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兩人放了一下午紙鳶,好不自在。

等跑累了,便坐在溪邊玩起了打水漂。

柳魚一個小哥兒又哪裡是一個壯漢子的対手呢,李青山說讓他撒個嬌就讓他。柳魚偏不,站起來擼擼袖子勢要比李青山扔得遠。

等玩累了,瞧瞧四下無人,柳魚把頭靠在了李青山肩膀上。

李青山歪頭蹭蹭他發頂,抓起他的一隻手與他十指緊扣。

在十指緊扣的那一瞬間,柳魚彎起眼睛笑了,長舒了一口氣,同李青山說:“這樣的日子真好。”

而後又為鋪子開業準備了兩天,轉眼到了三月初六這日,李青山早起殺了兩頭豬。

其實他們如今手頭的錢都不夠收兩頭毛豬的,但三月到了,那三個學繡活的丫頭補齊了之前三個月的月錢,又交了三月一整月的。關老太太將自己得的這七百五十文錢全部給了他們,這樣他們手頭的銀錢一下就足了。

早起人們大多不愛吃大葷,割肉回去多是做午飯或晚飯用的。春日裡暖和,人們都起得早,上街早些,兩人便將現在鋪子每日的開張時間定在了辰時中(八點)左右,等冬日裡天冷了可再調整挪後一些。

一是加鹽裹黃泥醃製,二是鴨蛋沾酒後裹鹽醃製,三是將鴨蛋放進加入白酒的鹽水裡。不過這個鹽水,是叢春花自己琢磨出來的,額外加了一點八角、花椒等香料熬出來的汁水又放得鹽和白酒。

李青山挑著蛋黃比較多的那半個給柳魚,又將自己手裡那半個鹹鴨蛋的蛋黃戳下來給他,柳魚死活不要,捂著自己的餅和碗強調,“一人半個的。”

這樣,鹹鴨蛋裡的油就都流到了餅子上,一點也不浪費。

“那我吃白,你吃黃。”李青山說。

事實證明,第三個法子醃出來的味道最好,起沙流油,蛋白細嫩,蛋黃紅心透亮口感十分綿密,一點腥味也沒有。

鹹鴨蛋醃了已一月有餘,到了能吃得時候。前個兒三月三一過,叢春花就趕緊撈出來給一家人嚐了嚐。

柳魚眼睛微彎,歪頭問他:“誰不知道蛋黃好吃?”

