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機處。

無崖子和巫行雲答應坐鎮一方之後,慕容復帶著他倆來到了軍機處。

喬峰、鄧百川、公冶乾、包不同、風波惡等,包括今日被授爵授勳的軍方將領,盡數等候於此。

“臣等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待慕容復走進軍機處,眾人齊齊起身行禮。

“無需多禮,諸卿平身。”

慕容復坐到主位上,擺了擺手。

“朕給諸位介紹一下,這二位皆是宗師境強者,乃是朕的師姐巫行雲、師兄無崖子。”

隨後,命小吏搬來兩把椅子,放在主位的下方,給無崖子和巫行雲坐下。

“宗師境的強者有多強,朕就不多介紹了,想必諸位心中有數。”

“大燕的版圖已輻射東南半島,京師偏於東部,不利於統治全境。”

“因此,朕請師姐師兄出山入仕,替朕坐鎮一方,以震懾宵小。”

“朕欲拜他們二位為軍機大臣,諸位有何意見?”

眾人聞言,皆是心中一驚。

宗師境強者的厲害之處,他們皆是有目共睹。

此前滅吳哥、蒲甘兩國之戰,陛下大發神威,一人能抵十萬師。

想不到陛下的師兄師姐皆是宗師,並替陛下坐鎮一方,這可真是大燕之福、社稷之幸!

“臣等遵旨!”

他們哪裡會有意見,高興還來不及呢,當即齊齊遵旨。

“末將見過上官!”

隨後又朝無崖子和巫行雲躬身,以下屬之禮拜見上官。

“諸位請起,我等同朝為官,還望諸位日後多多照應。”

巫行雲沒有說話,無崖子看了她一眼後,淡淡的開口應道。

“巫行雲師姐坐鎮南方的吳哥城,無崖子師兄坐鎮西部的蒲甘城。”

見有人眼中露出疑惑,似是不明白坐鎮一方的意思,慕容復解釋道:“他們平時潛修,並不插手具體軍務,但有統管軍政之權、節制屬地軍區所有兵馬之權。”

“若發生戰事或叛亂,他們有權下令施行全城軍管,併成為軍中第一總指揮鎮壓叛亂,任何人都不得違抗。”

總的來說,無崖子和巫行雲的權力相當於漢代的刺史,可節制軍政大權。

但又不屬常職,平時若無戰事,他們不插手具體軍務,除非發生戰事或叛亂。

慕容復也是經過多番考量,才會這樣設定。

他也不怕無崖子和巫行雲兩人擅權,他倆對權力沒有太大的興趣。

哪怕真的有那一天,以慕容復的實力,也可輕鬆將兩人鎮壓。

“陛下,如此一來,是否要重新調整八大軍區的防禦範圍?”

聞言,喬峰站了起來,恭敬的問道。

“不錯,朕此次召開軍機會議,也有此意。”

慕容復微微頜首,說道:“取堪輿圖!”

小吏聞言,連忙取來大燕全境堪輿圖。

“朕的意思是,將蒲甘、吳哥兩國十八萬降兵打散到八大軍區,再重組為三大軍區。”

他指著地圖上的升龍城、蒲甘城、吳哥城,三座大城呈三角形,輻射大燕全境。

“第一軍區,以京師為核心,輻射大燕東部一帶,由朕親自統領。”

“第二大軍區,以吳哥城為核心,輻射大燕南方一帶,由巫行雲師姐虛領統領之銜。”

“第三大軍區以蒲甘城為核心,輻射大燕西部一帶,由無崖子師兄虛領統領之銜。”

“我們三人平時不管軍務,常設五至八位副將分管具體軍務,每個軍區正好十五萬人。”

無論是朝廷制度還是行政劃分、軍隊劃分,沒有一成不變的規矩和制度,時刻都在變化。

拿軍隊的劃分來說,剛開始的大燕只有小小的舊越國疆域,七萬軍隊被分為五個部分,京師護衛軍和四大邊軍。

征服寮人部落聯邦又吞併大理國之後,大燕的版圖擴張到了一百萬平方公里,近二十八萬軍隊便被劃分為八大軍區,分別鎮守一方。

如今更是連滅蒲甘、吳哥兩國,大燕版圖擴張到了四百五十餘萬平方公里,如果再保持原有的軍區配置,明顯就不適時宜。

因此,重組軍區配置、重新劃分軍區的防禦範圍,已是勢在必行。

經過慎重考慮,慕容複決定將大燕原有的二十八萬人和新接收的十八萬降兵打散重組,將共計四十五萬餘人的大燕軍隊劃分為三大軍區,每個軍區有十五萬人。

正好有三名宗師境強者,每人統領一軍,坐鎮一方。

而且,他們三人平時不插手具體軍務,由數名副將分管。

“劃分為三大軍區,分別由宗師坐鎮並節制,陛下英明!”

