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掀桌子
和離後與前夫活成對照組免費閱讀零點看書 沉歡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而後,薛大人這就更不要命的表現。
沒本事做出政績來,就在這拖延時間,顯得他自己很忙一樣。
魏伊人聽的哼了一聲,本以為薛大人能有什麼自己另眼相待的,結果父母被氣走了,果真是符合他處事的風格。
“不只這些。”那小廝說話多有隱瞞,白芍是聽馬伕提起的,小姨子的孩子接過去後薛大人將對方視入己出。本來家中小少爺已經找了啟蒙的夫子,那夫子要求也是高的,除了出生好,孩子也要有靈性。
小姨子那家庭,孩子都快被父親嚇傻了,根本達不到夫子要求。薛大人聽了薛夫人的話,乾脆將自己的兒子也叫回來了,到時候尋個差點的夫子。
聽到這,魏伊人沉默著不知該說什麼了。
也算是想明白了,為何蘇大人就看好薛大人。
因為這個人真的只要摸準了他的心思就太好拿捏了,只要將薛大人抬上來,將來即便蘇大人下去了,整個翰林院也還是姓蘇。
如果薛大人有能力,幫襯著小姨子那邊的,自然是有擔當的。若是他本身也沒那麼大的本事,強撐著做好事,魏伊人只覺得他是傻。
那倆孩子要是在他的岳丈家,他時不時貼補跟他直接養在家裡還是不一樣的。魏伊人如果上位,那些個混關係的,指定討不得好處。
薛大人也就會迴歸到他該在位置上。
到時候,官位掉了,月俸銀子少了,孩子也不好,看著吧,一地雞毛。
魏伊人可憐薛大人,但不能是誰可憐誰有理,你這樣對人家那些努力的人更不公平。
如果薛大人人品沒問題,魏伊人不介意拿自己的銀錢去救濟他,不過魏伊人也謹記一點,救急不救貧。
家裡頭的事,魏伊人也不多問,全都交給許氏了。
只聽下頭的人稟報,國舅緩過勁來,就要鬧著斬殺楊氏。因著鬱旭告假在家,肯定攔著不讓他動手。
楊氏給國舅生養孩子的好處還是有的,鬱凝跟鬱旭攔在楊氏跟前,國舅總也下不去手。
最後也是妥協,將楊氏還是放出來了,不過卻也不是之前的貴妾,而是賤妾,也到衙門改了文書,以後,楊氏就是可以打殺發賣的體面的婢子了。
往後,家裡頭更沒她說話的份了。
鬱潤跟鬱旭名義上是柔嘉郡主的孩子,打殺楊氏對他們沒有影響,可還有鬱凝呢?
再來,家裡鬱潤鬱謹已經摺了,鬱旭反而成了稍微能拿出手的孩子,他的面子國舅有得考慮考慮。
聽許氏說,國舅將楊氏貶了後,自己將自己關起來不見人。
對於他的身體,太醫倒說了沒什麼大礙,可是真正的有沒有事誰能知道,反正那幾個狐媚子的姨娘,還是被國舅打發走了。
足見,國舅目前有不近女色的決心。
而今,鬱家內院那是說不出清淨。
許氏如今的樂趣,就是算著鬱潤的死期,帶自己的孩子。
十日的時間,因為忙碌過起來似乎漫長,可終有到的一日。
殿選這日,魏伊人領著翰林院的人,與禮部一同入宮觀禮。
今日,也是鬱方忙完十日,可以出宮回家的日子,只是魏伊人要忙,卻連線他做不到。
心中惦念著,也不知道鬱方身子如何,這十日有沒有熬壞?
只是,這份惦念在看到試題的時候,只覺得驕傲。
魏伊人沒有科考過,並不代表她不知道試題,可以說問題問的好,有水平。
這是他的夫君,年紀輕輕坐上國公之位,更兼任首輔之責。他有雄韜謀略,懷安國之策,而今更顯示了他有驚世之才。
每每看見,每每驚歎。
世家子弟,確實有本事。
他是老國公和老夫人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他是太后娘娘寄予厚望的人,終是他不辜負所有的人期盼。
關鍵時刻,他就是能頂上。
中流砥柱,合該就能配上這四個字。
魏伊人與眾位大人,看著眾位書生奮筆疾書。
看著次日,宦官當眾唱響卷子,三百四十二位殿選之人,等待太后娘娘,點上前三甲!
看著,太后娘娘當眾就在金鑾殿內,掀了桌案!
自從魏伊人懷疑有人洩題後,這三百四十二位考生的排名,太后娘娘記得清清楚楚!
能入殿選這一步,將再沒有淘汰的人,全都進士入榜。在眾多考生中能突出重圍的,自然是才高八斗,可眼下,有兩位考生殿試的成績和貢院考出來的,相差太大!
差的,就好像根本不是一個人寫出來的一般。
事實就在眼前,魏伊人的懷疑不是空穴來風!
官員們齊齊跪下,“娘娘息怒。”
“哀家絕不能忍!”太后氣的咬著牙,這下便是連殿內伺候的人也齊齊下跪。
只是,太后直接點了,三司共理。
這個案子,必須要嚴查。
已經兩日魏伊人沒有回家了,旁的官員忙完可以走,可是翰林院跟禮部的人,參與此事在沒放榜之前,需要留在宮裡。
不過好在,閱卷的蘇大人那邊已經可以回去了,正好輪替著管翰林院的人。
本來,唱卷結束,魏伊人就可以離開皇宮了,可是太后娘娘當中發難,晚間的時候,魏伊人就被留下來了。
不過好在,太后娘娘惦記著魏伊人懷有身孕,讓太醫院的人好生的照顧著,就算是在被宣過來,椅子上的軟墊也提前鋪好了。
“方哥兒暈倒過兩次,哀家著實不好再用他。”見面第一句,太后娘娘先解釋了一番。
本來,這種大事太后該著鬱方商量的,可是鬱方出這試題,也不是說一拍腦門就會的,也是查閱各種書冊,可以說除了暈倒的這兩次,鬱方就沒睡著過。
聽著鬱方在宮裡忙成這樣,魏伊人心揪了起來。
也不知道,他在家裡如何了。
太后接著又說道,“哀家其實很認真的想了你的建議。”
洩題之事,茲事體大,其實不宜鬧出來。
只要能查出真相,即便不用這個罪名,太后相信魏伊人一樣能將人送進牢獄之中,獲得應有的懲罰。
可是太后思量再三,寧可將三百多人的人答題再看一遍,寧可將這些人的表現都背下來,寧可讓自己多付出心力,也要選擇如此做。
太后身子往前傾了傾,“你可理解,哀家是太后,若是哀家都膽怯,百姓又該如何?”
太后眯了眯眼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