不過這鹹鴨蛋配上白米粥味道實在是好,鹹香的蛋白蛋黃搭配上白粥的清淡,味道恰到好處。

辰時中鋪子要開門,李青山每日便得卯時(五點)起來殺豬,也虧得他現在殺豬的技術日益純熟了,一頭豬隻半個時辰就能收拾好,不然現在每天殺兩頭豬的話,覺還真不夠睡得。

且二月裡種下的那些小蔥已能吃了,柳魚早上烙得蔥油餅多放了很多小蔥葉進去,蔥香味十足,外皮咬起來脆脆的。抹點醬,捲上點脆嫩爽口的萵菜葉一中和,則更是美味。

叢春花是想說杜玉蘭的,之前她領著柳魚上門送涼粉時,杜玉蘭曾拿了一個鹹鴨蛋做回禮給她。

李青山筷子還戳著那半個蛋黃,他偏頭剛看了一眼叢春花和關老太太,兩人就趕緊捂著碗都擺手叫他自己吃。

李青山覺著有點可惜,一個鴨蛋,鴨蛋黃就這麼點。這樣可口精細的東西,叫他一個糙漢子吃了,總覺著有幾分心疼。

今個兒早上喝大米粥,柳魚又撈了兩個鹹鴨蛋煮了,沒開飯前都不敢切,生怕油都跑了。

李青山殺完豬,將騾子從騾棚裡牽出來,給它套上板車,又將殺好的豬肉都搬上板車後,用皂莢仔細洗了幾遍手去吃飯。

他還常說李青山幼稚呢,此刻也不知這樣的自己算什麼。

以她做廚子的經驗,結合她從老一輩那裡獲知的這些資訊。最終,三十個鴨蛋,她一共用了三個法子醃製。

她醃製之前問了好些村裡有經驗的人,叢大表哥的丫頭洗三那日她去吃席,還順道在叢家村也打聽了一下。

叢春花一邊用筷子抿鴨蛋放進嘴裡品嚐,一邊樂呵呵地自個兒誇自個兒道:“我做得這鹹鴨蛋可真好吃,比上次……”

等李青山落定,柳魚才剝了他們倆的那個鹹鴨蛋,然後放在李青山手裡的餅子上,用小刀從中間切開了。

這就是打定主意不要了,李青山無奈地覷了柳魚一眼,柳魚轉過頭下巴微微抬著,嘴角的笑意怎麼都壓不住,好似有幾分得意。

不過,話到嘴邊,她怕兒子聽見這名字不高興,又轉話道:“反正比外面賣得好吃!”

一家人都笑了,柳魚捧場,“娘做得就是很好吃!”

關老太太也說好吃,叫叢春花信心大增,“那之後就按這個法子做,在鋪子裡賣?”

柳魚點頭,笑了,“不過咱們手裡沒那麼多錢了,得等鋪子再賺些錢才行。”

他有信心能叫叢春花做得味道這樣好的鹹鴨蛋賣出去,但眼下鋪子的事都還沒理順呢,這事還得往後放一放。

“你說得対。”提起今日即將開業的鋪子來,叢春花又緊張起來,默唸:“阿彌陀佛,玉皇大帝保佑。”

吃過飯回屋,柳魚找了一身好點的衣裳給李青山換上。今日鋪子頭一天開業,得穿體面些,免得叫人看輕了。

春天的衣裳沒有盤扣了,但柳魚還是喜歡幫李青山打理衣著,他一邊幫李青山系著腰帶一邊道:“頭還得重新梳。”

也不知前面那麼多年是怎麼過來的,李青山自個兒梳髮,十次有八次都理不順溜,攏在一起就算完事了。

以前出攤能將就也就將就了,但今個日子特殊,某種意義上算是個新的開始,柳魚總想給他收拾齊整了。

今日是開業的頭一天,李青山和柳魚比往常起得早太多了。時間還足著呢,穿好衣裳後,李青山坐下,柳魚開始幫他梳頭。

他的頭髮粗硬很多,因著現在每次洗過頭後,柳魚都會摁著他,叫他耐心把頭髮梳順了再束上。所以頭髮順滑了許多,重新梳起來很快。

等梳好頭髮後,柳魚望著銅鏡中更加丰神俊朗的大狗子,莞爾一笑,彎腰從背後摟著李青山的脖頸,在他側臉上親了一口,道:“好看。”

李青山美得不行,偏過頭直蹭柳魚的鼻子。

柳魚會意,在他唇上親了兩口,問他:“李老闆準備好了嗎?”

這時節,地裡最緊要的活計就是種棉花了。

但一進三月好些人就已經在忙活,到今日已是三月初六了。好幾日了,就是地再多的人家(每十畝地才允許種半畝棉花),種棉花的活計也都忙得差不多了。

所以,村中人今日閒來無事,與李青山家關係不錯、有來往的,三三兩兩的約好要去縣城看看李青山和柳魚開得肉鋪子,給他們捧捧場,順道也在縣城轉轉,買點家裡缺得東西。

這些人都得步行,自是出發得早些,李青山和柳魚趕著騾車去縣城時,一路上遇見了好些熟人。

“哎,魚哥兒,這樣的大日子,你娘和你奶奶不去啊?”一路上,這些大娘嬸子見到騾車上只有他們兩個人,問得最多的便是這句話。

李青山勒著韁繩叫騾子走得慢了一點,柳魚笑著答話:“去,她們在官道上花錢坐得別人的騾車,就在我們後面。”

大娘嬸子順著他的話一看,還真是。李青山家這板車就是尋常他們村裡做農活常用的那種,可不似人家拉客的那種板車寬敞、大,往上放上兩個盛豬肉的大筐子,瞧著還有鐵鍋等雜七雜八的東西。騾子是還有勁兒能再拉得了兩個人,但板車太小,沒有插腳的地兒了。

她們嬉笑道:“等賺錢了,換個大的!”

