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祐很不解:“那水果又怎麼會有短缺呢?這不對吧?”

薛大鼎苦笑著解釋道:“之前周邊的縣可以滿足工坊所需,如今增加了人手,水果已經不夠了,而且價格也上漲了不少!”

在唐朝,農業技術不是很發達,果樹種植技術也是排在五穀之後,但也有以此為生的果農。

只是現在隨著工坊規模的增大,原材料需求也增加,那自然會漲價,只是現在漲價也無法保證供應。

“周邊地區供應不過來,可以···”可以從更遠的州縣購買,這幾個字還沒說出口,李祐便意識到了問題。

水果是有保質期的,唐朝的交通和交通工具不發達,而且更沒有冷藏技術延長保質時間,從遠一點的地方購買,這個想法不僅成本高,還運送慢,搞不好會爛在路上。

因此水果只也能從周邊地區購買,才是最划算,可行的。

想明白後,李祐很是頭疼,難怪後世常說要想富先修路,沒有良好的基礎設施和交通設施,就算是有好東西,也很難走出去,更沒辦法形成競爭力。

難道自己還得開個果園,大量種植水果不成?

可俗話說,桃三杏四犁五年,果樹種植的時間比豬和羊的飼養時間還更長。

養殖業收穫的時間還短一些,這果樹種植那時間沒個三五年真是連個毛都沒有。

可這沒有原材料,這水果罐頭沒法制造,要知道肉類用鹽同樣能夠儲存的很久,價格並不是很高。

反倒是水果由於季節性以及不易儲存的特性,讓水果賣出了肉價,甚至桔子罐頭備受水手的歡迎,賣的比肉還貴。

這個問題一定得解決!

李祐皺著眉對著薛大鼎說道:“這事,我還得好好想想!”

說罷,他回到了寢殿之中,安靜的坐了下來,拿出了鋼筆和紙,仔細的回憶了起來,想想後世有什麼技術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李祐很快就想到了什麼,這個問題嫁接,壓條,扦插,組織培養技術可以解決啊!

他開心的在紙上寫下了這四個技術。

雖然李祐前世是獸醫,但對於這些技術是相當熟悉。

因為種果樹的人一般都會養雞鴨鵝來防止蟲害,同時糞便也能作為肥料,因此閒談的時候,顧客多或少都說過和見過這些技術。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做連理枝,其中的連理枝指的是兩棵樹生長到了一起這種神奇的景象,根據這個神奇的現象,古人研究出了嫁接技術。

這個技術能夠改善植物的品種,比如蘋果和梨子嫁接後能夠更加抗蟲,耐旱,抗病,還能獲得新品種——梨蘋果。

落地生根,這指的是壓條,將成熟的果樹的枝丫用土包裹,就會長出根鬚,比如種茶葉的時候;扦插就更不用說了,無心插柳柳成蔭;組織培養是根莖葉等組織進行大量培育,比如種土豆的時候。

這三個技術可是可以大量繁殖苗木,並且保證品種的優良以及高成果率。

想到這,李祐不由的露出了一絲笑容,這些技術不僅能夠用在果樹上,還能夠用在花卉上。

這麼一來,果園和花園就能開起來了,同時花卉貴和果樹缺少的問題也解決了。

等等···果園,花園,豬圈,羊圈。

這···怎麼讓我想起了初中的生態迴圈中的生態迴圈農業??

這有好幾個迴圈,舉個例子麥稈可以作為飼料養豬羊,豬排出的糞便養蛆蟲,蛆蟲能夠餵雞鴨,雞鴨的糞便又可以堆肥作為肥料用於農作物,這樣形成了一整個良性的迴圈。

自己同樣能夠參照這個迴圈建立一個大型的農牧林的生產基地,有了大型農牧林的生產基地,自己再也不用擔心罐頭的生產原料的問題了。

得好好規劃一下!

“果樹需要肥料和水,產出果實,附加產品是水果罐頭;豬圈羊圈最好是關起來馴養,需要飼料,產出有肉可以做肉質產品,糞便可以做養蛆蟲能夠餵養雞鴨,骨頭能做肥料。”

“還有雞鴨鵝···還得挖個池塘可以養魚。還有一個漚肥坑;花園需要肥料和水,產出花卉,附加產品是香薰產品,這個需要精心飼養。”

想了一整天,李祐林林總總將自己所知道的都寫了上去。

檢視了兩遍之後,李祐感覺理論沒什麼大問題,拿著寫好的紙找到了薛大鼎,馬周等家臣,比起理論他們更有親身經驗,能夠指出其中的問題所在。

李祐讓侍從抄錄了幾分,然後喊來了薛大鼎,馬周等人,齊聚在了議事廳中,將自己寫好的東西交個了幾人檢視。

“剛才薛刺史對本王說,羊肉和豬肉貴,水果漲價且難以供應上工坊的生產,還有花卉貴等問題。”

“現在這個問題解決了,你們看看這能不能行?”

