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世界。

一晃又過去半個多月。

這天,內閣首輔蘇星河求見,慕容覆在御書房接見了他。

“....請問陛下,大燕的科舉該如何實施?”

一番行禮之後,蘇星河道明瞭來意。

上半年結束了試行科舉制之後,朝廷重新制定了大燕新科舉制。

每個由各縣舉行童生試、各府舉行鄉試、各州舉行院試,最後則是三年一次的京師會試。

會試之後,再在皇宮大殿舉行一次殿試加賽,由皇帝親自主持,這樣一次完整的科舉才算是正式結束。

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

上次制度新科舉制時,大燕才剛剛統一東南亞半島,疆域面積455萬平方公里,人口3800萬。

半年之後的現在,大燕已經統一整個天龍世界的九州,疆域面積5.1億平方公里,人口接近6億。

而且。

大燕的格局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燕的三千四百八十名正式官員為二等貴族,享受先天境界、壽元三百等福利,遠非以往任何時期的官員可比。

換句話說,只要能成為正式官員,就能魚躍龍門,提升階層,成為高高在上的貴人。

那麼,半年前制定的新科舉制還沒來得及實施就不適用了。

眼看著已是洪武元年十月,馬上就要進入洪武二年,明年的新科舉又該如何實試,蘇星河實在拿不準,只能來請教皇帝陛下。

身為內閣首輔,他不得不提前考慮,未雨綢繆。

“科舉...”

慕容復眉頭一挑,沉默不語,開始考慮此事。

“朕打算改革教育制度,徹底廢除科舉制,推行三等公民義務新式教育。”

想到後世的教育方式,慕容復心中一動,有了主意。

“廢除科舉,改革教育?”

“請陛下指示!”

蘇星河深吸一口氣,露出不敢置信的神情。

但沒有聽到具體的改革方案,他也不敢明確提出反對。

“朕打算,我大燕的新式教育,預設為鎮立小學、縣立初中、府立高中、州立大學四級學制。”

慕容復說道:“小學為六年制,初中、高中和大學皆為三年制,共計十五年。”

“其中,小學、初中和高中為十二年義務教育,免收一切學雜費,一切開支由朝廷承擔。”

“只要是一等帝族、二等貴族和三等公民身份且年滿六週歲,無論男孩女孩,家長必須要將孩子送往附近的小學入學,任何人膽敢阻攔孩子入學,即違反大燕義務教育法,輕則判1-3年刑獄,重者貶為四等平民。”

“六歲入學,讀十二年的書,正好十八歲成年,到了高三時,再參加由朝廷組織的九州統一高考,成績優秀者可升入大學,落榜者可自行找工作、成家等。”

“對了,這樣一來,我大燕百姓的婚育年齡也得修改,無論男女皆年滿十八歲才能結婚,否則就視為違反大燕婚姻法,輕則判1-3年刑獄,重者貶為四等平民。”

慕容復計算過,整個大燕的前三等階層加起來也才一億多人,孩子的數量只佔到三成多點,大概也就四千萬人。

而這四千萬孩子裡,其中出生於富貴家庭的孩子僅有不到百萬人,其餘三千多萬全都是普通百姓家庭。

換句話說,若是不改革教育,這三千多萬孩子很難走進私塾和學堂的大門,長大後只能成為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

有句話說的好,教育乃百年大計,孩子才是未來!

正好蘇星河今天提出科舉改制,慕容復才想起來改革教育的事。

“十二年義務教育,改革教育,改革婚姻....”

“陛下,這步子是不是邁得太大了?”

蘇星河聽完,不由暗暗咂舌,遲疑了一下,委婉的反對道。

他明明只是想請示陛下,明年的科舉該如何舉行,誰知陛下竟要大刀闊斧的進行各方面改革!

