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絕頂在離開殊離山後,便散發自身感知,找到了炎雪絕境,之後便往炎雪絕境而去。

要去將自封療傷的武濤文貫·獨千秋喚醒,為其療傷。

獨千秋,上古不敗神話,身背一刀一劍,刀劍造詣已臻絕頂,傳聞中與人對戰從未發過第二招,有武神之稱。

獨千秋天生異體,習武之後,會因為自身體質原因,經脈封鎖自身功力,導致功力消失,自身無法正常習武,於是尋找兆向未來之鏡窺看未來,不想遭鏡中罪神虛無吞噬,玉龍隱士岳雲深施秘法相救,虛無不僅失敗,還和獨千秋互換身體,獨千秋借虛無身體修煉,終踏足神之領域。

凌絕頂來到炎雪絕境,只見地陷千丈,浩瀚炎能匯聚其中,酷熱難當,更有萬丈冰峰自地陷拔天而起,森寒徹骨。

冰炎共存,陰陽同匯,正是武濤文貫·獨千秋自封,療傷之地。

只見萬丈通天冰峰之中封印一人,正是武濤文貫·獨千秋。

只見凌絕頂跳下深坑,落在冰峰之前,而後手掌運氣,一掌打向冰峰。

只見掌氣化形,納天地之氣為己用,宏大無比。

卻見冰峰之中,傳出無形刀劍之氣,似乎是感受到了威脅,竟然從冰峰之中擴散而出,吞噬周遭天地之氣,斬向凌絕頂掌氣。

刀劍之氣與掌氣相撞,兩者同時泯滅,卻也將萬丈冰峰瓦解,乍見一人,超然氣態,透散不凡之資,睥睨天下,正是武濤文貫·獨千秋。

不待言,迅掌即出。

凌絕頂以掌相迎,兩掌相碰,便是高下立判,武濤文貫·獨千秋竟是力屈三分,獨千秋敗!

凌絕頂又在兩人手掌相碰之時,察覺到獨千秋體內虛無闇能,將要爆發之勢。

而後便將自身真力灌輸入獨千秋之身,瞬間,虛無闇能便被壓制。

便見獨千秋說道:“何謂頂峰?豈料放眼難尋,天下吾敵,只嘆千秋無名!”

只見獨千秋收掌而立,揹負刀劍,傲然屹立。

獨千秋對凌絕頂說道:“獨千秋,多謝先生壓制我體內虛無闇能!”

凌絕頂說道:“無須如此,我幫你,也是為了尋找一個對手而已,但你如今身魂不一,雖入神境,卻不能全力施為。

而且自身卻因為這副不符合你的軀殼飽受折磨,讓其中的虛無闇能衝擊自身神智,縱有神之境界,卻無真正的神之偉力,差真正的神境太多了。”

獨千秋聞言,說道:“先生明察秋毫,我過去因自身原本的身體,雖練武不斷,但功力卻被周身經脈,穴竅封鎖。

我查遍古策,最後找到了兆向未來之鏡,用來窺探未來,卻不料被虛無佔據身軀,最後還是我好友當時的武濤文貫·岳雲深所救,得以佔據虛無之軀,也因此修成神境。

但虛無之軀中,有著虛無闇能,我雖修成神境,卻不能消除這股闇能。

因這股虛無闇能,我不能殺人,也不能長時間戰鬥,不如體內積蓄的闇能,就會影響我自身。

今日得先生之助,將這股闇能壓制,獨千秋感激不盡。”

凌絕頂說道:“這股闇能,我有辦法將之完全融入你身,也可以將你昔日虛無被奪走之元身,歸還與你。

但我有一個條件,那便是與我一戰,以你最巔峰的狀態與我一戰。

時間定在二十四日之後,地點為公開亭,那時候會有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大戰,而你會是主角之一。

不知武神意下如何?”