眾人看著,雖然上面很多意思不懂比如什麼是食物鏈迴圈,但看這個內容好像是看到了珍寶一般。

薛大鼎看過之後說道:“這麼一來,確實解決了工坊的生產問題,只是這和以往的耕種方式好像不同!”

“是啊,只是這真的能行麼?”

將農牧林結合起來,做一個大型生產基地,是他們有史以來第一次聽說,也是歷史上從沒有過的。

畢竟現在是唐朝都是以家庭,宗族,姓氏為單位進行耕種的小農經濟,哪裡聽說過這種生產基地這種生產模式,很懷疑這能不能行?

“當然能行!”李祐十分肯定的說道。

這都能寫在教科書上,那絕對是能成的,畢竟是經過無數人智慧所想出來的,至於實行能不能成功那就另說了。

他也不知道這個食物鏈之中所需要各種種類的數目,而且還有許多未知的不穩定因素會干擾比如豬瘟之類會直接打斷這個迴圈。

實踐和理論會有所差距,需要人來改進,監督,更需要時間來驗證。

馬周看著,皺起了眉,提出了諸多的疑問。

“這蛆蟲養雞,未免太過汙穢。”說著,他一臉的嫌棄:“還有這堆肥用糞便,和《農書》上記載的不同,真的可用麼?”

《農書上》中記載,草木灰,骨頭,糞便,小豆可以混合做肥料。

草木灰中含有鉀肥,骨頭有含有鱗和鈣,糞便尿液中含有機肥和尿素,豆子中含有氮肥。

農作物所需的氮磷鉀,有機肥,尿素,這基本都聚集齊了。

但實際上,這個時候大多數的人只能用得上糞便和草木灰,動物骨頭難以獲得,且磨粉需要大量時間,豆子更別說這都是食物了。

“可用!”李祐解釋道:“別看蛆蟲骯髒噁心,但其實是食物鏈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怎麼說呢,就好像毒藥如果用的好也能成為良藥。糞便不也能夠成為肥料,用於肥田?”

馬周和薛大鼎對視一眼,不由的點了點頭,糞便也骯髒但能作為肥料,貌似是同一個道理,勉強能夠理解。

李祐繼續說道:“至於這《農書》上記載的肥料其實大多數的時候都用不起骨頭和豆子,頂破天就是草木灰和糞便。”

“之所以用堆肥,其實是有原因。”

“人畜的糞便之中有寄生蟲和細菌以及難以消化的草種,直接用於肥田寄生蟲會孵化,草種會生長。”

“而草木灰燃燒會浪費大量能量,而且大多數都成了炭灰,有機物都浪費了。”

“因此秸稈無需燃燒,可以和糞便堆在一起,就會進行發酵腐爛,產生持久的高溫,這會殺死蟲卵,細菌,也會分解掉秸稈和草種,所有的東西都會成為乾淨無害的肥料。”

其實這個過程還會產生沼氣,沼氣可以用作沼氣燈和做飯。

但李祐沒打算利用,因為沼氣利用難度高,而且易燃易爆,點根菸說不定就要連人帶著坑位一起上天,因此農村多數都沒有這東西。

孫思邈表示理解了,高溫殺菌殺蟲,還是見識過不少的。

薛大鼎皺眉道:“這漚制過後肥力能和原來的提高多少?”

這還真將李祐問倒了:“提高多少···這我就不知道了,到時候讓人找兩畝地試一試。”

幾人點了點頭,掏出鋼筆記下了這個事,肥料可是大事,要是這肥料製作方法能夠提高田地的肥力,那又是一件了不得的事。

馬周又質疑道:“扦插尚能理解,但是這嫁接只是極少數的現象,真的可行麼?”

“還有這壓條真的能生根?不會腐爛麼?什麼品種的植物能夠嫁接呢?”

“是啊,這小麥能不能嫁接!?”梁猛飈更是急切的問道。

“此乃移花接木之術。”孫思邈也不由的想到:“只是那植物能夠成功,這人的肢體是不是也能夠嫁接?!”

“等等···”李祐伸手製止了問個不停的眾人:“一個個的來。”

眾人安靜了下來,李祐率先回答道:“嫁接是可行的,壓條也是能夠生根發芽的,至於什麼品種能夠嫁接,我只知道蘋果和梨能夠嫁接,蘋果和海棠能夠嫁接,其他的品種知道的不多。”

“不過小麥是可以的,不過技術很難很難!”

對於小麥水稻等植物嫁接的嘗試很多很多,但這不是主流科學,因為難度太高了。

小麥,玉米屬於單葉子植物,細胞全能,高度分化,維管中沒有形成層,不能分裂出細胞,無法形成愈傷細胞。

簡單來說嫁接後無法癒合,因此被認為不可能嫁接成功。

但後世已經突破了這個不可能,實驗室已經成功,玉米能夠成功嫁接小麥,具體原理是透過基因程式設計技術改變植物特性,在進行胚芽嫁接,但對於現在來說,難度大到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