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參加作文比賽
七零年代大美人[穿書 天麻蟲草花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張秋瑞回想鄧麗均釋出第一張粵語歌曲當中,沒有一首粵語歌是經典歌曲,第一張粵語歌曲賣出去不到五萬張,還不到白金唱片,第一張粵語專輯算是撲街了。
所以,這一世,張秋瑞直接助她登頂。
不錯,現在的鄧麗均還沒有到事業的巔峰,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是鄧麗君最紅的時候,她的歌聲遍及各地,被譽為“國際天王巨星”。
第一、二首,《千千厥歌》《夕陽之歌》。
這兩首歌是一曲兩詞,當年在香港樂壇掀起了巨大的波瀾,成為了無數人心中的經典。
當年兩張專輯同年釋出,一個賣出去二十萬張,一個賣出去三十多萬張。
雖然兩首歌的曲調相同,但它們的歌詞和演唱風格卻有所不同。
《千千闕歌》更加柔美抒情。
而《夕陽之歌》則更加有力量感和情感張力。
這兩首歌在當時都非常流行,成為了經典的粵語歌曲之一。
如果說《千幹闕歌》唱的是每一個人的當下情感、抑或往日情懷。
那麼《夕陽之歌》就表現得更沉重,屬於少數人的共鳴,不經歷,就不會明瞭。
《夕陽之歌》就像一杯烈酒,越來越醇厚。
這兩首歌的強弱,取決於你是處於年少懵懂的狀態,還是經歷了人生的跌宕起伏。
第三首歌《風的季節》。
這首歌曲以其優美的旋律和深刻的歌詞,旋律輕快自然,歌詞唯美,旋律優美,節奏明快,回味無窮,很適合鄧麗均的風格。
第四首歌《難得有情人》。
第五首歌《痴心換情深》。
第六首歌《初戀情人》。
第七首歌《一人有一個夢想》。
第八首歌《飄雪》。
第九首歌《晚風心裡吹》。
這九首歌加上之前《漫步人生路》剛好十首,能夠湊齊一張專輯了。
定下九首歌后,張秋瑞開始慢慢回憶詞,先把詞一一的寫下來,再根據記憶中的旋律,為每首歌配上合適的曲調。
一個晚上的時間就能夠搞定三首歌的詞曲,在作文比賽之前,張秋瑞徹底把九首歌給完成了。
並且在去星城參加作文比賽的早上,來到郵局,貼上郵票後,就把信給郵寄出去了。
這次,張秋瑞還給程淑芬寫了一封信,試探的問她,能不能夠幫她在香江出書,什麼價錢都好說,要是質量問題,報社或者出版社不透過的話,此事就此作罷了。
言辭之間,張秋瑞把自己的姿態放的很低。
。
“小姑這裡。”早上張秋瑞吃完早飯,率先出門去郵寄信去了,並未和張明琪一塊去車站的,她剛來到車站,就見大侄女朝自己招手的。
“秋瑞你怎麼來的這麼晚?你再不來我們就趕不上這趟車了。”王石邊說邊焦急地四處張望,彷彿下一秒車就要開走似的。
“李老師、周老師、唐老師,諸位同學對不住了,我今天有些鬧肚子,耽擱時間了,讓你們久等了。”張秋瑞上車,她朝明琪看了一眼,見明琪微不察覺的朝自己搖了搖頭後,張秋瑞心中頓時有數了。
知道明琪並未把自己一大早去郵局寄信的事情和別人,她隨意的找了一個理由。
“沒關係,車還沒開走的。抓緊扶手,車快要開走了。”李心見到張秋瑞來了之後,她頓時鬆了一口氣。
她還以為張秋瑞不打算參加這次作文比賽了。
“幸好你來了,不然你家李老師就要去找你了,找到你後,這趟車走了之後,打算坐下趟車和你一塊去星城育才高中的。
看來這次作文比賽,你們李老師很看好你的。”唐志看了一眼張秋瑞道。
“定不會讓李老師失望的。”張秋瑞眼中閃過自信。
“有信心就好。抓牢了。”
張秋瑞抓著扶手,隨著車啟動,她一搖一晃的,窗外的景色漸漸變得生動起來。
這次他們一中去參加作文比賽的,一班有六人,二班有三人,初二兩個班,各有六人,加上三個老師,一共十八人。
一路上顛顛簸簸的,還沒有位置坐,晃的張秋瑞有些頭暈,很不舒服。
她瞥了一眼坐在旁邊的張明琪,只見張明琪也正凝神望著窗外,似乎在思考著什麼。
“明琪,你在想什麼呢?”張秋瑞忍不住開口問道。
“小姑,我是在想會出什麼題目寫作文的。”張明琪轉過頭來,眼神中帶著幾分迷茫與期待。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盡力就好了。
比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你在這個比賽的過程當中,你收穫了什麼?有沒有成長,這才是最重要的。”張秋瑞拍了拍明琪的肩膀,緩解一下她的緊張的。
“秋瑞,我看我們這些人裡面,參加比賽的就屬你和王石兩人不緊張的。
王石來參加比賽,是為了玩,沒想過奪名次的。
而你往日成績就這麼好,寫的作文還時常拿來作為典範,你奪得名次的機會很大的。”一旁聽到她們說話的周潭插嘴道。
這一路上幾個人說說話,這時間不知不覺的流逝,很快就坐著車來到了星城的汽車站。
下車後,李心點完名後,兩個老師走在前面帶路,一位老師在後面走著,以防有人走丟或者落下。
走走停停,走了大概十來分鐘後,很快就來到了育才高中了。
育才高中的校門巍峨聳立,莊嚴而又不失活力,大門徹底開啟,時不時的有人進進出出的。
“走,先去公告欄,檢視你們考場和座位去。”等進入校內,周老師熟門熟路的帶著張秋瑞她們一行人往育才高中的公告欄走去。
此時,育才高中的公告欄已經聚集了不少學生,他們或踮起腳尖,或側著頭,努力地從密密麻麻的名單中尋找著自己的資訊。
周老師憑藉著豐富的經驗,很快就找到了張秋瑞她們所在考場的公告。
“張秋瑞,你在一考場二十三號,張明琪你在二考場十一號,王石你在五考場八號,周潭你在四號考場,十九號。
都記住自己的考場和考號了,大家就按照平時考試的發揮就是了。”周老師一邊看著公告,一邊大聲地宣讀著每個人的考場和座位號,確保每個人都聽清楚並記住了自己的考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