“嗯?蘇卿認為不妥麼?有何不妥但說無妨,朕暫時只是有此想法,還未決定具體該如何實施。”

所謂一人計短、眾人計長,慕容復也不會蠻橫的一意孤行,還是要適當的聽取眾臣的建議。

後世的義務教育,在如今這一千年前的時代,會不會水土不服,這都是未知數。

“老臣不敢,只是有幾個小小的疑問。”

蘇星河哪裡敢表示不妥,跟陛下唱反調,嫌命長了吧?

“蘇卿但說無妨。”

慕容復微微頜首,示意道。

“是,老臣遵旨!”

“老臣認為,首先是學校的建設,如今三等公民散佈於九州各地,若是各鎮建立小學,各縣建立初中,這開支未免太大了。”

要知道,大燕九州之下有1468府、13695縣,至於鄉鎮,更是數以十萬為計。

若是每個鎮都要建一個小學學校,那得建十萬個小學了。

再每個縣建一個初中學校,也得建一萬多個初中。

而且。

中州和東州倒還好,兩州的百姓基本上是以三等公民為主,還有少量的四等平民。

在這兩個州的縣鎮建小學和初中學校,那眾多孩子的數量基本上能滿足入學,建學校也是應有之理。

可其餘七州的三等公民太少,甚至有些縣僅有百來名三等公民,孩子自然更少。

若為了這麼寥寥幾個孩子,就建一所小學和初中學校,那也太浪費人力物力了!

“其次,男女七歲不同席,若男女混學,未免有傷風化,請陛下明鑑!”

一千年前的時代,可和後世不一樣,男女大防是很一個嚴肅的話題。

若處理不好,那非得出大亂子不可!

“而且,如此多的學校和學生,卻沒有足夠多的先生!”

天下讀書人數量本就不多,之前還被陛下殺了一大批。

想湊夠這麼多學校的教書先生,簡直難如登天!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為何要實施十五年制新式教育,敢問陛下可有何深意?”

說罷,蘇星河躬身,深深的一禮。

“嗯,除了這四個問題,蘇卿還有其他問題嗎?”

慕容復聞言,思索片刻後便有了應對之策。

“請陛下明鑑!”

蘇星河一動不動。

“蘇卿且平身,朕逐一為你解答。”

慕容復擺了擺手,說道:“朕先回答實施十五年制全民教育的具體意義吧!”

“全民教育的根本用意,是為朝廷挑選人才,或者說是挑選候補官員。”

“目前的大燕,有三千四百餘名正式官員,有兩萬餘名輔官,這個數量是遠遠不夠的。”

“大燕疆域幅員遼闊,僅僅不到三萬名官員哪裡夠?朕預計最少需要十萬名官員!”

見蘇星河欲出言反對,慕容復接著說道:“蘇卿你先聽朕說完,朕所說的十萬名官員,並非全都是正式官員。”

“正式官員皆為二等貴族,享受先天境實力和三百年壽元的福利,朕不會肆意擴充二等貴族的人數。”

“朕的意思是,每五年一次考評所有官員的能力、政績、風評等綜合能力,其考評成績分為三檔。”

“考評成績優秀者予以嘉獎,若是正式官員,則予以升職;若是輔官,則提升為二等貴族。”

“考評成績合格者,暫不處理,或留任察看,以觀後效。”

“考評成績不合格者,第一次嚴厲批評,第二次降職降薪,第三次奪職為白身。”

“但提升為二等貴族的人數應當嚴格控制,每五年僅有五個名額。”

“唯有讓官員看到晉升的希望,他們才有動力和競爭,能者上、庸者下。”

“話題回到新式教育!”

“唯有實行所有三等公民範圍內的全民教育,才能從億萬公民裡優中選優,才有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進入官場,才能達到朕之前所說保持官場競爭的最終目的。”

“想要達到這一目的,絕非被文人士紳所壟斷的老式科舉制能達成!”