喬峰想了想,這個方法不錯,宗師境一人能抵十萬師,哪怕平時不管事,也不用擔心副將會叛變。

但另外兩位宗師是否值得信任,這個問題在喬峰的腦海裡轉了一下,很快就打消了念頭。

這是陛下該考慮的問題,以陛下之能想必早就考慮好了,他做臣子的只需遵旨行事即可。

“陛下英明!”

其餘人自然也沒意見,齊齊躬身領旨。

軍區重新劃分的事就這麼定下來了。

“之前上朝時,朕已經下過詔書,關於營建大燕英烈陵園之事。”

慕容復微微頜首,看向喬峰,說道:“喬峰,此事由你負責,務必督促內閣,儘快營造完成。”

“是,微臣遵旨!”

喬峰起身出列,抱拳激動的說道:“臣代大燕全體將士,叩謝陛下隆恩!陛下建造英烈陵園之令,如冬日暖陽,溫暖將士之心,臣願為陛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誓死捍衛我大燕疆土,以報陛下之恩德!”

其言辭懇切,眼神中流露出對將士們的深深敬意,和對皇帝陛下此舉的由衷贊同和欽佩。

他的心裡不由深深的感嘆,自己當初的選擇果然沒錯,陛下果然是英明有為之仁君。

自有宋以來,士兵就是賤籍的代名詞,不僅皇帝不重視,文官們也看不起大頭兵。

大宋的將士們在外征戰沙場,不僅得不到皇帝重視,還處處受文官們的排擠和打壓,卑賤如螻蟻。

但大燕的皇帝陛下卻是不同,不僅設立軍機處,使文武分治,文官不能插手軍政,大幅度抬高軍人的地位。

如今更是要營造大燕英烈陵園,讓犧牲的同袍得到應有的認可、尊崇和紀念,絕對是開天闢地以來最為英明偉大的舉措。

“陛下聖明,我大燕將士征戰沙場,馬革裹屍,若能有此陵園,實乃對將士們莫大的慰藉。他們為國捐軀犧牲,理當受此殊榮,此舉必能激勵我軍士氣,使將士們更加奮勇殺敵,報效朝廷!”

“陛下聖明仁德,此等舉措,千古未有!臣等深感陛下對將士們的關懷與敬重,必當以死相報,為陛下、為大燕,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願我大燕江山永固,陛下千秋萬載!”

“陛下的恩澤如同春雨,滋潤著我等將士的心田。英烈陵園將是我等將士的精神寄託,也是我大燕軍魂的象徵。臣等定當奮勇殺敵,不辱使命,讓我大燕軍旗在戰場上永遠飄揚,以報答陛下的深恩厚愛!”

喬峰的話音一落,其餘將領也齊齊站了起來,一個個神情莊重的說道。

這些話語充滿了將領們對大燕皇帝陛下的忠誠和感激之情,也反映了他們對建造英烈陵園這一舉措的高度認可和支援。

在北宋這個時代背景之下,皇帝陛下的這一決定將在軍中產生深遠的影響,將領們自然對此深受感動。

“將士們為保家衛國、浴血沙場、英勇捐軀,朕豈能視若無睹,自是要讓他們的功績與英名永載史冊,受國朝後世子孫香火祭拜,與國同休,大燕不滅,香火不絕。”

慕容複目光堅定的掃視著下方的眾將,緩緩開口道:“待得英烈陵園建成,朕會親率百官前往,以弔唁我大燕英烈英靈!”

“陛下英明!”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將領們齊聲高呼,響起了雷鳴般的歡呼聲。

聲音響徹雲霄,充滿了對陛下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說完這個,朕接下來說一個與諸位息息相關,且諸位都感興趣的事。”

擺了擺手,示意眾人安靜下來,慕容復淡淡的說道:“朕向來不吝賞賜,有功必賞、有過必罰!”

