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吧,你沒事!”許晴聽了塗老么的話後沉思了一會兒:“你是看到了鬼火,但這不是普通的火,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應該是人煙。”

人煙是什麼?

趁著休息時,做工的所有人都圍在壩子裡聽許晴說話。

“人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是魂,只不是,那團火只是一個魂魄,它的落腳之處即是那個將死之人的所愛國情緒之地!”跑人涸不僅僅是在晚上能看到,有時候黃昏的時候更容易看見。

“你的意思是說,我們村會有人死去,然後葬在我看到鬼火落腳的那個地方?”塗老么怎麼覺得背脊發涼了呢:“這人會不會就是我?”

“呵呵,不會,你怎麼會看到自己的魂魄飛走!”許晴樂了:“一般來說,人煙起的方向沒人看得到,人煙落的地方也可能不只一隻看見!”

不是自己就好!塗老么緊張的心一下就鬆懈了不少。

“那么妹,知道是誰要死了嗎?”魂魄都去選了安葬之地了,那人肯定就是要死了!塗老么還是比較擔心:“會不會是我們家的人?”

“正常來說,你自己是看不到自己家的人的!”想了想許晴道:“你們家最近有沒有生病的人?”

搖搖頭!

“有沒有怨氣重的人?”

又搖頭!

“那就好,應該不是你們家!”許晴這樣說了,還是不放心:“這事兒,就你們知道就好了,畢竟是天機不可洩露,不要鬧得人心惶惶。或許將死之人不是你們趙家村的,而只是選擇了你們村安葬也是可能的。”

“這倒是,前些年就有一個外村的人葬在我們村。當時我們村長還說那是一塊風水寶地不讓葬,對方也是大手筆,挨家挨戶請我們吃飯,還送了禮,人情一到位最後就答應了。”塗老么一直在想,說不定還給村長封了一個大紅包呢!

關於人煙的事兒,在張家灣村是傳遍了,其實,在趙家村也在說。

“什麼鬼話!”李花兒卻是不信的:“我幹這行二十多年了,從來沒聽說過!”

所以說你本事不如么妹啊!趙家村的人卻是不屑,私下裡都在想會是誰大限將至。

“這可不好說,雖然在閰王那裡排了號,難免也有那身強力壯的來插隊呢!”有老婆婆對死倒看得很開:“我們這一大把年紀了,該死就死吧!”

她說的排號,自然是指按年齡來說的,人總要面對生老病死的!那插隊的人,卻是橫死的青壯年,比如趙蠻牛之類的。想想也是,生死由命,富貴在天,若就因為這樣的傳說天天猜測誰死,那豈不是累得慌。

“修房子挺累人的,好在明天就上樑了!”朱家的房子到了最重要的關頭了,朱木匠這次請了劉蓮的男人張木匠來主事兒。雖然自己是老木匠,但是不能自己給自己主事呀。

“爹,粑粑得買多少?”農村裡人上樑都有一個風俗,木工師傅站在高高的房樑上邊說著吉祥話邊向下面拋著糖果和粑粑。左鄰右舍和匠人幫工們來得越多主家越興旺。

“買十斤吧!”朱木匠還是很大方:“修房造屋,講的是一個吉利,一輩子就那麼一次!”想想自己也不容易。因為家窮,妻子偷偷帶了大女兒跟著貨郎跑了,既當爹又當娘將朱二娃和朱玲兒拉扯長大,如今總算是修新房子了。兒子又要娶新媳婦了,真是雙喜臨門啊!

“手拿主家一片綾,一丈三尺還有零,左拴三下增富貴,右拴三下點翰林。主家人財兩興旺,榮華富貴滿門庭。”張木匠站在高高的房樑上,邊給樑上訂著紅布邊唱著。

“唱得真好!”下面圍著看熱鬧的人道:“平日裡就只知道他們是木匠,沒想到這會兒和唱戲的一樣!”

“手端主家一杯酒,贊個天長與地久;手端主家二杯酒,榮華富貴代代有;手端主家三杯酒,子子孫孫封王侯。”禮儀很多,端過敬酒張木匠繼續高唱。難得朱木匠看得起自己,自然要給他做好了!

“手拿主家一隻雞,生得頭高尾又低;頭戴金冠霞佩錦,身穿五彩羽毛衣。此雞不是非凡之雞,東家老闆祭梁之雞!主家今日屋上樑,喜逢黃道降吉祥福星高照生光彩,金玉滿堂百事昌。”一道又一道的程式,次次不復雜,樣樣不能馬虎。

“快看,快看,朱二娃端了粑粑上去了!”劉蓮邊說邊扯了自己身前的圍腰向前篼著,還大聲喊道:“當家的,我在這兒!”

“哈哈哈,蓮嫂子,你可真不害臊,走後門啊!”自然有張家的堂妯娌們取笑著劉蓮。

“笨呀,你還不給你大哥說往這邊丟,這麼多人呢,看得過來啊!”劉蓮倒是無所謂:“這上樑的粑粑是喜物,吃了沾喜,一年到頭都喜洋洋的,不走黴運!”

“哎呀,大嫂,我也不往哪兒站了,就靠在你身邊!”鄭秀秀聽了這話往劉蓮身邊站了站,一張大大的布巾扯開了篼著:“大哥,看著點啊,別隻丟給大嫂一人了,如今我可是兩個人在吃呢,能吃!”

“哈哈哈,這兩妯娌還真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都一個德行!”鄭秀秀的話又引起了人群中的鬨笑。

許么妹站在壩子邊看著這熱鬧的一幕也很欣慰,其實她們哪是欠吃少食的人,不過是想給朱家增加一點人氣和熱鬧罷了。

“手拿粑粑拋向東,主家砌屋當富翁;老人撿吃得長壽,後生撿吃做英雄!”張木匠看著熱鬧的場面也是笑了,邊唱邊拋起了粑粑,還真如劉蓮所說,第一把抓著全都丟到了劉蓮那邊,卻不是劉蓮的圍腰裡,而是進了鄭秀秀面前的大布巾裡。不等眾人起鬨,又朝著前後左右的鄰居們丟了一把又一把。

“噢,搶粑粑了,沾朱家的喜氣嘍!”圍觀的人鬨笑著爭搶著,熱鬧異常!

“還別說,朱家雖然窮,但朱木匠大方!”看張木匠丟這麼多粑粑,許家三兄弟站在自家門前相互點頭,一家一屋當家人做事大方,必然是發家之象,他們對這門親事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