“蘇卿你想想看,經過十二年教育的層層篩選,已經能從一億多公民之中區分出到底是人才還是庸才。”

“再經過高考這一大關卡的篩選,庸才自然落選,優秀者才能進入大學,接受三年大學的系統教育。”

“大學畢業後自動擁有候補官員的身份,再由朝廷進行篩選,授予合適的官職,從而進入官場。”

“從低品階的官職做起,每五年一次考評,能者上、庸者下,能脫穎而出者,無一不是人中龍鳳。”

“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

身為大燕皇帝,慕容復實施新式教育的目的,從來就不是為了給百姓開智明智。

所謂屁股決定腦袋,他考慮的是官員的更新換代問題!

目前,二等貴族有接近三千五百人,人人都有三百年壽元。

但三百年之後呢,等這批人死去,誰來接替?

因此。

思慮良久,慕容復才會決定在大燕九州全境實行十五年制新式教育。

其一,源源不斷的新人進入官場,刺激所有官員們的良性競爭,避免官場僵化。

其二,老式的科舉制被文人士紳所壟斷,人數眾多的百姓卻沒有受教育且當官的資格,這對大燕來說可是巨大的損失。

最後,每五年考評發放出五個晉升為二等貴族名額,既能源源不斷的更換老牌二等貴族,更能刺激所有新老輔官的動力。

“原來如此,陛下聖明,老臣受教!”

蘇星河恍然大悟,不由露出敬佩之情。

“其次是蘇卿你說的各地建校問題,朕認為應當因地制宜,而非全盤生搬硬套。”

“朝廷在建學校之前,就應當事先調查清楚,該地區的適齡學子的數量。”

“適齡學子數量多的縣鎮,就建一所面積更大、教室數量多的學校,以便接納所有學子入學。”

“若人口稀少的地方,就建一所面積更小,教室數量少的學校,以保障所有學子皆能入學。”

“就拿京師來說,適齡學子有近萬人,難道讓這些人擠到一起不成?應當建立數所小學分流,如京師一小、京師二小、京師三小等等。”

“拿其餘七州來說,各縣的適齡三等公民學子寥寥無幾,難道也建一所能容納數百人的小學不成?朝廷應當因地制宜,只需一間教室,一名教師先生,也就足夠了。”

就和後世一個道理,有些山區的小學僅有不到十名學生,只要一個教室就能容納得下,建一所幾百人規模的小學,這不是妥妥的浪費資源麼?

而繁華的大城市裡,學生數量數以萬計,建一所學校肯定不夠,那就多建幾所,學校的規模也要最大化,以此進行分流。

“陛下聖明,是老臣糊塗。”

有如當頭棒喝般,蘇星河瞬間就明白過來。

“接著是男女大防問題,這倒也簡單。”

慕容復擺了擺手,繼續解釋道:“小學的孩子,最大的也才十二歲,還未成熟,沒有男女觀念,男女混學倒是無傷大雅。”

“但到了初中,就要分出男校和女校,這樣就能避免蘇卿所說的有傷風化問題。”

“雖說年輕人青春懵懂,對異性生出好感是人之常情,但學生們的責任是念書,而非談情說愛。”

“不過,大學倒是可以不用分男校女校,學生們已成年,若是互有好感,哪怕結婚成家也無妨,蘇卿覺得呢?”

有一說一,慕容復一直覺得,民國時期的男校女校制度挺不錯的。

既能讓女子也有資格接受教育,又能避免男女大防的道德問題。

可惜,這樣的制度到了後世居然棄用了。

學生們天天不學好,只想著談戀愛,初中生懷孕的醜聞也是層出不窮。

“小學不分校,初中和高中分校,大學再合流?”