鄉里鄉親這樣友善,柳魚臉上的笑意愈發深了,說:“那就借您吉言了。”

等柳魚他們到了鋪子,李大伯、李青江、李青河和大莊他們這些出發早腳力快的人不僅早到了鋪子把鞭掛上了,還不知從哪裡扯了塊紅布來把前鋪的牌匾先給遮上了。

“這是右邊油坊那戶人家提得,說這樣才有點噱頭吸引人,紅布也是他們借得。”

李青河說完,柳魚趕緊叫李青山切了兩斤上好的裡脊肉,他倆提著肉一起去了右邊的油坊。

前幾日修整鋪子時,李青山和柳魚已提著肉將左右兩邊的鄰居都拜訪過了。

左邊是一間酒肆,專賣些散酒,主人姓花,和叢春花差不多大的年紀。因著柳魚他們開的是肉鋪,肉和酒也算是相輔相成,能促進彼此的生意,是以這家待柳魚他們也是很和氣的。當日,柳魚他們送了肉,這家回送了一小壇米酒,也是很會辦事的人家。

說白了,都是做生意的人,只要鋪子賣得東西不衝突,面兒上肯定都能叫你過得去。畢竟,和氣生財嘛。

右邊就是今日借紅布給他們的油坊,主人也是漢子和夫郎的組合,有個二十四五。在這條街開鋪子的人中,已算是很年輕的了,油坊是剛從他們爹孃手裡接過來的。

漢子叫王大響,長得非常壯,人有些憨愣。夫郎叫張小方,人稱方哥兒,瘦的跟麻桿似的,人頗為麻利潑辣,日常口頭禪就是王大響你找抽是吧。

那日李青山和柳魚上門拜訪時,就恰好撞見了方哥兒摁著王大響腦袋扇他後背,場面一度非常尷尬。

那日是那日,今日上門送肉主要還是感謝人家的好心提點。

“哎呀,這算什麼啊?”柳魚長得好看,講話溫柔,又也是年輕的小哥兒。方哥兒対他非常有好感,已單方面拿柳魚當朋友了,他接過柳魚手頭的肉,轉頭衝著院子裡吼:“王大響,我不是叫你找鞭的嗎?你死哪去了?”

“鬼知道你放哪裡了!”王大響還嘴道。

這處的院子本就不大,他們還有倆娃,那屋裡的東西是堆的到處都是。

“你!”方哥兒剛想罵人,突想到柳魚還在這,要是叫柳魚覺著他是個脾氣不好的小哥兒不跟他做朋友就不好了。方哥兒強忍著將怒氣壓下去,轉頭笑著取了四十文錢給柳魚。

柳魚不要,方哥兒硬塞給了他,“哪有還沒開張就先送人的!”

“再說了,這是鋪子開業頭一天,我本也打算去捧個人場的。”

時辰快到了,柳魚他們得回自己的鋪子準備開業,方哥兒挽著柳魚胳膊送人出去,“咱們兩家鋪子就挨在一起,日子還長著呢。一點小忙,順手的事,別這麼客氣!”

柳魚緩緩點了點頭,心頭微暖,好似自打嫁給李青山,他運氣都變好了起來,遇到的都是好人。

而這個好人,在送柳魚和李青山回鋪子後,怒氣衝衝地折返回了自家鋪子,“王大響,你找抽是吧?”

在我未來的好朋友面前,如此下我面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