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這鹽顏色不對吧!
大唐:開局被李二抓來衝 烏呼拉呼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聽到這話,陰弘智當即坐不住了,急忙問道:“是什麼生意??”
李祐笑著說道:“是火鍋。”
“火鍋是什麼??”一眾人都是頭一次聽說這個詞,十分不解。
李祐解釋道:“這是侄兒自己創造的一種美食吃法名為火鍋。”
“以炭火燒開湯鍋,加以底料,然後將食材切薄,投入其中,現吃現燙,酣暢之極。”
說著,李祐不禁想起前世的冬天,一頓羊肉火鍋,順帶唱著歌,生活真是美滋滋。
只可惜此刻是唐朝,想吃火鍋還真有難度。
唐朝是沒有辣椒的,不過倒是可以用茱萸代替,雖然茱萸的香辣不及辣椒,那有就很滿足了。
“侄兒啊···”陰弘智聞言欲言又止:“這火鍋有沒有可能名叫咕咚鍋,早在秦朝就有了呢?”
“咕咚鍋??”李祐愣了,秦朝就有火鍋了,這麼有點不科學吧!
陰弘智解釋道:“在秦漢之時,常以青銅鼎煮湯,將食材投放鼎中,邊吃邊煮,由於投食物入鼎時會發生咕咚聲,又名咕咚鍋(後世有諧音古董鍋)”
說著,他遲疑了一下:“這個咕咚鍋和侄兒你說的火鍋好像是差不多的!”
這麼一解釋,這咕咚鍋的用法還真和火鍋很相似,都是邊吃邊涮。
但記憶中,李祐從沒有見過,眉頭緊皺道:“那為什麼我從來沒見過?”
陰弘智解釋道:“一來銅鼎有毒,再者現在有鐵鍋和炒菜,滋味更甚。”
《唐本草》上記載著:諸銅器,有毒,令人發惡瘡內疽。
李時珍說:銅器盛飲食茶酒,經夜有毒。煎湯飲,損人聲。
銅屬於重金屬本身含有一定毒性,作為器皿的銅器用來煮湯,不僅容易產生銅離子,而且放久了會產生銅綠,毒性很強。
含有一定劑量的銅鏽的水煮沸後就能做啞藥,嚴重的會重金屬中毒。
這麼一解釋,李祐知道這火鍋的生意依然能做。
李祐笑著說道:“舅舅不必擔心這事,火鍋雖然早已經有了,但有了火鍋底料才是重點,所以這並不影響火鍋的生意。”
聽李祐這麼說,陰弘智放心了不少,連忙問道:“那火鍋底料是什麼?”
“你明天用牛骨,魚骨熬製湯底,然後加上薑片,蔥,蒜,桂皮,八角,多放些茱萸,麻油,牛油,這就是正宗的火鍋底料。”
“牛骨?牛油?”聽到這材料陰弘智皺了皺眉,連忙問道:“能不能換成豬骨,豬油呢?”
李祐點了點頭說道。
“自然是可以的,牛骨牛油,這兩樣比較貴。可以換成其他的,比如豬,羊,同樣是別有滋味,保證吃了還想再吃。”
“真有這麼好吃??”兩個孩子被饞的流口水。
“那當然!”
李祐說著,他自己都有些饞了,反正閒著沒事,索性搞火鍋來吃!
他開口道:“不如現在就做個羊肉火鍋,正好打消舅舅的疑慮。”
聽到這話,陰弘智鬆了口氣,趕忙說道:“那真是多謝侄兒了。”
“都是一家人,客氣什麼。”
說完,李祐揮了揮手。
“把小桌子拼在一起,讓廚子把,魚,蝦,羊肉,菜切成薄片,在讓侍從將我說的作料給拿過來。”
“是!”侍從連忙走了出去。
說幹就幹,幾人先把面前的小桌子拼成大桌子,然後找來一口鐵鍋,架起了炭火,燒起了熱水。
隨後廚子將府裡的魚,蝦,羊肉之類的切成薄片,用盤子裝好,放在桌子上備用。
同時侍從將李祐所需要的八角和桂皮材料從藥房拿了出來。
很快,在眾人的注視下水被燒開了。
李祐依次加入作料,放完所有的作料後,但很快他發現,少了一樣重要的調味料。
“鹽呢?我怎麼沒看見鹽?”
李祐找了半天,愣是沒發現鹽在哪裡,這火鍋沒有鹽怎麼能行。
“這不是鹽麼?”陰弘智指著李祐面前最明顯的地方,有些不解的道。
順著他的手指看去,李祐震驚了:“這是鹽?”
