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餘驚了,難以置信的看著朱元璋。

“陛下,這都不夠?你不會真的想殺了我這個忠心耿耿的憨子吧?”李餘驚恐道。

“你是憨子嗎?你若是憨子咱就放過你!”

朱元璋玩味道。

李餘明白了,皇帝這是看透了自己,無論自己怎麼演戲他都不信啊。

可是……

“陛下,若是有一個人演一輩子傻子,他不是傻子又是什麼呢?”李餘嘆息道。

聽著李餘的話,朱元璋愣住了,有些詫異的看著李餘,似乎這樣的話從李餘嘴裡說出來有些不可思議。

“世間都是庸人,除了陛下都認為我是憨子啊。”

“陛下,憨子才是最安全的人啊,憨子不會主動害人、傷人。”

李餘一邊說一邊觀察著皇帝的表情,見他表情緩和,一步上前低聲道。

“而且忠心耿耿!”

朱元璋看著李餘,眼中劃過一絲意外。

這小子,說他聰明吧,這傢伙就是個傻大膽!

整個大明有幾個人敢這麼和自己說話。

“我看你不是憨是傻大膽!”

朱元璋一揮手,毛驤又以一種不易察覺的速度,到了李餘身邊,把他從皇帝身邊拉開,而後遞給朱元璋一張紙。

李餘看著自己的傑作,嘴角顫抖,心道這幅費少歡愉圖被自己藏在臥室地磚下了,這都被搜出來了啊。

果然,有錦衣衛的洪武皇帝,自己惹不起!

同時也慶幸自己穿越過來後,從來沒想過建立平等和諧的社會秩序,也從沒想過推翻大明自己當皇帝,不然很可能自己早就死翹翹了。

“畫的還挺好,惟妙惟肖,咱倒是不知道你還有這等繪畫技藝,還真是個全才。”

朱元璋玩味的看著李餘。

“陛下,我就是個憨子。”李餘訕笑道。

“好,你就是個憨子,希望你能安心做一輩子憨子!”朱元璋意味深長道。

“當然!李餘從孃胎裡開始就是憨子。”

李餘笑著,衝朱元璋使了個眼色。

只要你不殺我,我從頭到腳都是憨子!

朱元璋回瞪李餘一眼。

只要你是憨子,我就不殺你!

在無聲的眼神交換中,朱元璋和李餘似乎達成了某種默契。

“哎,算了,咱和你一個憨子計較什麼。”

朱元璋莞爾一笑,隨手將費青歡愉圖遞給了毛驤。

在李餘目瞪口呆之中,毛驤隨手塞進自己的袖口之中。

臥槽!

李餘震驚了!

他恍若看到兩個小偷正當著自己的面轉移贓物。

“有意見?”朱元璋問道。

“報告陛下!沒有!根據‘十榮十恥’行為準則,只要陛下開心,李餘就開心!”

朱元璋嘴角抽了抽,“‘十榮十恥’記在心裡即可,不要說出來。”

“好的陛下!”

李餘眼看著朱元璋消氣了,眼睛一轉,走到了朱元璋身後,諂媚的給朱元璋捏起了肩膀。

“陛下,

沒什麼事了吧?如果沒事的話,我可以走了嗎?”

“這麼著急走?回去幹什麼?找你的花魁小娘子?”朱元璋冷笑連連。

“陛下,您知道我是個憨子,我一直把花魁當兄弟的!”李餘頓時大驚。

可不能讓陛下誤會了,不然自己的駙馬夢就破碎了!

朱元璋瞪了李餘一眼,話鋒一轉道。

“咱這裡有個難題,你幫咱看看,解決了就放你走。”

“解決不了呢?”李餘眼睛一轉反問道。

“你說呢?”

朱元璋給了李餘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李餘頓時兩股戰戰,原來憨子也是要又利用價值的,如果沒有還是會死。

陛下,可是我只是一個憨子啊。

“入夏以來河東八縣黃河氾濫,民不聊生,太子去賑災,如今已經過去兩月有餘,洪水不散,災民越來越多,你可有法?”朱元璋直入主題。

從朱元璋這段話裡,李餘準確的捕捉到了一個資訊,黃河氾濫太子督戰抗洪!

我說這兩次上朝怎麼都沒看到太子朱標呢,原來是去河東賑災去了啊。

作為歷史上地位最穩固的太子,朱標從小被朱元璋當做儲君培養,自己也爭氣,心懷仁慈,對上恭順對下仁慈,若無意外,朱標他日繼位,會將大明推上封建統治的又一個巔峰。

李餘敏銳的想到,朱元璋這是在鍛鍊兒子,朱標沒有軍功,這在以武立國的大明,會是一個軟肋。

朱元璋讓朱標去賑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為朱標積累威望。

賑災好,天下傳太子的美名。

只不過歷史記載洪武十一年河東道黃河大水勢不可擋,非一時可解。

歷史上同樣是太子朱標賑災,奈何並沒有收到朱元璋期望的效果,黃河水患之大超出了預判。

一直持續到秋闈,黃河水勢自己消亡後,這場洪災才停止。

所以這次太子賑災並沒有收到預想的威望。

“可有對策?”

朱元璋見李餘半天不開口問道。

“陛下,李餘是個憨子,太子殿下都……”

李餘說到半截見朱元璋臉色不善,頓時話鋒一轉道。

“陛下,可有河東八縣輿圖?”

朱元璋一揮手,毛驤將一張地圖送到李餘面前,並幫他展開。

李餘看著毛驤不停轉動的眼珠子,有種想要強行幫他固定住的衝動。

既然是對雞眼,眼珠子就好好的在角落裡待著唄,還亂轉悠個啥勁兒,弄得人強迫症都快犯了。

作為一個憂國憂民的歷史考究黨,前世李餘對歷史各個朝代的天災都進行過詳細的研究。

其中就包括洪武十一年,這場百年難遇的特大洪水。

後世一些專家在考究歷史文獻後,得出的結論是按照大明此時的狀況,太子朱標的對策已經算是很好的了。

畢竟古人沒有現代人的思維,很難跳出固有的思維圈子。

可是專家也給出了一個最合適的治理之法。

開山裂石!

黃河改道!

將黃河洪水引出河東!

李餘凝視著地圖,恨不得眼睛都貼在地圖上,可是仍然沒找到自己印象中的那座綿山餘脈。

這年代的地圖全靠手畫腳量不可能有後世那麼精確。

朱元璋眼見李餘神情專注的看著地圖,眼中露出一絲驚喜。

莫非這憨子真的有辦法?

李餘雖然膽大包天,但是透過這段時間李餘表現來看,他是有才的!

雖然之前只是抱著有棗沒棗打一杆的態度問李餘的,但是保不齊李餘還真就有治洪之法。

朱元璋開始期待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