蘇星河沉吟片刻,覺得這倒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對於女子為官,大燕早有先例,蘇星河倒也是不覺得意外,更沒有提出反對。

但是,女官皆在皇宮內廷任職,如輔助皇后管理後宮各項事務的尚宮、安排並教授宮中禮儀的尚儀、安排皇室起居和食膳的尚居等官職皆為女官。

女官和外朝官員的官職品階相同,也是九品到一品不等,地位和俸祿也和外朝官員相同。

雖然女官們的主要活動範圍在皇宮大內,但對於輔佐皇后管理宮廷事務等各方面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只不過,對於女官的要求比外朝官員更為嚴格,容貌、學識和才藝方面皆是優中選優。

“還有蘇卿所說缺少教書先生的問題,這也絕非難事。”

喝了一口茶潤喉,慕容復接著說道:“蘇卿莫非忘了我大燕將士不成?”

自從大燕建立,慕容復就建立了大燕皇家軍校,大燕將士就不再是以前大字不識一個的大頭兵。

一批又一批皇家軍校生畢業且入伍,擔任軍中的中低層軍官,再將文化和武功再傳授給軍中將士。

如今三年過去,百萬大燕將士早已脫胎換骨,不僅武功精湛,且有學識文化。

大燕將士絕對能夠勝任九州各地學校的教書先生之職,隨便挑選十萬人退伍,就可解決教師不足的問題。

“大燕將士,啊,是老臣糊塗了,陛下聖明。”

蘇星河心中猛然一驚,他差點忘了還有大燕將士。

“嗯,四個難題都解決了,蘇卿可還有疑問?”

慕容復問道。

“陛下聖明,老臣再無疑問!”

蘇星河躬身一禮,心悅誠服。

“好,那就按朕說的去辦,內閣儘管商議各項事情的細節安排,若需軍方配合,你自己去找軍機處商議。”

慕容復擺了擺手,當起了甩手掌櫃,說道:“等你們拿出最終的章程,再交由朕稽核批准!”

“朕只有一個要求,初中和高中可以暫且延緩,但各鄉鎮小學儘快在洪武二年正月底之前建好,以便於洪武二年二月各小學正式開學,招收學生入學。”

“至於教材和課程的安排,內閣先組織一批學者討論,或者明文天下,讓天下人商議,或許民間有遺賢呢,對吧。”

“哦還有,學生們不僅要學習文化知識,還需要練武,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朕希望大燕學子們一個個都能文武雙全,可不能教出只會讀書的書呆子!”

當皇帝就是爽,他只要提出要求,具體的事務安排問題,全都交由官員們去搞定。

若是皇帝事事親歷親為、事必躬親,那還要當官的幹什麼?

“是,老臣遵旨!”

蘇星河心中暗歎一聲,教育改革、婚姻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絲毫馬虎不得。

還有各地建立學校、人員安排、經費開支、教師安排、教材安排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都要考慮周全。

得,回去又得內閣全體人員通宵熬夜了。

他臉上絲毫不顯,躬身領旨。

“你還有其他事嗎,沒事的話就退下吧。”

慕容復擺了擺手。

“老臣告退!”

蘇星河躬身一禮後,緩步退出御書房。

...

隨後。

慕容復伸了個懶腰,心念一動,進入本源天地。

就在剛剛,他突然收到1100毫本源之力,想來應該是由朱元璋或嶽不群貢獻而來!

進入本源天地一看,竟有二十多人。

五位夫人還有三位新人都來齊了,還各自帶了臨時城員進來。

黃蓉帶著姐弟仨以及黃藥師,朱媺娖帶著慕容旭和朱由檢;

婠婠帶著祝玉妍,呂家姐妹帶來了呂公和秦始皇;

林九帶了秋生和文才,朱元璋帶了朱標、馬皇后和朱雄英;

嶽不群帶了甯中則、嶽靈姍和正德皇帝朱厚照。

眾人分為幾個陣營,朱家的幾位皇帝湊在了一起,慕容復的幾位夫人湊在一起,林九師徒和嶽不群等人湊在一起,秦始皇和黃藥師湊在一起。

有說有笑,熱鬧得很。

“咱聽界主說過你小子的事,你小子有一個好女兒啊。”