他因為眼前鹽不僅凝結成了塊,如果這樣也就算了,但這塊凝結的鹽還帶著些許的黃色。
李祐有點懵逼,這和記憶中的那細膩潔白的粉末鹽,相差也太遠了吧。
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一塊帶著泥巴的冰。
不!帶著泥巴的冰顏色可能都比這鹽更通透···。
“啟稟殿下,鹽放久了都會凝結成塊。”廚子連忙說道。
鹽放久了都會凝結成塊,現代的鹽之所以不會那是因為新增了抗凝劑。
這事李祐倒是很清楚,只是這個鹽這麼黃,這明顯有問題啊!
“這鹽裡面黃色的是什麼啊!這能吃麼?”
陰月娥不解的問道:“皇兒,這是上好的黃鹽,有什麼問題麼?”
李祐掃過一眾人的目光,有些震驚的問道:“難道王府吃的都是這種鹽??”
眾人面面相覷,不知道為什麼李祐這麼問,但還是回答道“嗯···還有別的顏色的!”
“像是青,白,黑,黃,紫的鹽都有。”陰弘智說著眉頭緊皺:“有什麼問題麼?”
李祐無語了,現代的鹽應該是無色頭透明的立方體結晶,而唐朝的鹽居然是這麼多種顏色···
這哪裡是鹽,這分明是慢性毒藥,頓頓吃這玩意,這誰能頂得住,難怪古人的壽命這麼短。
一想到自己過去吃的都是這種鹽,李祐感覺不寒而慄,這分明是在慢性自殺。
身體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先得把無色透明的鹽給製出來。
但說起製鹽,李祐倒是知道在新聞中見過曬鹽的鹽田,按理來說這方法應該不難。
只是也不知道現在的提煉鹽的方法是什麼,居然能夠做成這種顏色的鹽,實在太恐怖了。
“現在是怎麼製鹽?”
陰弘智連忙說道:“是淋滷煎鹽法。”
“淋滷煎鹽法?”李祐眉頭緊皺,還是頭一次聽說這種方法。
陰弘智想了想說道:“就是想辦法刮鹹土,用鏟子聚整合堆,再用清水澆築堆頂,水和鹹土的以及鹽水融合,滷水會從堆底部流出。”
“又或者用草木灰去吸海水,做成滷水。”
“用滷水裝鍋裡,燒蘆草煮沸,晝夜兼做不停,然後在投以皂莢,麻仁數片,滷水中就會凝聚鹽。”
“小作坊一晝夜一火伏,可熬出鹽六鍋,出鹽百斤。”
聽到陰弘智這麼解釋,李祐深吸了口涼氣。
他一拍額頭,終於明白這鹽為什麼顏色這麼多了。
按照鹽的分類,分為海鹽,湖鹽,井鹽,岩鹽,將這些土混合水做成滷水,沒有經過過濾,就直接煮這不帶顏色才怪。
這個製鹽的辦法產出的鹽真是一言難盡,而且效率低還低的可怕。
李祐倒是知道後世是利用曬鹽的辦法生產食用鹽,這個方法不僅簡單,而且效率更高,更安全。
只是現在拿出來,恐怕會轟動整個大唐,這對自己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
但帶著土的鹽,這可不興多吃啊!
猶豫了片刻,李祐將目光放在了自家舅舅的身上,既然想做火鍋生意,那也應當分擔一下壓力。
“其實侄兒我倒有個製作鹽的方法,不僅不用柴,而且更快更多。”
眾人先是一愣,隨後面露驚色,誰也沒敢開口。
人和牲畜都離不開鹽,這可是涉及到整個大唐,若是能改良製取方法,那可不得了。
陰弘智有些心動,隨後深吸了口氣,很有自知之明的說道。
“侄兒,這事告訴我恐怕沒什麼用,得告訴聖上才有用。”
李祐則搖了搖頭:“侄兒我的名聲太盛,盛名所累,本就引起不少人的忌憚。”
“若是在還改良鹽,這恐怕···。”說著,他嘆了口氣:“若是舅舅將這辦法上報給父皇,那也能為侄兒我分擔一些壓力。”
陰弘智面露難色:“這···這是把舅舅我放在火上烤啊!”
李祐勸道:“哎,製鹽事關整個大唐,舅舅若是獻上,被天下人所認可,就算是世家,那也得多考慮幾分。”
“再者說,舅舅也能做這鹽和火鍋的生意,這重振陰氏一族也算是有所眉頭,不是麼?”