獨千秋聽凌絕頂說完,回答道:“既然先生相邀,獨千秋必不推辭,但不知道先生有何辦法將虛無闇能,以及虛無奪走的我之元身,歸還於我,還請先生告知。”

凌絕頂說道:“不過就是打死虛無,再把你元身拿回便是,走吧,我們往熾煉界深處的混沌之扉而去,去會一會虛無。”

獨千秋聞言說道:“既然如此,獨千秋恭敬不如從命。”

隨後兩人身化遁光,往熾煉界深處的混沌之扉而去。

而在另一邊,清香白蓮·素還真已然趕到雲鼓雷峰,欲見佛首·帝如來。

雲鼓雷峰,由佛首帝如來所創,乃佛門中專司締命制裁之組織,其規定是佛門戒律中的最高準則。

名稱取自地藏菩薩本願經所提,如來所放出的種種微妙音之一的“雲雷音”,並取“雷峰塔”的鎮邪意向。

一般人習慣以雷喻鼓,然而雷從雲出,因此雷代表鼓聲,雲才是鼓的本體,所以組織名稱也有‘直觀法身、透徹本心’的涵義。

極武修德,以重殺了業,普現一切水月。

當中殊印塔便是專為佛門中人,有其自勵之人,留印締招之用,此乃佛首帝如來建立之初所制定,並由九界佛皇與天佛尊共同認可,而首位留招以供表率之人正是百世經綸一頁書,也因此奠定了雷峰戒律為四境佛宗共尊之法典。

以佛首·帝如來所代表的賢劫殿為主,下轄莊嚴、明慧二殿,維繫組織整體運作,另設殊印塔,專職審理與實施刑罰,並由聖彌陀進行內部監察職務。

除此之外,尚有掃禪山門與勾陳山徑,以及讓犯戒者懺悔與服刑的罪身磐。

佛首·帝如來,雲鼓雷峰的建立者,傳聞中四境佛宗戰鬥之首,四境佛宗三大源流之中的佛首,性格嚴謹而知轉圜,恪遵嚴法之餘亦強調合乎事理,以戒刀為佛門武學根底。

昔與梵天因理念交流而惺惺相惜,因此在雲鼓雷峰成立之初,便商請梵天留招締命以奠定四境共同遵守之規則。

昔日帝如來持戒刀往四境佛宗門派論法,論武,戰無不勝,得四境佛宗承認,尊為佛首,修為已達到近神之境,卻因過去往事心靈有缺,故雖成近神,卻只破精氣神三關,而無法突破心,意二關。

過去,在佛尊、佛皇、佛首三大源流未現之前,一名僧者莫名得到一柄犀角神兵,冥冥之中,聲識傳耳,告知此兵刃能滌盡世間罪惡,更能證己大道,過程中,僧者行事愈加極端,甚至殺上傳聞中的罪惡之都,進行「千罪祭血屠城儀式」,傳說中的罪惡之都,七天之內,血流成河。

而這一切都在天閻魔城的算計中——培養佛愆·鬼如來,這才是滌罪犀角的真正功能。

然而,滅罪執著反噬佛根,僧者瀕臨形散之際,從善之血以命相殉,破除魔障。

僧者噩夢乍醒,幡然悔悟,然極罪之血千數缺一,罪惡之都最後的血脈免於劫難,卻也種下了日後滅神之禍,也就是號天窮的復仇。

僧者的罪愆來自於對「罪」的執著與濫殺,縱使罪惡之都是充滿原罪的地方,依照一般佛家觀念,仍以慈悲渡世為主,如此罪惡彙集之地,必然受到大家關注。

因此僧者的瘋狂舉動,自然引來各界目光,也成為當時佛門中人「引以為恥」的過去,自然想盡辦法重重封鎖,經過時代變遷,佛尊、佛皇、佛首三大源流並起,奠定佛門完整體系,如今,對於此事也甚少有人瞭解,只是沒有人知道當年的佛愆便是如今的佛首。

死在犀角之下的,是僧者與御神風共同的朋友—玉橫雪。

所謂「從善之血」意即玉橫雪從前為惡,而後歸入正道。開化他的人,其實就是那名僧者。

因此,玉橫雪償還前恩,御神風也因玉橫雪的全然信任,決定幫僧者隱藏過往,因此「帝如來」這個身份可說是在御神風的關注下誕生的。

話說在鬼如來恢復理智後,茫茫無依,此時,一名自稱招提的僧侶,給了他一柄擁有充沛靈力、足以抗衡滌罪犀角的空刀,代表了從頭開始的抉擇。

此後,鬼如來逐漸修成帝如來,乃至於建立雲鼓雷峰的過程中,也將空刀修成了具有實體形象「佛刑禪那」。

之後待帝如來完全建立好雲鼓雷峰,為不再殺生,便將之封於雲鼓雷峰。

雲鼓雷峰入口,掃禪山門。

參天寶樹,交織多少悟禪歲月,漫山飄葉,自有一段榮謝故事,素還真踏上掃禪山門,滿目蕭然中,能覷得多少機鋒。

素還真只見一位招提僧,在打掃山門,看口道:“這位師傅,請問?”

