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兩個倭寇不再動彈,兄弟三人站在那裡氣喘吁吁,剛才這一場惡戰,幾乎耗盡了他們的體力。
過了好一會兒,常宏紳才說道:“倭寇確實厲害,這還是落單的兩個賊子,要是人多了,咱們根本抵擋不住!”
路時行說道:“是啊,也不知道這次來了多少倭寇?”
他們這些練過多年武術的人,在人數佔優的情況下,尚且勝得如此艱難,要是普通老百姓,那就只有捱打的份了。
果然,常宏士說道:“咱們要是普通的幾個書生,恐怕早就躺在地上了!”
是啊!
三人看著身上的血跡,又看了看倒在地上的兩個倭寇。
路時行彎腰,隨手從倭大的手裡拿出那把武士刀看了起來。
只見刀身閃著寒光,這時候太陽已經落下去了,月亮照在刀身上,反射著寒光,讓人不寒而慄。
刀身閃閃發光,用手輕輕一彈,竟能發出龍吟般的聲音。
“果真是一把好刀!”
老師在給他們講倭寇的時候,專門講過倭國的武士刀。
說是這種武士刀剛開始叫唐大刀,是仿照龍國唐朝時期的刀製造的。
刀刃長二尺左右,全部是用上好的精鋼製成,可切金斷玉,鋒利無比,且都是全手工打造。
很多武士視刀如命,不僅因為這是他們吃飯的傢伙,更重要的是,武士刀製造不易,維護保養更不易。
隔幾天就要塗抹一次精油防止生鏽,還要每天擦拭保養,可以說,保養刀的費用,都夠一個普通家庭僱傭一名傭人了。
想到這裡,路時行忽然想起一句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將來,也必須配備合適的兵器。
常宏紳也從地上把倭二的刀拿了出來,仔細觀看!
常宏士用腳踢了踢倭大的腰,嘴裡說道:“這兩倭寇挺能耐的啊!”
忽然就覺得腳被硌了一下,腰部居然硬邦邦的。
他彎下腰,藉著月光,解開了倭大腰間繫著的一個布囊,開啟一看,金光閃閃,裡面有金銀和其他值錢的寶貝,還有一個小瓶,裡面盛滿了不知名的液體。
這肯定是倭寇搶掠別人的東西,貴重物品他們帶到了身上。
但是,這瓶裡的東西是幹什麼的呢?
路時行不解!
常宏士罵道:“媽的,肯定是搶我們村民的!”
說完又踢了倭大的屍體一腳。
這時候,常宏紳也在倭二的身上找到了一個布囊,和倭大的一樣,裡面裝滿了金銀財寶。
同樣也有個裝滿液體的小瓶。
這時,路時行說道:“這都是不義之財,咱們拿回去吧,如果能找到失主最好,找不到的話就留作咱們的抗倭經費吧。”
經過這次和倭寇的接觸,他已經明白,要想戰勝倭寇,必須有充足的經費保障。
“嗯!”
“好的!”
常氏兄弟很快就把倭大倭二的屍身搜了個遍,除了那個布囊,在兜裡只發現幾兩碎銀。
這兩個倭寇怎麼也想不到,自已因為落了單,竟然沒有了返程的船票。
那一張舊船票,已登不上新的客船。
其實,從這一次開始,越來越多的倭寇,將開啟有來無往的歷史。
任他們搶掠欺凌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路時行把他們身上的刀鞘解下來,用倭大倭二的衣服,把刀身擦乾淨了。
這才把刀插入刀鞘。
他忽然想起來,布囊裡的小瓶,應該是武士刀的保養液。
他說道:“小瓶裡的東西應該是保養武士刀用的,你們可別弄灑了,咱們一定要研究透敵人的武器和招數,才能在今後的遭遇中取得勝利!”
常宏紳兄弟點了點頭,把兩個倭寇的屍身翻到溝裡,向前面的鎮上走去。
這時候,街上的店鋪家家都是大門緊閉,一片漆黑。
聽說來了倭寇,誰家還敢開門呢?
這可愁壞了路時行他們,弟兄三個現在是又累又餓,況且,他們只是三個半大的小夥子。
就在這個時候,常宏士喊道:“快看,那兒有燈光!”
月光下,他們順著常宏士的手指望過去,果然,一家名曰“高中”的客棧,二樓窗戶透出了亮光。
三人眼前一亮,振奮精神來到了這家客棧門外。
毫無例外,依然是大門緊閉。
常宏紳放下手裡的東西,開始拍門:“店家,開開門,我們是到應天府趕考的學生!”
沒人應聲!
接著,常宏紳又大力地拍門,大聲地說道:“店家,店家!我們是趕考回來的書生!”
過了良久,才聽到“吱溜”一聲,可能是裡面的內門開啟了。
有人在院子裡說道:“你們是趕考的書生?”
常宏紳說道:“是的!麻煩讓我們住一宿,明天一早就回去了,我們就是湖州的!”
他們透過門縫看到,店小二拿著一支蠟燭,和店家向門口走來。
店小二剛拆下來一片門板(那時候的大門都是一片一片木板插上去,然後用門閂抵住)。
就看到他們的身上都是血跡,店主和小二嚇得渾身發顫,連忙重新插上門板!
這個時候,路時行已經把胳膊伸進來了,他說道:“店家,我們不是強盜,剛才在小鎮外邊的路上,我們殺了兩個倭寇!”
店家和小二根本不信,這三個半大的孩子,還能殺了兩個倭寇?
怎麼可能?
店小二說道:“好漢,你們再去別的地方找找吧,我們這兒已經客滿了!”
路時行心想,客滿了?客滿你就不會開門了,你們這是不相信我們說的話。
他連忙把兩把武士刀扔了進去,說道:“店家,這是從倭寇身下卸下來的武士刀,不信你們看看!”
“我們真的是去應天府鄉試的書生,不過從小就開始習武,這才把兩個落單的倭寇給殺了!”
店家將信將疑,拾起地上的武士刀仔細觀看,同時問道:“你們真的殺了兩個倭寇?”
常宏士早就不耐煩了,說道:“那還有假?不信你們沿著大路往南走去,不出二里地的路邊溝裡,他們就在那兒晾著呢!”
店家知道,這些倭寇視武士刀為他的命根子。
常有“刀在人在”的說法,現在刀到了這幾個年輕人手裡,那人大機率是不在了。
店家想到這兒,連忙說道:“大俠,快請進,剛才差點冤枉你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