅定的氣質。

三十歲左右的中年男子正是魯國的孔丘,當他出來以後,貔貅便直接跑了過來,站在他的身旁。

與孔丘一起出來的老者,正是老聃,凌絕頂在見到老聃後,便直接走了過去,對老聃說道:“好友,許久未見了,這些年過的可好。”

老聃見到凌絕頂,聽他問話,回答道:“好友這些年去了那裡,我這些年倒是就在這守藏閣裡,看看書,沒有什麼大礙。

好友,我來為你介紹一下,這位是魯國的孔丘,特意從魯國前來向我學習周禮的。”

凌絕頂聽聞,將麒麟放下,對孔丘行禮道:“在下軒龍凌絕頂,見過孔丘先生,聽聞先生是來學習周禮的,如今這個時代,願意學習周禮的人不多了,先生定然是品德高尚之士。”

凌絕頂對孔丘說完,又對老聃說道:“好友,我這些年倒是遊走四方,交了三五好友,也收了一個徒弟,繼承了我的劍道。

我們一行人也去了西方之地,在那裡見到了一位大賢,見其悟道,得道,成道,之後便回了中原,回到了這洛邑城,便直接來找好友了。”

老聃聽凌絕頂如此說道,微微一笑,對凌絕頂說道:“好友倒是悠閒,如今這天下卻沒有多少可以讓人平安生活的地方了。

好友一回來就來見我,卻是李耳之幸,好友可是要與孔丘相談,你們兩個先聊吧,我便先回去了。”

隨後老聃走入守藏閣之中,只剩下了孔丘與凌絕頂二人在外面。

待凌絕頂與老聃交談完畢,孔丘也對凌絕頂行禮,說道:“軒龍先生,謬讚了,孔丘只是想知道周禮是怎樣治理天下的,待向老聃先生學習完周禮之後,孔丘願意周遊列國,向諸國國君請願,請他們恢復周禮,以達恢復成康之治時的盛世天下。

這樣使得百姓安康,天下和樂,如此才是孔丘心中的太平天下,安樂之世。”

凌絕頂聞言說道:“孔丘先生的志向遠大,非常人可比,凌絕頂在此願祝孔丘先生,能實現自己願望。

不過,如今天色已晚,孔丘先生可有去處,若是沒有可隨我一起,去我府邸之中休息。

待明天,你我之間談論一下天地之道,人世之道,也說一說這個如今的天下。”

孔丘回答道:“軒龍先生莫擔憂孔丘,孔丘已經有居住之所,待明日,孔丘便來拜訪軒龍先生,前來向先生討論這天地之道。”

凌絕頂聞言說道:“到時候便請孔丘先生光臨寒舍了,這是路觀圖,可以沿這路觀圖到我府上。

那孔丘先生,明日見了。”

孔丘回答道:“明日,孔丘一定到訪,請軒龍先生稍候。”

凌絕頂聽聞此言說道:“好,那便明日相見了。”

而後凌絕頂,孔丘兩人道別,帶著麒麟與貔貅離去,各自回了自己的居住之所。

回去的路上,麒麟問道:“老凌啊,你似乎很欣賞這位孔丘先生,他是不是有什麼過人之處,和我說說吧!”

凌絕頂回答道:“這位孔丘先生,其志向高遠,心志堅定不移,所以我很欣賞他。

他來自魯國,其父叔梁紇,其母顏徵在。

叔梁紇的正妻施氏,生了九個女兒卻沒有兒子,小妾為他生了長子孟皮。

孟皮有足疾,叔梁紇很不滿意,於是請求納顏氏女兒為妾。

顏氏有三個女兒,只有小女兒顏徵在願嫁叔梁紇。顏徵在時年不滿二十歲,而叔梁紇已經六十六歲,年齡相差懸殊,兩人為婚於禮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並且懷孕,故謂之“野合”。

孔丘三歲時,叔梁紇病逝。叔梁紇死後,顏徵在被叔梁紇正妻施氏所逐,於是帶孔丘庶兄孟皮與孔丘至曲阜闕里,過著清貧的生活。

十五歲時,已意識到要努力學習做人與生活之本領,所以稱自己雖然已經十五歲了,但志向在於做學問。

十七歲時,他的母親顏徵在去世。這一年,季氏宴請士一級貴族,孔丘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陽虎拒之門外。

十九歲時,為了能夠經常回到祖籍地宋國祭拜祖先,便迎娶了宋國人亓官氏為妻。

二十歲時,其子出生,正好趕上魯昭公賜鯉魚於孔丘,故給其子起名為鯉,字伯魚。也是在這一年,他開始考慮走官場仕途,以此慢慢思考國家大事,治理國家。

其二十七歲之時,開辦私塾,教導學生,傳播自己的思想。

到現在他三十四歲,便立下志向,欲重建周禮,恢復天下太平盛世。

但這個時代禮崩樂壞,諸侯相互征伐,以兵強馬壯者為王,又如何能恢復周禮,將世道重回成康之治時。”

