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璃拿起喇叭對著眾人喊道。

“既然大家都來了,想必都知道要做什麼,種子我會提供給大家,種菜的影片我也會提供。

首先是要把這裡開墾出來,用來種植提供整個小區的食物,你們也可以挖一些土帶回去,在家裡培育。

其次還需要一批人,大家一起動手製作可以方便在雪上行動的工具。

只有我們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好好的活下去,我們整個小區都團結了,外面的人也別想傷害我們。

有什麼疑問我現在給你們機會提出來,如果沒有我們就開始動工,還有我不強迫你們,不想幹的依舊可以回去。”

蘇璃喊完,就等著有人提出問題。

人群中一箇中年男人提出了疑問。

“那個,我想問的是這麼冷的天,我們可以種出糧食來嗎?萬一種不出,我們不是白費功夫嗎?”

有了第一個開口,就會有第二個人。

“我也有問題,就是做雪地上能行駛的工具,萬一有人出去了不回來怎麼辦?”

“食物種出來以後,怎麼分配呢?”

“我們現在都沒吃的,怎麼幹活?”

……

蘇璃等了一會,見大家都提完了意見,沒有新的問題以後才給大家解答。

“首先關於種不種的出來糧食的問題,如果不試試,怎麼知道種不種的出來?

而且我會給大家提供種子和知識以外,還會提供其他工具,我們可以大鵬種植,溫度會有所提高。

你們應該也明白真的種植出糧食,對後面的生存有著什麼樣的幫助。

第二你們都在擔心有人拿著工具出去不回來的問題。

我覺得這個是完全不用擔心的,現在外面大家的情況都是一樣的,我們這裡沒有吃的,你們覺得其他地方會有嗎?

外面只會比小區裡還要殘酷,就算真的有人想要試試,你們自己學會了製作,還怕做不出第二輛來?

至於分配的問題,多勞多得,我們單元樓裡的人也會參與進來,偷懶的照樣沒有。”

蘇璃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

“就像第一個問題,有人能解決溫度的問題,那麼種出來的糧食或者找來的物資就可以多得一份。

誰能給小區提供價值,誰就可以多得到食物。

去外面尋找物資,每個人都得去,具體安排可以等以後再討論。

至於吃的,我可以提供七天的食物,但是你們必須在七天之內把工具做出來,起碼一輛能出門的工具。

同時這裡的土地必須都已經要挖好,要是沒有異議,就開始吧。”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看你,最後拿著手裡的工具都開始幹活了。

在他們拿上工具出來的那一刻,其實他們就已經認同了。

一部分人認為自己動手能力差的,就主動過去開始剷雪,動手能力好的就到譚小江他們那邊去認領書籍工具之類的。

剷雪的工具大家自己帶,做手工的工具蘇璃給了他們一些,至於材料,小區裡有的是自己沒有用的汽車,還有樹木,其他的東西蘇璃這幾天也會給他們準備出來。

今天就先讓他們搭建煮吃的架子出來,什麼時候做出來了,今天什麼時候就給大家做吃的。

一聽今天就有吃的,大家更是賣力了,學習的勁頭更猛了。

蘇璃知道小區裡的人長期待在城市,對於種菜很多人都不會,尤其是年輕人,老年人可能還懂一些。

動手能力說實話也沒有農村人強,農村人家裡什麼東西壞了都是自己修,城市裡都在上班,有問題都找人上門維修。

不是說城市裡的人都是這樣,或者沒有能力,但是確實大部分是的,他們也沒有這個時間去學習這種技能,環境造就了這些。

就像李家村的人一樣,他們已經動手自己做出雪橇了,可是小區裡的人還在互相鬥爭。

有了吃的誘惑,兩個鐘頭以後,真的被大家給搭建出來,可以放大鍋燒菜的架子。

第一個成品出來以後的,大家都很興奮,很有成就感,對後面的工作是更加有信心了。

蘇璃讓人把早就準備好的,放在不遠處的大鍋給架了上去,讓趙姨找了兩個大媽,幫著趙姨一起打下手。

大家見已經生火開始做飯了,都很期待,他們終於有吃的了。

麵條蘇璃給的是掛麵,這些都是蘇璃之前去外面找到的,一直留在空間裡面。

燒面的水,直接就用乾淨的雪,放在鍋裡融化,麵條燒的也很簡單,就是湯麵放了一點點的鹽,在裡面放了一小袋的脫水蔬菜,連油都沒有。

哪怕是這樣,小區裡的人在面還沒有煮好的時候就已經翹首期盼了。

等面一好,大家都爭先恐後的拿出帶在身邊的碗想要吃麵,還是譚小江帶人維持隊伍,才平穩下來。

看著手裡的麵條,上面竟然還有蔬菜,對於蘇璃的能力,大家更是佩服,也更加覺得蘇璃的提議能成。

大家也不等麵條冷一些,拿著就開始瘋狂的進食,也不怕自己會燙著。

好在現在外面太冷,麵條盛到碗裡就已經涼了不少。

架子只有一個,就只能燒一鍋,小區裡的人很多,每個人只能分到一點。

填飽不了肚子,第一天,蘇璃讓趙姨又給大家煮了一鍋。

等第二鍋吃完,大家還是有點意猶未盡,蘇璃表示今天沒有了,大家才重新回去幹活。

蘇璃明白,她得讓這些人嚐到一些甜頭,但是又不能對他們太好,這樣大家才會有積極性,以後不會得寸進尺。

剷雪的的人,上面的雪比較好挖,下面的雪就開始堅硬了起來,一鐵耙下去,只能帶出一點點。

但是好像吃好飯以後,這個動力機加大了一些,更有幹勁了。

之後的每一天,蘇璃都會出門,給他們帶回來物資,小區裡的工作也如火如荼的進行著,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一個星期以後,燒飯的鍋子已經有了三個,雪橇也有了兩個,他們把電瓶車改造成了雪橇。

輪子改成了能在雪地上行駛的,後面加裝了能坐兩個人的位置,再後面有一個能用來裝物資的兜。

樣式醜了一點,但是真的做出來了,還可以用,這讓大家很是開心。

他們還做了短款的滑雪板,大家在雪地裡行走方便很多,還沒有完全普及,因為小區裡的人數太多了,還沒來得及全部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