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魚放下小賴頭,向包圍她和志姬的一眾人拱手抱拳道:“吾乃黃龍府馬小魚,伊乃韓國崔志姬!”

“小魚,你這是在說什麼嗎?”志姬小聲問。

“《三國演義》沒看過嗎?!‘我乃常山趙子龍,……’我老家東北黃龍府,就是岳飛那個‘直搗黃龍與諸君同飲爾’那個黃龍府……啊?沒聽過嗎?”

“哦,沒聽過,岳飛好像聽過,……,不過趙子龍不就是趙雲嘛!趙雲可是我們韓國人呢!”

“啊!呸!”聽到志姬的話小魚差點噴出一口老血!

可她那一“呸”可不要緊,剛剛雙方都有點鬆弛的氣氛一下子又緊張了起來。

“崔志姬,我告訴你,趙雲是中國的、中國的、中國的,跟韓國沒半毛錢關係,……等我回頭再跟你理論!”小魚低聲厲聲對志姬說。

瞬間,小魚又滿臉堆笑地對著圍著她倆的人群解釋道:“誤會!誤會!各位英雄好漢,內人心疼我家賴頭,哦,就是這頭小豬崽……可可愛愛那個……怕諸位看上我家賴頭,逮去燉肉,我說怎麼可能,各位各個都是綠林好漢,俠義之人……”

馬小魚口若懸河,說得對面的一眾人云裡霧裡。

說話間,一位長鬚長者走到人群中間,示意眾人放下棍棒,周圍大漢看到長者即自動退卻至長者的左右兩邊。

長者捻鬚端詳二人半晌,對她二人說:“汝等大漢子民否?”

“哦,他這是問我們是不是大漢子民,那他們應該是漢朝人嘍!……漢朝、劉邦、劉徹、劉弗陵、……哎,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小魚在頭腦中快速回憶自己看過的有關漢朝的歷史書籍。

“哎,老爺爺問我們話呢,你快回答啊!”志姬還聽不懂古文,不知道老爺爺在講什麼,看小魚半天沒反應,偷偷地用胳膊肘碰小魚。

“哦、哦、諾!諾!”小魚含糊的說。

長者繼續捻鬚道:“黃龍府在何處,莫不是匈奴之疆域,然觀爾之貌,非匈奴人也!”

小魚想:壞了,我老家那地方N多年前還真是匈奴地界兒!可我不是匈奴人,我是現代人,但是我也不能這麼跟你說呀,說了你也不信啊!

“吾等先祖皆為漢民,為匈奴所虜,充為奴隸,今方得逃脫。”小魚也不管自己的古文說得對不對,反正就大膽地說吧。

長者聽罷,微微點頭,不知向旁邊一位圓頭胖臉的中年隨從說了些什麼,那個隨從即走上前來,抱拳拱手說道:“小兄弟受驚矣,請隨吾等回村議事酬酢。”

說罷,即示意小魚和志姬跟他同往。

“小魚,他們要帶我們去哪裡啊!”

“沒事兒,看樣子不像是有敵意,先跟著走吧,就算是有敵意也沒辦法,到時候我們見機行事!”

兩人小聲嘀咕幾句,看隨從中有人不停打量她們,遂收聲緊隨隊伍。

兩人抱著賴頭跟著長者和眾隨從走了大概半個小時,漸漸的一條青石小路出現在眼前,順著青石小路是炊煙裊裊的茅舍、涓涓流淌的清溪。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

“這裡好美啊!”志姬忍不住感嘆。

“嗯,是啊!真是‘遠遠圍牆,隱隱茅堂’,美不勝收!”小魚也笑著說。

又走了一會兒,進入了村裡,小魚和志姬被帶到了村落正中位置的一間房子。走近了看,原來是土屋結構,比二人之前在烏呷村和呼噶村的茅屋氣派多了!

這土屋似乎是專門供村中議事會客的場所,內廳開闊,廳內有斗拱列柱。

廳堂正中是供主人坐的長桌,長桌的兩旁是給賓客坐的小桌。長桌和小桌配的都是獸皮席墊,漢朝一般的席墊的材質以竹、草、麻為主,這裡用獸皮估計是天氣寒冷的緣故吧。

長者居中而坐,示意小魚和志姬坐上坐,小魚明白這是對貴賓的禮遇。

幾人坐定,不多時,老人拍手,即有隨從端上酒菜,居然還有烤肉。

小魚和志姬已經多日沒有吃過正經的飯食了,更別說烤肉了,二人也不管什麼禮數不禮數了,狼吞虎嚥地大快朵頤!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這幾人邊吃邊聊,志姬因為聽不懂古文,索性不聽了,只管自己盡情享用美食。

長者和小魚雖然文白夾雜,但二人也大概能互相明白。

原來這老者姓姚,單名姚安,他的父親姚望,是李廣將軍舊部,是李將軍帳中幕僚。李將軍在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因漠北之戰中迷路延誤軍機,未能參戰,畏罪自殺。

李將軍生前同官軍同吃同住,愛兵如子,李將軍自殺後,朝廷恐將軍舊部起兵謀反,故將將軍的一眾舊部派往燕山漠北戍邊。

這些被派去戍邊的將士們都心有不甘,想輔佐李將軍的兒子李敢再創軍功,哪曾想李將軍自殺沒多久李敢即被霍去病射殺。

李敢死後,這些舊部曾一心想尋找機會輔佐李陵,但霍去病那時已官任大司馬,對李氏一脈多有介懷,令他們常駐邊陲不得反朝。

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攻打匈奴右賢王時受奸人所害,被迫投降匈奴,其母親、弟弟和妻子都被朝廷誅殺,唯李陵居匈奴20幾年,於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病死。

得知李陵投降匈奴後,姚望等李將軍生前舊部明白他們在軍中的日子怕是到頭了。

姚望等舊部年事已高,但仍等不到要他們返回大漢的軍令,他們明白,這是要他們老死邊疆!

這些軍中元老隨李將軍征戰一生,儘管沒得到國家的認可,但是老死邊疆也算是為國報效,沒什麼可抱怨的,這是軍人的責任。

可是當時軍中風氣日壞,軍中派系分立,巴結霍氏的一派對他們百般刁難,後來乾脆斷了他們的糧餉,讓他們在苦寒邊陲自生自滅。

一氣之下,姚望老爺子就帶著一眾願意跟隨他的兵士當了逃兵,幾經輾轉,才在這森林深處尋得這塊洞天福地。

這些兵士戎馬一生,最後有國難戍,有家難回,只想在此地自力更生,重建家園,永無戰爭,故給這裡取名為“太平村”。

從此他們在太平村開荒種地,繁衍後代,幾十年過去了,在他們辛勤的勞作下,這裡成了一片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