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深冬的西北大地,寒風呼嘯,滴水成冰。

暗如墨染的沉沉天幕上,突然有一片兩片的晶瑩雪花飄飄蕩蕩灑落。

似乎因為呼嘯的寒風吹開了那遮擋天穹的沉沉幕簾,片刻功夫那零散的一片兩片雪花就鋪滿整個天穹,簌簌而落。

不過片刻功夫,就將這烏沉的天地浸染成一片銀白。

秦皇三十一年的最後一場雪,在這個寒冷的冬夜悄然而來。

外面滴水成冰,章臺宮一側的興樂宮內卻是溫暖如春。

身材高大、赤著髮髻、僅著黑袍、手持一卷竹簡的始皇帝側臥在大殿上首,靜靜的翻看著,臉上難得的露出些許疲態。

在他身後不遠處,厚厚的火牆上滾滾熱浪噴薄。

大殿下首兩側,五張案几三兩排列,每張案几上都擺放著吃食和酒水。

嬴高前兩天剛剛見過的廷尉李斯、內史蒙恬、郎中令蒙毅、衛尉楊端和赫然在列。

除了他們四人外,還有一個相貌平平猶如普通老農般的中年人。

這個人,前兩天的章臺宮內,嬴高也見過,只是不知道姓名和官職。

李斯、蒙恬等五人都靜靜的端坐著,似乎在等始皇帝看完手中的竹簡。

半餉之後,始皇帝合起竹簡,遞給身邊稟立的趙高示意他拿下去給殿中等候的幾人觀看。

趙高雙手接過之後,始皇帝又拿起案几上單獨放置的一卷竹簡,細細查閱起來。

等到楊端和最後看完,趙高就再次捧起竹簡輕輕放到了始皇帝身前的案几上。

五個人,李斯沒有看那竹簡。

因為那兩卷竹簡,都是他呈上去的,裡面是什麼東西李斯都很清楚。

“諸卿以為如何?”

始皇帝合上手中的竹簡,放在案几另一側,問道。

剛剛傳閱給幾人的竹簡上是李斯關於宗正丞嬴博、宗正府內官丞嬴慶以及兩府族人的處置。

一應亂言謗上的罪名證據俱全,李斯上稟的是廷尉準備明日在咸陽市(咸陽交易買賣的地方)全族斬首示眾。

“稟陛下,下臣以為嬴博、嬴慶俱是我嬴秦宗室,乃陛下親族,亂言謗上全族斬首即可,卻不必市斬示眾。”

蒙恬行禮率先出聲道。

嬴博和嬴慶就是嬴高在蘭池宮學室的同學遲和源宜的父親了。

兩家加起來百餘口還是有的。

殿中蒙恬、蒙毅等人都為李斯的狠辣所驚。

之前數年來,被殺的很多宗室族人,基本上都是秘密處死,從來沒有過斬首示眾。

一方面是為了減少影響,畢竟是始皇帝的宗族血親;另一方面也是擔心怕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現在宗室中,就剩這最後的兩條大魚,李斯盡然在短短兩天時間就將罪名都定下來了,速度簡直是快到了極點。

罪名定的夠快也就罷了,李斯選擇將這兩府宗室盡皆市斬示眾,更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一個弄不好,朝堂上怕是又要泛起風波。

“頓卿,以為如何?”

見殿中沒有人再說話,始皇帝看向那個沉默寡言的中年人。

典客,頓弱。

大秦九卿之一,頓弱掌管著大秦一切的外交事宜。

“稟陛下,下臣以為內史大人所言甚是。”

頓弱的聲音微帶沙啞,躬身行禮應道。

蒙毅和楊端和雖然沒有說話,不過此刻沒有出聲就已經代表了他們的態度。

始皇帝點點頭,沒有說話。

他能理解蒙恬和頓弱等人的擔心。

前兩天在章臺宮,因為嬴博和嬴慶的事情,老丞相王館和宗正嬴季已經有如此之大的反應,要是真按李斯上稟的來做,遇到的反彈可想而知。

更何況,大公子扶蘇那天雖然沒有說話,但是朝中所有人都知道,扶蘇從一開始就反對始皇帝對宗室殺戮的。

要是真的市斬示眾,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

“陛下,下臣以為嬴博、嬴慶二人身為宗室族老、朝中重臣,當為表率,然其卻亂言謗上,重典方可治民心。”

李斯行禮上稟道。

蒙恬、頓弱等人聽到李斯如此說,臉色微變,卻是沒有再說話。

都言李斯最會揣摩陛下的心意,此刻李斯如此堅持,難道是陛下其實也是有意如此?

“可,明日朝議。”

始皇帝垂首半響,淡淡開口一言而決。

這話一出,不僅蒙恬和頓弱、蒙毅、楊端和臉色大變,就連最會揣摩始皇帝心意的李斯,也是面露驚疑之色。

始皇帝心中顯然已經認可了李斯的奏報,但是卻依然要李斯在上朝的時候朝議,這是想要做什麼?

大秦的朝議不少,不過基本上都是始皇帝聽聽各府各郡的稟奏。

始皇帝心中決定的事情,很少會提到朝議上來討論。

就如始皇帝命廷尉府將嬴博和嬴慶投入廷尉獄,事先也就真正負責抓人的李斯知道,其餘眾臣都是事後才得知。

偏偏要在這件事情上,朝議一番,顯然始皇帝還有別的打算。

蒙恬和李斯五人不敢想。

“喏!”

心中惴惴的五人齊齊躬身行禮應道。

“頓卿,廷尉所言關中六國遊俠之事,就交由頓卿了,鐵鷹劍士朕予卿一尉之權,內史、郎中令、衛尉三府相助,卿必將其斬殺殆盡。”

始皇帝看著頓弱沉聲道。

“喏!”

頓弱、蒙恬、蒙毅和楊端和齊齊肅然應命。

五府齊動,顯然始皇帝已經下了決心要將竄入關中的原六國遊俠、賊盜一網打盡了。

適時大秦的諜報機構分為兩部分,主武力的由典客頓弱執掌的鐵鷹劍士,主情報的由廷尉李斯掌控的廷尉府。

在大秦沒有橫掃六國前,負責外交的典客府同時也負責對六國的情報、刺探、策反、暗殺等等一系列事務。

在大秦統一之後,對大秦國內的監控尤其是六國遺族的偵查就成了主要方向。

典客府中的情報機構陸續都轉入廷尉府掌控,只留下了專職捕殺的鐵鷹劍士由頓弱掌握。

當然,所有鐵鷹劍士的調動,都是由始皇帝控制,頓弱只負責日常的管理。

始皇帝蘭池遇刺,護衛在始皇帝身邊的就是鐵鷹劍士。

在大秦的各軍中,為了防止兵變,都設定了監軍和護軍(也稱護軍都尉)。

護軍都尉下有候、騎長等主管情報的軍官,憑口籍(口令)和傳(通行憑證)來盤查往來之人,從中索捕間諜。

無論是護軍都尉還是候、騎長等,盡皆都直接由鐵鷹劍士充任。

這些負責監軍的鐵鷹劍士,統軍主將沒有管轄之權,而是由典客頓弱直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