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楚國太子的娘呢?她明目張膽和男人一起,而且還從楚國跑到了秦國。
這在不知內幕的人看來,一定這對姦夫淫婦,戀情正酣呀。在楚國怕被楚王或者太子打攪,乾脆私奔了。
這樣一來,楚王,還有楚國太子,名聲能好嗎。
根據秦王推斷,這一次春申君一死,楚王估計也活不長了,太子熊悍會馬上繼位。
他就是新的楚王,他娘,和趙姬身份就徹底一樣了。王太后。
秦國的王太后,至少還在秦國,而楚國的王太后,卻私奔離開了楚國。天下人要笑話,肯定先笑話熊悍。
他是絕對的第一倒黴蛋,自己只能排第二。
第二名的壓力,比起第一名小的多了。
這樣一來,嬴政覺得自己面上頓時不那麼發燒了。我娘丟人,你娘更丟人。
他對於茅焦的才幹極為欣賞,在那麼危急的時刻,當機立斷綁回了楚國王后,這個決心不是一般人能下的。
此人可堪大任。
“茅焦,這件事不去提了。寡人有一件事,要你立刻去辦。”“陛下請講。”
“你請李嫣和秦煜,一起去咸陽最大的青樓,為他們接風洗塵。”嬴政還要踩踩李嫣。你是楚國王后,來了秦國,和姦夫一起去逛窯子。這樣熊悍的面子就丟到臺階下面去了,再也拾不起來。
不論從個人來說,還是從國家來說,這都是對秦國極為有好處的事。
這時候在青樓請客,並不是羞辱對方,這是非常正經的宴請。女人如財物,青樓就是女人多,那也就是財富多。
我拿這麼多財富請你,是看重你。
如果單獨請秦煜,自然毫無問題。秦煜在楚國就逛了青樓。
可是秦王要求茅焦連楚國王后一起請,這就是不太地道了。
但是現在李嫣不是以楚國王后身份來的秦國,她是以秦煜情人身份來的,這又讓這次宴請說的過去。
她想拒絕都很難找到藉口。
茅焦這時候已經徹底領會了秦王的精神。
“陛下,臣這就安排。”
奉旨逛青樓,無論在任何時空都是一件美差。
用著秦王的錢,自己在青樓享受,簡直不要太爽。
茅焦和秦煜一路上算是成為了不錯的朋友。秦煜認識的人本來就不多,他也沒什麼怪癖,而且他還要在秦國尋找和氏璧,所以對於茅焦伸出的友誼之手,他想都沒想就握住了。
朋友請客,自己當然要去。
只是茅焦也要宴請李嫣,這讓秦煜有點猶豫。
這場合,適合李嫣出現嗎?
李嫣多精明的一個人。嬴政打的什麼鬼主意,她一清二楚。
只看到咸陽這麼久——都三天了,秦王一直沒有出現在自己面前,她就知道事情不好辦。
正常來說,秦王起碼應該安排她住在王城中,這才是起碼的禮節。
現在既然嬴政不講禮,自己想講也沒處去講。
如果自己這次不去,以嬴政的黑心,還不知道以後會怎麼安排自己。
去就去。怕什麼。反正都到這個地步了,李嫣也豁出去了。
她本能的覺得自己是再也不可能回去楚國了。
來到秦國,自己給楚王和太子大大的丟了臉面。她自己也沒臉再回去。
那就只能抓緊秦煜這一根稻草了。你去哪,我去哪。
秦煜想不明白裡面的彎彎繞,畢竟他根本不是這個時代的人。
如果換成羋華在,羋華肯定會阻止李嫣去青樓,可是現在青龍做主,青龍也不懂這些。去就去唄,以前也不是沒去過。在青樓,秦煜還會寫詩作詞,好事呀。
烏鷺當然明白其中內幕,可是她的間諜身份讓她絕不會反對。
這樣又是烏鷺留下來看家,秦牧
煜帶著青龍和李嫣,來到了咸陽的最大的青樓:弄玉樓。
秦國和楚國,從青樓的命名也能看出兩地的民風不同。
楚國的鬼雄樓,名字取自屈原的《國殤》。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雖為脂粉之地,卻有男兒氣概。
秦國的弄玉樓,這倆字出自“弄玉吹簫”。
弄玉是秦穆公的女兒。天姿國色。不過弄玉吹簫,不是說這個公主會吹簫,是說她老公會吹簫。
用秦穆公女兒的名字,做青樓的名字,可見這時候秦國風氣多激進。
不畏王權——這是一個小小的體現。
也正因為秦國民風彪悍,所以才有了以後的不世偉業。
茅焦請秦煜,他一個人份量是不夠的。這次他搬來了秦國真正的重臣:蒙毅。
蒙毅家族自祖父以來,就是秦國重臣。如今蒙毅和蒙恬兄弟二人,都極得秦王器重。
蒙毅在內,輔佐秦王。
蒙恬在外,執掌軍隊。
這才是嬴政的鐵桿。
也只有蒙毅才有足夠的份量,代表秦王嬴政。
茅焦也是計算周密之人。他單獨請李嫣,多少有點羞辱對方,可是加上蒙毅就完全合適了。
蒙毅,就等於半個秦王。
秦王都來了,你來有什麼不合適的?
茅焦不是秦國人,他和李斯一樣,是草根階層,到處亂竄尋求出人頭地的機會。
這樣的人都是心思靈動之人。
有他在場,賓主很快就融洽起來。
他們從秦煜這一路的逃亡說開去,不知不覺得說起了蓬萊國。蒙毅對蓬萊,對秦煜,第一次有了直觀的瞭解。
秦煜也不動聲色的從蒙毅這裡瞭解了更多秦國的情況。
“秦先生弄出來這許多新奇之物,我都喜歡異常。不過我尤其喜歡其中一物,不知秦先生可猜得到?”
“是紙嗎?”秦煜試探著回答。
他覺得蒙毅這個人整體上還是偏向文官這方面。文官嗎,自然對文房四寶感興趣。
“這卻是先生猜錯了。蒙毅獨鍾情於馬鐙。”
馬鐙!聽到這裡,秦煜對秦國的瞭解更深一層。這樣一個文官,心裡想的都是軍事,難怪秦軍強大。
他在楚國搞出馬鐙這麼久,不論楚國三老還是春申君等人,都沒有特意詢問過自己馬鐙的事。
他們倒是私下仿製了一些,可是卻沒有人來請教過自己這件事物。
“秦先生,如果我所料不差,馬鐙應該是蓬萊騎兵的標準配置。有了馬鐙,戰爭就變得不同了。不知道秦先生可否教我,配備了馬鐙的騎兵,該如何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