朱元璋拍了拍朱由檢的肩膀,本來他是想將朱由檢這個不孝子孫海扁一頓的。

但突然發現朱由檢的氣息極為凝練,起碼打通一條奇脈,比他這位剛剛蘊氣成功的太祖可強多了。

而且,朱由檢還是界主的老丈人之一,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

無奈之下,老朱只好放棄了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

“太祖爺過譽了,晚輩也是幸運而已。”

躬著腰的朱由檢滿臉激動,他哪知道老朱竟想扁他一頓,心裡只有對太祖的崇敬。

“太祖爺,我呢,晚輩可崇拜您了。”

朱厚照擠了過來,一副太祖快誇獎我的表情。

“咱也聽界主提起過你小子,想法是不錯,但手段嫩稚了一點,掌握了兵權之後,就該狠下殺心,狠狠的殺上一批文人,他們就老實了。”

朱元璋看著面容稍顯稚氣的朱厚照,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這些文人都是賤皮子,記吃不記打,就要時不時的敲打一二。”

“行了,你們倆既然有幸進入本源天地,又曾得到界主的幫助,我大明定然會更加興盛。”

看了兩位兒孫輩的皇帝一眼,朱元璋掃視一週,見到遠處身穿黑色龍袍的始皇帝,對眾人說道:“走,隨咱去見見秦始皇。”

“是。”

眾人齊齊回應,跟著老朱一起,朝秦始皇等人所在的地方走去。

“咱是後世大明皇帝朱重八,見過始皇帝。”

朱元璋朝著嬴政拱了拱手,態度比較隨意,算不上恭敬。

實際上,朱元璋是看不起秦始皇的,也不認可他的。

《明太祖實錄・卷十七》記載,太祖讓大臣收集古往今來的無道之群的行為事蹟進行專門記錄,其中就包括夏桀、商紂、秦始皇、隋煬帝等人。

而且,朱元璋認為歷代帝王開創基業,有功於百姓,興建帝王廟進行祭祀之時,也將秦始皇排除,他認為秦始皇橫徵暴斂、德有虧。

這是因為朱元璋出身底層,且歷朝歷代對秦始皇皆是批評為主,固有的暴君印象深入人心。

“寡人聽說過你,後世皇帝之中你算是比較特殊的一位,從底層平民起家,能成為九五至尊,了不起!”

老實說,嬴政現在還有點懵,主要是今天的經歷太過離奇。

先是得到呂家姐妹的邀請,進入本源天地,又見到了來自不同時代的人。

然後,他認識的洪武皇帝竟是本源天地之主,又從眾人的交談中知曉了朱家皇帝的存在,知曉大明是最後一個漢人王朝。

不和親、不賠款、不稱臣、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此刻,見朱元璋帶著朱家皇帝們過來,對於有骨氣的皇帝,嬴政的心情還是比較不錯的。

“咱以前不喜歡你,橫徵暴斂,百姓何辜!”

朱元璋直言不諱,回道:“不過,功是功,過是過,始皇你統一六國,廢分封、設郡縣、書同文、車同軌,北擊匈奴、南征百越,這等豐功偉績不容抹殺。”

“就衝你的功績,咱這後世皇帝就該向你行禮。”

“來,我朱家皇帝都隨咱給始皇帝鞠一躬。”

說罷,朱元璋認真的朝嬴政躬身一禮,朱厚照和朱由檢也跟著躬身行禮。

“呵呵,朱皇帝你這人很有意思,真性情,不做作。”

嬴政躬身還了一禮,笑著說道:“寡人開始有點喜歡你了。”

大家都是皇帝,身份平等,對方行禮,他就該還禮。

“別,你可別喜歡咱,咱不喜歡男人,咱喜歡娘們。”

朱元璋擺了擺手,滿臉厭惡的說道。

“哈哈,寡人也不喜歡男人。”

嬴政爽朗的一笑。

人就是這麼奇怪,有的人明明是第一次相識,卻有如多年老友般。

朱元璋和嬴政就是如此,兩人不約而同生出一股惺惺相惜之感。

“師父,這就是那位仙人的仙境嗎,這也太不可思議了吧。”

秋生眼珠子滴溜溜轉動,打量著來自不同時代的人,驚訝的說道。

“秋生,你打我一下,我看看是不是在做夢。”

文才更是一臉茫然,眼神呆滯。

“啪。”

秋生狠狠一巴掌拍在文才的臉上,文才當場跳了起來。

“你打我這麼重幹嘛?”

