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大量印刷的書籍湧入了長安,並隨著商人的販賣向全國各地蔓延開來,百姓對此議論聲不斷。

有百姓感慨道:“沒想到活了大半輩子竟然還能有一本書籍,而且這麼的便宜,得買一本留做傳家寶!”

也有人對比之前的書籍說道。

“你看這紙,又軟又白,這書的字雖然小了點,但清晰可見,薄薄幾頁便記載了一本《論語》,又便宜又好存放。”

更有人說到:“我聽說幽州城早就開賣了,甚至賣到突厥,不少人都發家致富了!”

更有人讚美到:“此舉可謂是利在千秋,聖上文治可期。”

在這個時候,別說書籍只有貴族才能擁有,就算是紙張那也是貴族才能擁有的。

比如有名的宣紙這要經過一百多道工序,竟然要歷時一年時間才能夠生產出來。

其他的紙張雖然沒有這麼誇張,但成本絕不是一般人能夠用得起。

而現在,在接入水力之後,捶打已經不需要人力,這讓造紙的時間和人工成本大大降低,紙變得廉價;同時在使用活鉛字印刷之後,書籍的成本大大的降低。

兩個技術的革新,讓全國都驚訝都於廉價的紙張和廉價書籍,販賣的生意也迅速火爆了起來。

而最忙的莫過於工部的段綸。

此時的他忙的不可開交,每時每刻都有商人前來拜訪,想方設法要合作進貨;就連世家,儒家都派人前來詢問,甚至連李世民這裡都有人大膽的前來詢問。

對此,李世民除了世家以外,自然是來者不拒,畢竟看著每天得用牛車才能拉進國庫的錢,這才是正事。

他臉上的笑容根本止不住:“一天就能掙個十幾萬貫,這哪裡是印書,這比印錢還快!!”

但興奮之餘,他也有些憂慮:“只是科舉取士···”

與此同時,看著這一幕勝景的崔仁師不禁有些嘲諷道:“以為讀書人多了,便能有人考上科舉麼?”

對於這個生意,李世民自然是不會讓他們來參與,因此他們只能眼睜睜看著,不過這並不能難到他們。

對此,王珪附和道:“是啊,就算是讀書人多了,這能考上的還不只有我們世家中人!”

雖是口出狂言,此時的世家確實是有這個本事。

明文記載,科舉要鄉里推薦賢良人才能去本縣考試,縣考過後,各州長官要進行復試。

複試之後,各州長官會把合格的名單上交給吏部,經過審批之後,考生十月就能去長安考試。

也就是說科舉考試要經過,鄉里推薦,縣試,州試,長安考試,這三關。

縣試,州試屬於地方考試,世家的勢力難以觸及,世家的勢力很難進行干預。

但是長安考試,無論是監考,還是透過的名單,都需要經過吏部,世家都能進行干預。

崔仁師說到:“不錯,任憑你文采斐然,錦繡文章,這科舉還是我們說了算。”

————

與此同時,頡利的軍營內。

頡利正襟危坐艱難的的坐在虎皮椅上,趙德言以及商人正在兩旁飲酒。

在千金求書的訊息傳遍之後,不少的商人像是聞到了腥味的貓,抱著一夜報復的心理來到了北方。

但令頡利等人有些失望的是,商人們帶來的書籍多數都是印刷的,也就是王府允許印刷的書籍。

為數不多的商人帶來的兵法,謀略等書也只有手抄本,數量少,價格貴,且內容不盡人意。

而今天卻不同,這個商人不僅帶來了,商鞅的《商君書》,還帶來了許多從沒有見過和聽過的書籍。

雖然頡利不知道《商君書》是什麼,但是看趙德言捧著《商君書》如獲至寶的模樣,能看出他對這本書極為看重。

“妙,實在是太妙了,難怪這秦始皇能統一中原!”趙德言看過之後,連連稱妙。

而一旁的商人也不由的鬆了口氣,因為他既是王府的人,目的只是為了將帶來特別的書籍賣給頡利,《商君書》也只是其中的一本。

“來人,給他五千牛羊!!”

五千!?這不由的讓頡利心頭一跳,這未免也太大方了些。

不過這本書的內容究竟有什麼,能夠值得他如此的稱讚?

雖然疑惑諸多,但是他並沒有直接開口詢問,對於趙德言他還是相當的信任的。

“謝大漢賞賜!”商人行了一禮,裝作一副迫不及待的模樣,想要見貨物。

對於這個要求,趙德言擺了擺手,示意侍從帶他去挑選牛羊。

等侍從和滿心歡喜的商人離開之後,頡利說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這本書有何蹊蹺?為何要花如此重金來購買!?”

趙德言將書籍交給頡利,開始解釋:“此書名為《商君書》乃是秦國商鞅所寫之書。”

對此,頡利眉頭微皺,秦國他是知道的,但是商鞅怎麼沒聽說過?

