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伊人雖說文章寫出來了,可是怎麼講魏伊人還沒數。

也許跟太后娘娘見的次數多了,好似摸清了太后娘娘的喜好,魏伊人這才不知道從哪長出來的勇氣,敢開口問太后一句。

聽了這話,太后撲哧笑了出來,看著魏伊人的眼神是愈發的欣賞。

對於這件事,太后自是有自己的想法。要知道垂簾聽政不是隻要端坐廟堂高處就可以了。上上下下,那都是要懂得的。

“對下,最要緊的是通俗易懂。”你那個文章是寫給上面的人的,他們為官多年有些事根本不用說透便就明白了魏伊人的意思。

可是下頭的人,他沒有這樣的遠見,所以你要說的話一定要讓所有人都聽懂。而且,對下切記不能只展望未來,你要從切身出發,讓他們知道對於他們來言有什麼好處。

其實對下,有時候會比對上更麻煩。

說好聽的別人眼裡那叫賣弄,說的淺顯了,別人又得說不過如此。

所以,這個事魏伊人還真的要好生的琢磨琢磨。

所有的事情都有兩面性,做的好了這就是往上爬的機會,做的不好了那就是將人拉下神壇的地獄之手。不過看魏伊人都敢問自己這個事,可見她是明白此事的重要性,太后甚至是來了自信,覺得魏伊人一定會將此事辦的漂亮。

很期待有一日,魏伊人有資格上早朝,有資格將自己的思想直達聖聽。

太后娘娘這一點撥,魏伊人恍然間明白。就好像她們每次面見太后娘娘,太后娘娘說話都是為了她們考量,讓她們能知道努力自己會得到什麼。若是太后娘娘換個說話,若是每次見面都說你努力朝廷得到什麼,百姓得到什麼,未必能有現在這般震撼人心。

魏伊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旁人。

太后娘娘,不愧是太后娘娘,實乃,奇女子。

甚至,魏伊人都覺得將女子用在太后娘娘身上,都略顯淺薄。看著太后娘娘是很在乎女官的,可是她真的在乎女字嗎?不,她在乎的是所有的力量,她想要朝堂百花齊放,她想要聽見聽見更多立場下的聲音。

“莫要這樣瞧哀家,哀家總比你年長很多,待你到哀家這個年紀,未必比不上哀家今日。”太后娘娘跟魏伊人說話很是放鬆,就好像在幾個侄子裡頭,跟鬱方說話你就很輕鬆。因為你說的他的懂,並且贊同。

這大概就是,志同道合。

太后都想著,若是有機會還是要多跟魏伊人說說話的,至少跟能有片刻不用想起自己那不爭氣的兒子!

難得太后娘娘來了興致,與魏伊人多聊了幾句。

這才說話呢,便聽聞下頭人稟報說是國舅同夫人,二公子求見。

太后無意識的嘆了一口氣,到底還是讓下頭人將人接了過來。

“見過太后娘娘。”國舅跟楊氏一同進來,不過瞧著倆人還沒有和好,國舅行禮的時候,微微的偏了一下,看著是避開楊氏。

“兄長嫂嫂快些免禮。”太后抬手,示意她們坐下。

魏伊人趕緊起來,只是卻被太后給攔住了,“你如今有著身孕,莫要講究那麼多禮數,孩子要緊。”

莫要說在家裡了,就是在後宮中有孕的妃子都會被格外的優待。

說完魏伊人了,太后看向後頭的鬱潤,“潤哥兒也得上上心了。”作為長輩,人家兄長剛成親就有孕了,你這成親這麼多年了,一點動靜都沒有,提上一嘴也是應該。

鬱潤的笑容隨即變的牽強,好想質問一句老大家的有孕跟自己有什麼關係?可是對方是太后,他只能順應的點頭,“侄兒一定會努力。”

太后只是點了點頭,便就不再提這話。

本來,太后也不是個喜歡閒話家常的人。

楊氏看著兒子被比下來了,心裡自是不痛快,“子孫緣分是半點不由人,許氏也是努力了,這些年湯藥也不斷,臣婦都瞧著那孩子可憐。”

楊氏用帕子擦了擦眼角,“好在伊人爭氣,臣婦這心裡的愧疚才少了一些。”

不管如何,鬱家後繼有人了。

楊氏笑著將視線掃過鬱潤,“唯一讓臣婦欣慰的是,這孩子都是孝順的,聽聞您過來這孩子便急著過來請安,只是路繞了一下,不然來的會更快。”

魏伊人聽了這話,嘴角微微的勾起,也不知道她是真糊塗了還是假糊塗了,告狀鬱方分家?

莫要忘了國公府還有個老太太呢,太后能直接過來人家定然是得了訊息,兄長跟母親的話,正常人都會更信母親的。

果不其然,太后聽了這話面色如常,“如今伊人有孕是咱們鬱家的功臣,萬事都要緊著伊人來,便是本宮也是不捨得讓她走進宮的顛簸路。”

人家太后想見魏伊人都親自出宮了,你走兩步地抱怨的什麼?

太后一句一個有孕,楊氏氣的咬牙切齒,可是能有什麼辦法?有孕的人是老大,自己兒媳婦肚子不爭氣。

“娘娘說的是,臣還想著伊人肚裡的孩子,請娘娘賜字呢。”國舅畢竟在官場上打拼過,一聽太后看重魏伊人的肚子,立馬笑著提了請求。

太后掩嘴輕笑,“方哥兒和伊人各個都是極負才情之人,這名字啊,父母取才更合適。”不過,她轉頭拍魏伊人的手,“若是有拿捏不準取捨的,哀家倒可以一看。”

這般說明太后並非推辭。

國舅連連點頭,給魏伊人使眼色,“還不趕緊謝過你太后姑母?”

楊氏看著人家一家人其樂融融,她在旁邊連話都插不上,緊緊的咬著唇,便是見了血都未曾察覺。

鬱潤見狀輕咳一聲,提醒楊氏注意儀態,莫要讓太后娘娘發現端倪。

只是他這一咳嗽,太后抬頭便瞧見了鬱潤,而後笑著說道,“好些日子沒見潤哥兒了,近來哀家聽下頭的人說起一個好笑的言論,哀家想聽聽潤哥兒是如何看的。”

比起家常,太后娘娘更喜歡聊朝堂的事。

只是讓魏伊人沒想到的是,太后娘娘提的這個言論,竟是今日姜大人說的何不念書的言論。

姜大人這個人就愛打聽是非,市井之言,也不知道太后娘娘是如何得知訊息的。

鬱潤聽後愣了一下,顯然他這是頭一次聽,仔細著琢磨這話,“侄兒覺得,此話初聽毫無道理。”

什麼叫餓了就唸書,當官了就不會餓了。

這是人話嗎?

只是聽著鬱潤的意思,後面還有反轉。

楊氏滿眼驕傲的看著鬱潤,若是他這話說好了,太后娘娘欣賞,不是一樣有前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