臉上一個通紅的巴掌印,文才痛得眼淚都出來了。

“是你自己讓我打的,怪我咯?”

秋生聳了聳肩,滿臉無辜。

“嘻嘻。”

見他們師兄弟打鬧,嶽靈姍不由掩嘴輕笑。

“咳咳。”

嶽不群輕咳一聲,制止了她。

這多不禮貌啊!

“好了,你們給我消停一點。”

林九臉上也掛不住,這對活寶徒弟真給他丟臉。

“哎,小道教徒無方,讓嶽兄見笑了。”

隨後,林九滿臉尷尬的朝嶽不群說道。

“道長客氣了,晚輩的徒弟也差不多,難以管束啊!”

嶽不群搖了搖頭,一副感同身受的表情。

“本源天地裡的人是越來越多了,天南地北、古今皆有。”

黃蓉抱著慕容霜,笑吟吟的對朱媺娖等人說道。

“誰能想到,我朝太祖能和始皇帝面對面,談笑風生呢。”

朱媺娖懷裡抱著慕容旭,笑著回道。

“也就是楊廣死的早,要不然,他見了始皇帝,應該比較激動。”

婠婠笑道,她記得楊廣很推崇始皇帝,一直想和始皇帝比肩。

可惜,他有始皇帝的心,卻沒有始皇帝的命,導致隋朝亡於他之手。

不過從這一點上來看,隋朝和秦朝還是很像的,都是二世而亡。

“怎麼,若是楊廣沒死,婠婠姐姐還想將他拉進來?”

呂雉笑問道。

“那倒不會,我就這麼一說。”

婠婠擺了擺手。

呂素帶著慕容雪和慕容哲姐弟倆,聽著姐妹們的談話,笑了笑沒有插嘴。

“不過,本源天地的人越多,對咱們越有好處。”

朱媺娖傳音入秘,和一眾姐妹們說道。

“這轉眼的功夫,我們又得到了550毫本源獎勵。”

黃蓉回道:“復哥哥得到的更多。”

“夫君越強大,我們姐妹就越安全。”

婠婠微微點頭。

“說到良人,他怎麼還沒進來?”

呂雉疑惑不已。

“得到本源獎勵,復哥哥應該快進來了吧。”

黃蓉話音一落,就見一道光芒閃過,慕容復的身影出現在本源天地。

“見過界主。”

“界主來了。”

“復哥哥!”

“爹爹。”

“賢婿。”

見著慕容復進來,眾人紛紛行禮,和他打招呼。

“界主,這是嶽某的女兒靈姍,嶽某帶她來見見世面。”

嶽不群拉著女兒來到慕容復身前,滿臉笑容的介紹,隨後又低聲對女兒說道:“靈姍,快叫人。”

???

朱元璋和林九眼皮子一跳,好你個嶽不群,竟想做界主的岳父?

兄弟和你心連心,你和兄弟動腦筋?

有這種好事,怎麼不先和兄弟們說上一聲?

朱元璋心裡極為後悔,早知如此,就該把大女兒朱鏡靜帶過來了。

林九心裡也在琢磨,要不要將任婷婷收為徒弟,再送給界主暖被窩?