只見招提僧轉身對素還真說道:“施主,請將你手中兵器放下。”

素還真聽罷,便將身上所背之劍放在地上。

又聞招提僧言道:“我說是手中兇器。”

而後素還真又將手中拂塵也一併放下。

再聞招提僧言:“非也,是你手中執殺之念。”

素還真回答道:“素某一身磊落,毫無掩飾,殺器無,殺念更無。”

招提僧說道:“無執殺之念,為何我見你一身殺氣”

招提僧揮動手中掃帚,打向素還真,素還真急忙說道:“這位師傅,請住手!”

但招提僧卻依舊攻擊素還真,掌掌式式有佛宗浩然之氣,素還真不敢大意,接招間又留心三分。

招來式往間素還真與招提僧對話道:“鼻有墨點,對鏡惡墨,但揩於鏡,其可得耶。”

“攬鏡見墨,是鏡起是非,當要淨鏡明心。”

“是非不了於心,但怪由於鏡,即使鏡毀,猶不能明心。”

“豈非鏡由,何故鏡墨著相?”

“初鏡無墨,卻入影著相,大師開破得是。”隨後素還真,拂開招提僧掃帚,說道:“我與大師禪心會見,猶如對鏡,久照而忘初心。”

招提僧說道:“一鏡圓淨,萬境鹹真,你禪機即悟,能入境矣,素賢人此山徑能勾起陳年往事萬千,望你初心依然。”

素還真說道:“多謝大師指點”

隨後,素還真走入勾陳山徑。

招提僧在素還真離開後又說道:“才掃又落葉,掃禪堪得機,山門迎清客,深鍾三十年。”

武中破禪,素還真踏入勾陳山徑,步步中,一景一實,一物一幻,素還真開口道:“此徑別有玄機。”

突然,四周氣流一幻,動如川水,初時潺潺,流拂著素還真全身觸感,一股壓力猛然襲來,使人呼吸一滯,勾起素還真萬千過往。

素還真陷入幻覺,將過去之事浮現,讓素還真身如扒皮之痛,但因招提僧所點撥,素還真破開幻境。

而後素還真踏上高峰,高峰化為山谷,卻陷入一陣寂靜之中,只聽到自己的呼吸心跳,突然一道有心而發的雷鳴之聲傳來,撼動雲霄。

素還真自語道:“佛在心中自有聲,高峰頃刻成谷,剎那便證般若,雲鼓雷峰不同凡響矣。”

只見高峰之上傳來聲音說道:“敝寺恭迎素賢人已久,請入殿。”

素還真飛身入殿,只見到了諸多金剛佛像,不見一人,說道:“素還真得一頁書前輩指點,特來拜見佛首帝如來,還望佛首一見。”

只見一陣清風拂來,天降金雨,四周微飄晚香含笑,極光中一道華俊身影,馭龍而來。

“禪通無色界,妙法定蓮臺。慈悲恆度世,彼岸現如來。

素還真,光世大如久待,與你一見之機緣,今日一見真是幸事。”

光世大如說道。

素還真說道:“大師,我得一頁書前輩指點,來尋佛首,還望大師指點迷津。”

光世大如說道:“帝如來已閉關潛修多年,素還真你來的時機不對,卻是錯過了,阿彌陀佛。”

素還真聽聞,久未言語,只得向光世大如說道:“那便打擾大師了,不知大師可否讓掃禪山門的大師隨我回琉璃仙境,與一頁書前輩說明情況。”

光世大如聽聞此言說道:“即是素賢人所請,便請素賢人往山門而去,請其往琉璃仙境而行吧!”