“秦國我知道,不過商鞅此人不曾聽說過,他有何名氣?”

趙德言心裡有些鄙視,居然連商鞅都不知道,於是開始解釋。

“當年,秦國和其餘六國一般,勢均力敵,難以分出高低,但後來商鞅投奔了秦國,併為秦王所重用,開始了變法。”

“先後進行了兩次變法,隨後因變法而身死,雖然人已死,但變法政策並未消失。”

“而變法之後的秦國猶如鯤鵬振翅,飛入九天,其勢不可力敵,其勇猛不可言語,國家興旺如火如荼,士卒勇猛如龍虎,秦國就此力壓群雄。”

“隨後秦始皇又有縱橫家謀士,以擊敗六國,一統中原華夏。”

“當真有如此大賢!?”頡利不由自主的瞪大了眼睛。

至於在此之前為什麼能夠以一敵六,卻不怎麼清楚,畢竟在當時,秦國的國土面積在七國之中並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繁華的,甚至咸陽的都城還是照著六國的都城建造的。

此時,他終於明白,強大的勢力背後原來是商鞅變法所帶來的。

一個謀士竟然能讓一個國家的實力增強到這種地步,甚至一個謀士能夠讓一國戰勝六國。

這這不得不讓他詫異。

趙德言肯定的說到:“商鞅,張儀所行所為,乃是我輩之楷模,人人皆知曉。”

“這本書上面記載了馭民五術,這是隻有帝王才能看的禁書,其價值非同凡響。”

頡利算是心服了,連忙說到:“還請國師教我這馭民五術。”

面對這樣的謀士所寫的書籍,身為君王,誰不想看看呢?

趙德言說出了自己的見解:“馭民五術在於,愚民,弱民,疲民,辱民,貧民。”

“所謂愚民,便使民無得擅徙,則誅愚亂農農民,無所於食,而必農。愚心、躁欲之民壹意,則農民必靜。農靜誅愚,則草必墾矣。”

頡利聽完覺得十分有道理:“讓百姓不亂遷徙,暴動,要讓百姓安穩開墾種田,讓百姓便沒有太多的想法,此計謀甚好!!”

要是自己侄子以及他的部落自己能夠有這樣的覺悟,哪還有如今亂成一團的局面?

趙德言繼續說道:“民強國弱,民弱國強。治國之道,首在弱民。”

頡利聽完不由自主的點頭:“只有子民,樸實忠厚,哪怕是本汗犯了錯,他們才不會結成強大的部落對抗本汗,本汗也更加的安穩。”

趙德言繼續說到:“疲民:為民尋事,疲於奔命,使民無瑕顧及他事。”

“辱民,讓民沒有自尊自信,視官員為尊,相互檢舉揭發···”

頡利不由的有些憧憬:“若是整個草原的勇士都皆以本汗為尊,只需本汗稍加獎賞,部落子民便會為獎賞,悍不畏死。”

“若是整個草原都能聽從本汗的話,那大唐也不過是囊中之物。”

他長嘆一口氣,各部落都是以部落首領為尊,想要做到這個程度,是不可能的。

趙德言繼續說道:“貧民:除了生活必須以外,剝奪餘銀餘財,五者若不靈,殺之。”

頡利點了點頭:“華夏常道,人窮志短,每日為吃食奔波,毫無雄心壯志,是做不出大事的。”

(這幾個策略用到了極致的王朝其實是清朝,靠著三百萬的滿族人,靠著這個策略,統治了華夏三百年。)

趙德言不由的誇讚道:“大汗當真是聰慧過人,臣發現這還有幾本書,可用於愚民。”

說著,他拿起了一本從未見過的《大乘佛法》,和他以往見過的佛經不同,這上面不僅寫著通俗易懂的漢話,什麼長生天在第一天創造了太陽···這實在是太有迷惑性了。

雖然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種奇怪的佛經,但都已經買下來了,那就順帶研究一下。

然而這一研究兩人很快就被這內容所吸引了,直至讀完了整本書,兩人這才停了下來。

頡利面露興奮的看著這本《大乘佛法》,如獲至寶一般,高聲說道:“本汗覺得,這才是真正的長生天!本汗要將這本書傳給族民!!”

“恭喜大汗!”一旁的趙德言連忙恭賀道,雖然心裡總感覺這有點不對勁,但卻說不上來哪裡有問題。

在後世科技思想開放的現代,尚且有無數人相信這類的信仰,更別說本就迷信的他們了,只是一遍便被其中的信仰所折服。

“好!!”頡利笑容滿面,不由自主的想要將這個訊息告知給各部落的頭領。

他不知道的是在各部落上演著同樣的一幕,各種奇怪的《佛法》《經書》在肆意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