“小女子嶽靈姍,拜見界主。”

嶽靈姍臉色微紅,抱拳一禮,英姿颯爽。

“哦,嶽姑娘不用多禮。”

慕容復臉色平靜的回了一句,對嶽不群的做法不予置評。

“歡迎諸位的到來。”

而後看向眾人,目光掃視一週,逐一點頭回應。

“蓉兒九兒,你們帶岳丈和各位朋友去戰神殿瞧瞧。”

安排五位夫人帶黃老邪、朱由檢、呂公、秦始皇等臨時城員去參觀戰神殿。

“老朱、林道長、嶽掌門,咱們聊聊。”

朝著朱元璋、林九和嶽不群招了招手。

“好的,爹爹還有諸位朋友請隨我來,我帶大家去參悟〈戰神圖錄〉。”

黃蓉點了點頭,深深的看了嶽靈姍一眼,帶著一眾臨時城員們去往旁邊的戰神殿。

“界主,咱老朱覺得,嶽掌門這種做法很不地道,應該要狠狠批評!”

待眾人一走,朱元璋瞪了嶽不群一眼,吹鬍子瞪眼的說道。

“不過,如果界主喜歡的話,咱老朱的大公主也到了適婚的年齡,不知界主意下如何?”

但轉頭看向慕容復時,老朱的一張老臉笑出了花兒。

“界主去過小道的世界,我任家鎮首富的千金任婷婷,不知界主可有印象。”

林九一聽,好傢伙,你們都這麼不要臉是吧,那我也不能落後於人啊。

“行了,什麼亂七八糟的,我像這麼好色的人嗎?一個個的,都幾十歲了,我都為你們感到害羞。”

慕容覆沒好氣的瞪了他們三人一眼,拒絕道:“以後不許這樣了,再有下次,可沒這麼好說話。”

“不敢不敢。”

嶽不群和朱元璋、林九連忙搖頭,只好打消了心中的小心思。

“說正事。”

“我看老朱和老嶽你倆都好像大變模樣,是不是完成了改變天地大勢的任務?”

慕容復仔細瞧著三人,發現嶽不群的實力有所提升,資質也被提升到了常人的5倍,朱元璋也蘊氣成功了,資質被提升到了常人的6倍。

“哈哈,咱回去之後就開始整頓吏治,狠狠殺了一批前朝官吏和江南士紳,借鑑界主的各項制度進行改革,再將皇位傳給標兒,終於改變了天地大勢。”

朱元璋率先說道:“而且標兒蘊氣成功,讓咱一次性獲得600毫本源獎勵,咱用來提升資質成常人的6倍,可算是蘊氣成功,成了正式武者。”

思來想去,朱元璋還是將皇位傳給了朱標。

精心培養了這麼多年的好大兒竟然沒有當皇帝,老朱心如刀割。

他不想出現任何意外,為穩妥起見,還是決定退位,自己當了太上皇。

終於,就在朱標登基典禮落成的那一天,朱元璋的諸天令傳來資訊,成功改變天地大勢,獲得500毫本源獎勵。

“晚輩得林道長相助,去京師見了正德皇帝,然後由林道長出手震懾,再進行了一系列和太祖皇帝類似的操作,終於成功改變天地大勢,晚輩和林道長同樣獲得500毫本源獎勵。”

朱元璋說完,嶽不群也接著說道:“得到獎勵之後,晚輩提升資質為常人5倍,修煉速度如飛,想來用不了多久,就能突破後天境與先天境的桎梏,晉升先天境界。”

慕容復聞言,心神連結諸天寶珠,詢問一番,再結合二人所說,終於明白他們為何能改變天地大勢。

改變制度只是一方面的因素,朱元璋傳位給朱標,嶽不群和朱厚照的合作,這才是二人成功的關鍵。

拿朱元璋來說,他傳位給朱標,且有著六倍於常人的資質,有生之年有望晉階先天之境。

而能活一百五十歲的朱元璋,皇位又傳給了朱標,勢必會改變明初的未來,天地大勢也就隨之改變。

笑傲世界也是同樣的道理,先有林九的一番大殺特殺,再有嶽不群的照拂,那麼只要朱厚照不溺水而亡,明朝中後期的未來也就隨之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