素還真回答道:“如此,多謝大師了,素某告辭。”

隨後素還真折返掃禪山門,對招提僧言道:“大師我們又見面了,素還真請大師往琉璃仙境一行,與一頁書前輩說明緣由,不知大師是否願意跟我走。”

招提僧回答道:“即是素賢人相邀,招提自然應允,這便隨素賢人而去。”

素還真大喜,隨後便帶著招提僧往琉璃仙境而去。

熾煉界本為雨楓族所居住的異空間,但因為闇神虛無的到來,使得雨楓族犧牲自己,將虛無封印於混沌之扉,由夜之聖護,夜之聖女所看守。

但因夜之聖護獨孤無行,因為常年在外,思念家中妻兒,夜之聖女提出代其探望,誰知夜之聖女離開後,來自苦境的問奈何調虎離山取走了混沌之扉上的闢天玄鎖。

關押其中的虛無發威,將熾煉界化為地獄,雨楓族與之大戰失敗後,集全族之生命封印了熾煉界通往其他世界的異界裂縫,但夜之聖女已淪落苦境,獨孤無行也被虛無控制。

今日凌絕頂帶領獨千秋來到熾煉界外圍,而後凌絕頂掌一揮,一掌打破空間,將通往熾煉界的通道開啟,其中正有幾道光球正欲飛離,卻被凌絕頂一把抓住,捏成血霧。

而後凌絕頂與獨千秋進入熾煉界,來到了混沌之扉門外,門裡的虛無感應到了獨千秋,開始發威,衝撞混沌之扉,想要突破混沌之扉封印。

凌絕頂見狀,直接握手成拳,轟向混沌之扉,將混沌之扉打的四分五裂,虛無因此得以出來。

虛無出來之後,正欲附身獨千秋,卻被凌絕頂一把抓住,而後凌絕頂將其靈智磨滅,只剩一團闇能在手中。

再之後,凌絕頂一拳轟向虛空,歲月長河自虛空浮現,過去獨千秋藉助兆向未來之鏡突破自身功力封鎖,解除自身功體問題的畫面浮現。

凌絕頂見準時機,待獨千秋以兆向未來之鏡成功解決功體限制之後,虛無即將奪取獨千秋身軀之時,便將自己的手掌探入歲月長河,化為滔天巨手,將過去的虛無也一把抓住,磨滅靈智,將獨千秋之軀與虛無之軀交換,而後將獨千秋元身撈出。

現在獨千秋看到了自己的元身激動莫名,只見凌絕頂將獨千秋元神自虛無肉身排出,而後將其元神放回元身,再將虛無肉身煉成血肉精華,與虛無闇能一同灌入獨千秋體內。

獨千秋自身刀劍法準運轉,將血肉精華與虛無闇能一一煉化,收歸己用。

而後凌絕頂又將自身一滴精血彈入獨千秋身體,為其淬鍊肉身體魄,片刻之後,獨千秋完全煉化虛無的一切。

連同虛無的半部混沌法準也被凌絕頂自虛空之境,將之取出來,一併融入獨千秋體內。

自此,獨千秋體內刀劍法準吸收半部混沌法準,威力更勝以往,演化宇宙永珍,天地萬物。

無數刀意,劍意匯聚成無數山峰,高約萬丈,而苦境所有刀法,劍法都能在這無數的山峰之中找到,這便是獨千秋刀劍法準所形成的權柄,也是其武神稱號的由來。

而現在獨千秋肉身,魂魄重歸原本一身,再無虛無闇能限制,自身境界近神五關盡破,精,氣,神,心,意增至絕巔,只差道印三十六重虛空,便能成就大羅登神之境。

凌絕頂見獨千秋完全吸收完虛無所有的一切,對其說道:“恭喜武神,脫離樊籠,得享自在,如此我便與武神告辭了,望武神記得二十四日之後的公開亭約戰,凌絕頂這便離開了。

告辭!”

獨千秋對凌絕頂說道:“多謝先生再造之恩,獨千秋感激不盡,一定會給先生一場痛快的決戰,那我們二十四日後,公開亭再見,獨千秋也要去找好友玉龍隱士了。

先生保重,告辭!”

隨後凌絕頂與獨千秋離開熾煉界,兩人便分道揚鑣,一人去往玉龍居,一人則往鬼獄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