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齊國割讓原薛國十餘城與秦,始皇帝設薛郡,以原薛國故城薛縣(後世山東滕州市南)為郡治。

秦皇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齊王建不戰而降,齊國滅。

適時,六王畢,四海一。

同年,始皇帝分薛郡為薛郡和東海兩郡,改薛郡郡治為魯城(後世山東曲阜),下轄縣治二十二;

東海郡以郯(tan)縣(後世山東郯城縣)為郡治,下轄縣治十二。

下邳縣(後世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乃是泗水郡、薛郡、東海郡三郡交匯之地。

下邳本屬齊地,齊國經過管仲之後,就著靠近海邊的優勢,大力發展漁、鹽等商賈之事。

所以,適時的齊國之民,多行一些鹽鐵販賣之事,商賈之風盛行。

再加之齊國的土地肥沃,盛產桑麻這樣的經濟作物,而且齊國的礦產資源發達。

能夠開採銅鐵,就代表了適時最高生產力。

因此,在大秦沒有統一前,齊國可以說是七國之中最為富庶的國家。

商賈之風的盛行,帶來了生活的富實。

所以在齊地,舞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鬥雞、走犬、六博、蹋鞠者等等一系列娛樂活動都是極為的豐富。

齊地男兒沒事的時候就耍耍劍,玩玩音樂,玩累了就做做鹽鐵生意,那小日子過得甚是愜意。

下邳做為齊地之城,自然也是如此風氣。

午後的下邳城,閒散而慵懶。

城雖小,卻因靠著三郡交匯之地,加之商賈之風盛行,所以每日裡來往行商眾多,以至城內隨處可見穿街走巷的販夫走卒。

本地人經過一上午的忙碌,午後多是三五好友聚在一起,行那鬥雞、走犬、六博、踏鞠之樂。

只是往日裡遍地可見的腰懸長劍的齊地男子,如今幾乎已經不得見。

始皇帝收天下之兵,聚與咸陽,下邳自然也跑不掉。

一個手拿一卷竹簡、穿著白袍的俊美年輕人穿城而過的小河道邊行過,過往之人見了,皆是或恭敬或親熱的上前行禮。

“子房。”

“公子。”

“良。”

等等稱呼,不絕於耳。

每每到及此時,白袍俊美年輕人,也都是臉上帶著笑,一絲不苟的躬身回禮。

甚至還有大膽的年青女子,直接將髮簪、手帕、香囊等物拋入男子懷中,然後明媚一笑,轉身就跑。

留下俊美年輕人紅著臉,對著跑遠的女子,躬身一禮,然後將扔入自己懷中的物事小心的收入袖中。

這俊美年輕人不是自從博浪沙行刺失敗後,就躲入下邳躲避搜捕的張良張子房又是誰?

待到走到木橋邊的一個小小酒肆前,張良在橋邊默然站立片刻,隨後轉身走入酒肆之中,尋了個靠門邊的位置坐下。

“公子來矣。”

跑堂的少年僕役,看到進門的張良親熱的喚了一聲。

酒肆不大,不過卻已然有了三五桌酒客。

聽到少年僕役的話,慌忙齊齊起身對著進來的張良躬身一揖。

張良顯然跟這酒肆中的人也都很是相熟,笑容和煦的他同樣默然躬身回禮。

張良顯然是酒肆的熟客。

少年僕役輕車熟路的將一壺酒幾碟燻肉之類的小菜送到張良身前的案几上。

“公子慢用。”

“良謝過二三子。”

張良一絲不苟的對著少年僕役抱拳一禮。

少年僕役得到張良的回應,歡天喜地的自去他處忙活。

張良將手中的竹簡放在身前的案几上,舉筷夾起半塊燻肉,放入口中細細咀嚼,眼睛卻是一直盯著門外的小橋之上。

自從三年前博浪沙行刺始皇帝失敗後,張良就避入了這處他早就選定的三郡交匯之城。

也正是在這座小城裡,他得到了老師傳授的《太公兵法》。

三年時間,張良早就將《太公兵法》研習的滾瓜亂熟,且也每日裡都會在這座遇見老師的小橋前等候老師。

可惜,三年了,張良再也沒有見過那個將《太公兵法》傳與自己的名為黃石公的老者。

想著老師曾給自己留下的那句話,張良暗襯:看來也只能等到日後再去老師所說之地去尋了。

雖說張良並沒有對黃石公行拜師之禮,不過再張良心中黃石公已然是其師了。

“子房,子房!”

就在張良出神之際,一個身材健碩的彪形大漢帶著風大呼著奔入酒肆之中。

來人是個滿臉鬍鬚的中年人,五官平平,眼神清澈,嘴唇頗厚,一看就是個極為忠厚之人。

“子房,見過項公。”

看到來人,張良連忙起身迎道。

“勿用多禮了子房,快跟吾走。”

忠厚中年人進來就一把拉住張良,不由分說就朝著酒肆外拽去。

“項公,這是何故?”

張良乃手無縛雞之力的儒生,自然不是這壯漢的對手,身不由己的被其拖拽而行。

酒肆中的食客見到鬍鬚中年人,也都是微微一笑,隨即回頭繼續吃喝。

那人他們也都認識。

正是一年前來到下邳且跟任俠(輕財好義,行俠義之事的人)張子房相交莫逆的項伯。

等到出了酒肆,項伯站定,張良才掙脫項伯的大手,不由苦笑道,

“項公,何事如此心焦?酒水可都為公溫好矣。”

“豈能不心焦,若是晚了,伯怕是再不能同子房同飲矣。”

項伯說著又要拉著張良前行。

“唉,項公如此心焦總要告知良所為何事。”

張良掙脫項伯的大手,無奈道。

“伯剛剛收到兄長項梁命吳縣江東子弟傳來的信報,賊相李斯下令廷尉府正在各郡密捕吾兄以及吾侄項羽。”

“哦?竟有此事?李斯為何突的如此?”

張良聽到項伯這話不由奇道。

“唉,吾兄跟吾侄無需子房擔憂,他二人如今都遁出了吳縣欲要前往雲夢大澤躲避……”

“良曾聽項公言及項公之兄同會稽郡守殷通私交甚密……”

“唉,子房先聽吾講完,那殷通欲要拿吾兄吾侄領功呢。

哎此乃後話,賊相李斯欲要密捕之人除吾兄吾侄,還有一人正是子房爾。”

“……竟……還有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