盛名之類的,陰弘智覺得無所謂,但重振陰氏一族這話卻說道了他的心坎了。
他忍辱負重,苟延殘喘,投靠滅族仇人李世民,不就是為了保住陰氏一族的香火麼?
往小了說,誰願意一直幫自己妹妹做事被人說閒話呢?
誰不想為自己的兒子謀一個好前程呢?
陰弘智肯定想的,否則也不會開口向李祐討要差事,眼下能有個讓兒子無憂的事,他能放棄?
他長舒了口氣,面露感激道:“既然侄兒這麼說,那舅舅就厚臉皮幫侄兒分擔一些壓力!”
眼見他同意,李祐欣慰的點了點頭,他還真怕舅舅不上道。
“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我們去找個偏殿!”
陰弘智有些激動說道:“好。”
李祐轉頭對侍從說道:“把這鹽,和鐵鍋,還有炭火給端過來。”
兩人以及侍從來到了偏殿,李祐開始演示如何正確的提取鹽。
李祐先將一把泥土和鹽放進鍋中:“通常來說,鹽和泥土之類的東西混合在一起,不過鹽有一個特性,那就是能夠溶解。”
說著,李祐王滿是泥土和水的混合物中倒滿了水,不多時鹽便溶解在了水中。
“可要分離出來,現在用的辦法是用草木灰,又或者將泥土都剷下來,做成滷水。”
“但其實沒必要,只需要在海邊築壩,開闢鹽田,然後就能透過太陽曬,水中就能凝結出鹽來,不要將鹽田的水曬乾,直接取出來就能得到上好的鹽。”
說著李祐靜止了一會,將水給弄了出來。
“而且既不用柴火,也不用費很多人工,如果不能用海水,那用水泥修築鹽田做晾曬的池子,直接曬滷水也是一樣的道理。”李祐一遍燒鹽水,一遍解釋道。
這是一般海鹽的生產方法,有個通俗易懂的名字日曬法,利用濱海灘塗,吸引海水灌溉,經過日照蒸發就能變成滷水。
當滷水濃度達到波美25的時候,就會析出氯化鈉,即是原鹽,然後收集其中的鹽,到這一步的時候,其實已經可以吃了。
事實上,日曬發和淋滷煎鹽法,利用的原理都是同一個原理。
但日曬法好在,不用柴火,不耗費大量人工的同時,還能做出無色的鹽。
但即使這麼一個曬鹽技術,卻是宋代才發明出來的。
至於現代,製鹽工藝多了很多,比如往鹽裡面新增碘,抗凝劑,做成粉末等工藝。
陰弘智聽完沉默了許久:“真是沒想到還能做成鹽田,海水灌溉,利用太陽製鹽,這麼一來不用柴火,不知道要省掉多少人力。”
“真是精妙絕倫的想法!!”
李祐搖了搖頭:“這還是比較簡單的,算不了什麼。”
陰弘智卻不這麼認同,情不自禁的讚美道。
“正是因為簡單才更顯珍貴,有這個辦法,大唐千萬百姓能吃上鹽的人更多了,而且百姓世代都將受此恩惠。”
李祐一愣,連忙說道:“舅舅言重了,言重了!”
陰弘智卻搖了搖頭:“畢竟人可以不讀書,但卻不能不吃鹽,單憑這個方法,恩及百姓千萬,就能超過那孔聖人。”
“侄兒簡直是在世的聖人”他兩眼放光,越說越激動。
“咳咳,舅舅還是冷靜些。”李祐見狀,不得不打斷他,提醒道:“這製鹽方法是舅舅發明的,可不是侄兒我發明的。”
陰弘智聞言張了張嘴:“啊!!”這才想起來,自己答應過李祐什麼。
他雖然理解,但又有些害怕,臉上表情慾言又止,終於忍不住說道:“侄兒,這等天大的功勞,當真要舅舅來承擔?”
“舅舅想反悔麼?”李祐皺了皺眉說道。
陰弘智搖頭道:“舅舅倒不是想反悔,只怕這事情敗露,舅舅恐怕得遺臭萬年。”
原來是擔心自己透露出去,李祐連忙安慰道:“嗨,舅舅放心,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只要舅舅明天呈給父皇,就算有人懷疑,只要舅舅一口咬定,不對外透露,這事就算板上釘釘。”
陰弘智聽著連連點頭:“真是委屈侄兒了!”
李祐搖了搖頭:“不委屈,反倒是舅舅幫了侄兒大忙,不然侄兒連吃口鹽都要顧忌左右。”
他根本不在乎這名聲,也沒想著掙錢,只想吃口不帶土的鹽,過上健康生活,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