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來。”

“辛主編,我收到一篇非常好的小說稿件以及三首質量很高的詩歌。”謝雨敲響了主編的門,聽到主編叫進後,她推開門,手裡緊握著張秋瑞郵寄過來的文稿,臉上難掩興奮之色。

她快步走到辛主編的辦公桌前,輕輕地將文稿放在桌上,眼神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

辛招見謝雨這副模樣,她不由得放下了手中的筆,身體微微前傾。

她知道謝雨眼光獨到,對於文學作品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如果是一般的稿件,不會讓謝雨這麼興奮的,應該是這稿件超出了她的預期了。

“哦?是嗎?快讓我看看。這都小二十萬字了,一時半會也看不完。

等我看完了再說了。”辛主編的聲音中帶著一絲好奇與期待,她伸手拿起桌上的文稿,輕輕翻開小說稿件的第一頁,見有不少頁後,大概判斷了一下字數,知道沒有一個下午的時間,是看不完的。

“主編,投稿的小說,不僅僅是真實事件改編,還是我們本地人投稿的。”謝雨離開之前,扔下這話。

“我知道了。”辛招頭也沒有抬。

隨著閱讀的深入,她的眉頭時而緊鎖,時而舒展,眼神中透露出對故事情節的沉醉與思索。

這一看,就是兩個多小時。

期間,辦公室內靜悄悄的,只有翻動紙張的細微聲響,以及窗外偶爾傳來的鳥鳴,為這沉浸在閱讀的世界添了幾分生動。

此時‘咕咕’不適宜的響聲響起來了。

辛招不由得揉了揉眼睛,看了一眼桌上的鬧鐘,已經是下午兩點多了,她這才意識到自己的肚子已經在抗議。

她合上手中的稿件,輕輕嘆了口氣,眼神中既有滿足也有思索。

這篇小說,確實如謝雨所說,非常出色。

它不僅僅基於真實事件改編,更融入了作者深刻的思考和情感,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不自覺的沉浸進去,擔心主人翁的命運。

匆匆忙忙的吃完飯後,辛招拿起那三首詩歌,準備繼續審閱。

與小說不同,詩歌以它獨特的韻律和意境,給了她另一種完全不同的閱讀體驗。這三首詩歌,語言優美,情感真摯,每一首都像是一幅精美的畫卷,讓人沉醉其中,流連忘返。

直至下午五點多後,辛招這才完成稿件的審閱。

她靠在椅背上,閉上眼睛,心中充滿了感慨。這篇小說和這三首詩歌,都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讓她對本地文學創作者們的實力刮目相看。

“謝雨,我剛看完你推薦的小說和詩歌,真的很不錯。

特別是那篇小說,情節緊湊,人物鮮明,情感真摯,讓人印象深刻。

你回信給瀟湘晴空,我們雜誌社給予發表的。

你立刻排版、稽核、校正,爭取在這期的報刊連載這本小說和三首詩歌的。”辛招心中有決定後,她開啟辦公室門,聲音中帶著幾分讚賞的吩咐謝雨道。

“辛主編,這稿費如何算的?”謝雨高興的問道。

“詩歌一行七毛,小說千字三塊五塊了。”辛招沉吟了片刻,便定下了張秋瑞的稿費。

原本新人投稿的稿件,過了稽核要發表的話,基本上都是千字兩塊的,寫的極好,也都是千字三塊,給瀟湘晴空千字三塊五,這是看在投稿人是本地人的份上,多給我五毛錢。

“好,我這就回信去。”

張秋瑞的稿子被看中給與連載登刊,她也不知道。

在家裡面待了五天的時間,第六天也不打山之後,張文民還惦記著他們種植的蘑菇,和張秋瑞、明琪兩人一合計就決定在六號早上吃完早飯回縣上了。

“咦!你們怎麼今天就回來了?”一大早回到縣上租借的平房,餘洋看到他們三人有些驚訝,按照之前說的,他們三人應該明天才會回來。

張秋瑞笑著解釋道:“三嫂,我三哥惦記著咱們的蘑菇,怕它們在沒人照料的情況下出了什麼問題,所以就提前回來了。

還有,因為去年鬧災了,山裡頭的野獸少了,沒有收穫多少獵物,大隊就提前結束打山了,我們就回來了。

三嫂,這幾日就辛苦你過來幫忙了,這幾日這些蘑菇長勢如何?”

“第一批的蘑菇採摘了一次後,這幾日又長了一批出來,而且長的很快的,我看明日就能夠摘了。

第一批蘑菇也長成了,可以第一次採收了。

第三批蘑菇的話,長勢更是喜人的,不僅僅長的多,長的快的,也有老大的一朵,也能夠零零散散的採摘下來了。

我估摸著,這次採摘的蘑菇應該會有三十多斤的。”說道蘑菇的事情,餘洋的臉上洋溢著喜悅。

她領著張秋瑞、張文民和明琪走進蘑菇棚,那股淡淡的菌香瞬間包圍了他們,讓人精神為之一振。

“你們看,這一朵朵蘑菇,多像一把把小傘。”餘洋指著那些密密麻麻、形態各異的蘑菇,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張秋瑞仔細觀察著,發現這些蘑菇確實如餘洋所說,不僅數量可觀,而且品質上乘,每一朵都飽滿圓潤,色澤誘人。

“明日採摘下來,繼續拿到黑市賣嗎?後續等第三批蘑菇徹底的長成了,隔七天咱就能夠收上大幾十斤蘑菇下來,黑市怕會吃不下咱家的種下的蘑菇吧?”張文民想到這兒,頓時愁了起來。

“目前來說,縣上黑市能夠吃下咱種的蘑菇,後續越來越多,市場肯定會飽和,甚至還會拉低賣價的。

我的意思是,後續可以拉倒市裡面黑市去賣,市裡大,人口眾多,有錢也多,就喜歡吃這些稀罕玩意兒。

我想過了,咱們得逐步擴大銷售渠道,不能把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

縣上的黑市雖然暫時能消化我們的蘑菇產量,但長遠看,風險不小。一旦市場飽和,價格下滑,咱們辛苦種植的成果可就大打折扣了。

市裡面的黑市,確實是個值得嘗試的新方向。那裡人口密集,消費能力更強,對新鮮、獨特食材的需求也更大。咱們的蘑菇,無論是口感還是營養價值,都是上乘之選,絕對能在那裡找到一席之地。

不過,去市裡賣蘑菇,也得講究策略。

首先,得摸清楚那邊的市場行情,瞭解哪些品種更受歡迎,價格走勢如何。

我覺得,咱們可以先派個人去市裡探探路,摸摸底細。”張秋瑞也想過後續蘑菇售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