麒麟聽聞,說道:“那他這一生,恐怕會走的很艱難吧,畢竟想要在這世道重建周禮,確實是難如登天之事,他縱使志向不改,這個時代卻會一直摧殘其身其志。”

凌絕頂說道:“確實如此,但他卻不會被這些困難所打到,他會講這些困難視為磨礪自身的最好方法,所以我對他的感觀很好。

走吧,快到家了。”

而後凌絕頂與麒麟便回到了,多年前凌絕頂購置的府邸,凌絕頂走了進去,手一拂,便將陣法解除,然後將麒麟放下,讓他自己去找地方睡覺,隨後自己便走入房間之中,盤膝而坐,閉目冥想調息起來。

第二天早上,凌絕頂自冥想調息之中醒來,凌絕頂走出房間,吸取了一道大日紫氣,便開始晨練起來。

不久,府邸之外傳來敲門聲,凌絕頂停下動作,前去開門。

門外正是孔丘與貔貅,凌絕頂將他們迎進了客廳之中,隨後拿出茶葉,泡上一壺茶水,便請他們坐下,飲茶。

凌絕頂與孔丘相對而坐,凌絕頂問孔丘道:“孔丘先生認為,天地之道是為何,治世之道又是什麼,如今的天下該怎樣去改變他,讓這個混亂的時代,變好成為成康之治時的太平盛世。”

孔丘回答道:“軒龍先生,您認為天地之道是為何。

孔丘以為天地之道在於仁,在於義,在於禮,治世之道則在於規矩二字。

以禮待人,以禮治國,以規矩分制天下,處世為仁,仁義之心不失,待人接物皆是和善心意,與友相處講義,說到做到,若是友人犯錯誤當規勸他們,以此減少他們的錯誤。

治世之道,唯有規矩二字,以禮法約束自己,約束他人,形成一定的標準,成規,讓天下處於一個完整,完善的標準之下,讓人老老實實,恪守本分,如此便是讓諸國戰亂平定的方法。

至於如今的天下,烽煙四起,戰禍不斷,以孔丘一人之力卻不足以改變他,想要太平盛世的到來,需要很多人共同努力才行。

但孔丘雖有宏願,但同行之人卻不多,確實是難上加難之事,但孔丘依舊會努力去做,去培養更多志同道合之人,由我們一起努力,才有實現太平盛世的時候。”

凌絕頂聽孔丘說完,開口道:“孔丘的志向,能一直堅持走下去,便是這混亂時代的一束希望之光,總是會有人參與進來的。”

凌絕頂說罷,孔丘說道:“軒龍先生找孔丘前來,恐怕不只是討論這些吧,軒龍先生若有什麼要說的,還請先生直言。

孔丘若能做到,一定答應先生,幫助先生辦到。”

凌絕頂聞言說道:“我見孔丘來向好友老聃學習周禮,其中的祭祀之禮,我倒是能推薦孔丘去一個地方學習,那裡有著最完整的祭祀之禮。”

孔丘問凌絕頂道:“軒龍先生所說的那個地方是何處,孔丘倒是想拜訪一下,向其學習。”

凌絕頂說道:“我推薦的地方是如今掌管周王朝祭祀之事的童氏一族。

童氏一族乃是軒轅後裔,顓頊帝之後,童氏一族始祖為老童,也名卷章,自顓頊帝收攏祭祀之權,將祭祀收於自身,這一族便一直掌管祭祀之權,也不斷完善祭祀之禮。

而童氏一族傳承軒轅黃帝所傳靈鏡,以靈鏡作為鎮族之物,尊天敬地,與天地自然,萬物和諧相處,還立下不得殺人的規矩,自周王朝建立之時,童氏一族便參與了祭祀之事,連周公旦也向這一族詢問學習過祭祀之禮,所以這童氏一族,是孔丘你去學習祭祀之禮的最佳之地。

我可以為孔丘修書一封,讓你去學習祭祀之禮。

而這封書信的代價則是向我學習鑄術,因為我也想讓孔丘成為我的學生,傳承我的鑄術,不知道孔丘是否願意。”

孔丘聽聞此言,回答道:“軒龍先生所說的代價,孔丘可以接受,而向童氏一族學習祭祀之禮,確實是孔丘想要的,這個推薦孔丘想要得到,不知道先生所說的鑄術是怎樣的鑄術?

可否告知孔丘,內容如何?”

凌絕頂回答道:“我的鑄術在於心與意,化平凡為非凡,這種鑄術,以鑄術來比喻人的修行,將自身從最平凡的狀態,經過千錘百煉的磨礪,造就出最好,最完美的自己,以全身心投入,造就最出色的作品,而這便是我的鑄術。

這也很適合孔丘你的理念,平凡之中,走出非凡的道路,以此壯大磨礪你的心與意,實現你自己理念才是最重要的。”

孔丘聽聞凌絕頂所說的,回答道:“如此便請軒龍先生教導孔丘,讓孔丘一見軒龍先生鑄術是怎樣的。”

凌絕頂聽聞孔丘所言,開口說道:“好,那就一言為定,待你從童氏一族學習祭祀之禮回來之後,便可以開始向我學習鑄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