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周點頭道:“這邸抄主要是為了上傳下達,此乃國家大事這怎麼能用來賣錢?”

彭通繼續說到:“這要是洩露了機密,訊息不慎傳到了敵國,那豈不是有通敵叛國之嫌??”

此時的邸抄除了具有一些報紙新聞的特性以外,更多的還是用來作為上傳下達命令的,其內容也是屬於保密不能公佈的。

對此,李祐覺得其實可以將一部分的新聞的功能分離出來做成新聞。

雖然報紙可能在西漢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但是知識被貴族所掌握的,

而且紙張造價高,就算是製造出來了也沒人賣,再加上讀書識字的人少。

之多的原因,讓報紙的發展一直被限制,也只有官府才能用得起。

但現在不僅紙張的成本降低有了潛在的可能,這拼音也讓更多的人認識字,這便有了廣泛的市場,這讓報紙的發行成為了可能。

他搖頭解釋道:“我認為這不盡然,雖說大多數的邸抄都需要保密,但也有一些需要告知天下和百姓的,就比如國家打了勝仗。”

“打了勝仗若是百姓並不知曉,甚至會因為家中死了人而畏戰,傳出勞命傷財不利的影響。”

“可若是能夠告知天下百姓,並對此大予讚揚,百姓百姓便會以此為榮,甚至主動參軍為國爭光。”

馬周有些遲疑,在他的印象中基本上是沒有主動參軍的人:“主動參軍?這有可能麼?”

薛大鼎則開口道:“是啊,每次打仗,百姓都擔心子女身亡,甚至不惜斷手斷腳以此躲避兵役。”

在古代百姓對於服兵役只有義務,這屬於強迫性的,百姓自然是從心底不願意的,再加上打仗可是要死人的,百姓就更加不願意了。

甚至當國家打了敗仗,死亡率高達一定程度的時候,百姓會躲入深山,甚至會斷手斷腳以躲避兵役,這叫福手福足。

(比如現在的嗚克蘭,不少士兵都以自殘方式來躲避兵役。)

這種現象雖然躲避了兵役,但對身體的傷害卻是永久的,不僅失去了勞動力,且讓百姓極為厭惡官府。

為了對付這種現象,李世民可謂是絞盡腦汁。

首先發現自殘傷以躲避兵役的人,根據刑法罪加一等。

這還不夠,因為此時的律法中有肉刑,極對身體傷殘以示懲罰,比如砍掉腳趾之類的。

百姓也會故意犯罪,以傷殘身體,於是李世民就將所有的律法具有傷殘的律法進行了改變。

在這基礎上,李世民還大肆宣揚‘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言論,以規勸百姓不要自殘。

他透過改律法,制刑法,以及控言論等一系列的政策,儘可能的避免百姓因為服兵役,服勞役而自殘。

至於百姓主動的參軍,只有在極少數的時候才會出現。

比如在攻打高句麗的時候,李世民募十得百,募百得千,百姓踴躍當兵。

這是因為唐朝的建立的時候,在散官的基礎上,建立了勳官系統,專門用以酬獎軍功,普通人從軍,可以獲得極高報酬和待遇,因此爭先從軍。

對此,李祐並不贊同,主動參軍這算什麼,前世的時候不少人表示要開戰不僅親自上戰場,甚至要捐錢,為國爭光。

李祐繼續說道:“又比如旱災發生。”

“國家在盡力救災,而由於時間的問題,百姓並不知道國家的行動,只是一味的恐慌,像是無頭蒼蠅一般到處亂竄,只要稍稍煽風點火,便可能發生暴亂。”

“發生暴亂,這不僅讓他們自己陷入絕地;更會帶動其他人一同暴亂;給國家救災帶來極大的困難。”

“若是有人能夠告知百姓情況,時刻安撫百姓,哪怕是給不了多少錢糧,就算是給一些國家的訊息,那也能讓災區的百姓安穩一些。”

“可見報紙在安撫民心方面是有著重要的作用的。”

“除此外,報紙還能夠將災難昭告天下,讓天下善心之人籌集善款,哪怕只有一文錢,一斗米,這彙集在一起,那便是千萬文,千萬鬥。”

“這不僅減少負擔,更讓天下百姓明白什麼是團結一新,什麼是齊心協力!”

這個做法也是前世災難發生時常用的辦法,不僅有實時跟蹤,更有直播。

不過在現在只有報紙,雖然資訊傳遞沒有那麼快,但同樣具有引導輿論的功能。

除此外,還有服務社會、指導生活,傳播知識、普及教育,提供娛樂、豐富生活等諸多的功能。

馬周人通道:“我覺得這倒是可以,光是這一點,便是大用!”

薛大鼎點頭道:“以前紙張昂貴,山路崎嶇,這訊息傳遞難以進行;現在有了水泥路,又有了廉價的紙,百姓讀書識字也變得簡單,我覺得可以印刷殿下所說的報紙!!”

彭通想到了什麼:“紙張如此廉價,這不僅可以官府釋出,商人也可以釋出商報,儒家也可以釋出儒報,道家也能釋出道報!”

李祐點了點頭,前世的時候,針對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種類的報紙,比如人民日報,本地報等。

“但這也有一個問題!”馬周想到了什麼。

“若是按照殿下所說的發行報紙,這報紙必定能夠銷售成千甚至是上萬張,這讀報的人可能會更多。”

“若是有居心否側之徒利用報紙,宣傳謀逆之事,蠱惑百姓,那又該怎麼辦呢?”

梁猛彪則開口道:“我記得聖上從未有過因言而治罪的律法,在朝堂上說彼其娘之的大臣甚多,甚至不少武將大打出手。”

薛大鼎以及一眾家臣思考起了這個問題。

李世民對於言論管控是非常的自由的,就算是你當著他的面罵他,只要有理有據,搞不好不會被砍,說不定還會獲得獎賞。

因此,在言論方面李世民一直是堅持著言論自由,隨意諫言主張,因此在法律方面是沒有這方面的限制的。

李祐搖了搖頭說到:“任何時候都不可能言論自由,若是將報紙記載的全是彼其娘之,打架鬥毆,辱罵皇帝,這實在是有損顏面!!”

“因此,我覺得這首先就要徵得父皇的同意,這報紙才能發行!!”

薛大鼎則表示不用擔心:“相信再過不久,聖上也會面臨書籍賣不出的情況,想來也會發行報紙,藉此籠絡民心。”

李祐嘴角抽了抽,這不就是模仿我麼,不過他並不在意:“徵得同意之後,那便要有相應的律法,要對相關的內容進行稽核。”

說著,他想了想說到:“我記得之前有稽核是不是禁書的人,再僱傭兩個人,成立專門的出版部,對報紙的內容進行稽核,編輯,校隊等工作。”

“等將來他們熟悉了這方面的事情,可以成立雜誌,讓發行雜誌,小說,雜文等書籍。”

“你們覺得這辦法可行麼?”

薛大鼎點了點頭:“循序漸進,這辦法好!”

馬周想了想說到:“我覺得這沒什麼問題,只要聖上透過了,那報紙便能發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