“這次滅吳哥、蒲甘之戰,諸位皆立下汗馬功勞,雖已賜爵授勳,但朕決定另行賞賜。”

“喬峰出列!”

說到這裡,慕容復看到了眾人眼中的激動之色。

“微臣在!”

喬峰起立,躬身一禮。

“喬峰領徵西大軍於兩月內滅蒲甘國,忠心耿耿、功莫大焉,為朕分憂、為社稷建功,此乃朕之幸、大燕之幸。”

慕容復從懷裡取出一部《龍象武經》遞了過去,說道:“今日朕特賜你宗師級武學一部,望你日後再接再厲,勿負朕望,繼續為我朝大業盡心盡力。”

“謝陛下隆恩,微臣感激涕零,無以為報,定當肝腦塗地,以報陛下知遇之恩,為陛下、為大燕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絕不辜負陛下的厚望。”

恭敬的接過秘籍,喬峰激動得眼中閃爍著淚光,恭敬的叩謝道。

其餘眾人聞言,一個個都眼冒精光,神情激動了起來。

這可是宗師級武學啊!

若是能得陛下賞賜宗師級武學,他們日後是不是也能成為宗師境強者?

至於宗師境強者有多強,看看那戰場上被割草無雙的吳哥國士兵就知道了。

“嗯,坐下吧。”

“鄧百川、公冶乾、包不同、風波惡出列!”

慕容復淡淡的點頭,看向四大家將。

“末將在!”

鄧百川四人同時站了起來。

“四位大哥都是我姑蘇慕容家老臣,祖上歷代對慕容家忠心耿耿,更是看著朕長大,自我大燕建立以來,四位大哥更是默默付出,功莫大焉。”

慕容復親手將他們扶起,拍了拍他們的肩膀,語重心長的說道:“今日朕賜你們每人一部宗師級武學,希望你們再接再厲,為大燕做貢獻。”

說罷,他又從懷裡取出四本一模一樣的《龍象武經》秘籍,分別遞給他們四人。

“公子爺厚愛,老臣不勝榮幸,今後定當加倍努力,盡忠職守,為陛下效力,為大燕盡忠!”

鄧百川虎目含淚,激動的回道。

“謝公子爺!”

公冶乾、包不同、風波惡三人也齊齊謝恩。

慕容復微微頜首,四大家將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賞一部宗師級武學也是應有之理。

再說,他本來就打算將《龍象武經》賜給軍中高階將領,提升大燕軍方高層的戰鬥力。

免得每逢戰事都要他這個皇帝親自上陣,實在是手下無可用之人,不得不親自出徵。

“慕容十二出列!”

“你本是我慕容家老臣,祖上歷代對慕容家忠心耿耿,今朕特賜你一部先天級武學...”

“慕容....”

接下來,又有一名名軍中將領得到額外賞賜,多數都是先天級武學。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將領大多是慕容家的家生子出身,少部分是他當初從姑蘇帶來的八百青壯。

至於原本大越國土著將領,不好意思,一個都沒有。

之前倒是留了一些,隨著第一批大燕皇家軍校生畢業並分配到軍中,就逐漸替換了土著將領。

不能怪慕容復厚此薄彼,看不起土著,任人唯親。

人有親疏遠近,他自然也不例外。

前世的他本就是漢人,這世穿越成鮮卑人慕容復,自然先天就親近漢人。

軍權何等重要,不靠漢人同胞替他掌握軍權,難道還信任異族土著不成?

就像漢朝初期的開國功臣們,如蕭何、曹參、樊噲等人都是沛縣人,難道沛縣真的人傑地靈,英才輩出?

又有明朝初期的開國功臣們,如徐達、湯和、常遇春等人盡是鳳陽人,難道鳳陽真是龍興之地,有龍氣滋養?

並非如此。

因為蕭何等人是漢高祖劉邦的同鄉,徐達等人也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同鄉。

不管是古代還是後世,上位者大多都喜歡使用並信任鄉黨。

最初劉邦和朱元璋起兵造反時,勢力弱小,最信任和依靠的就是家鄉人。

他們跟隨兩位太祖皇帝南征北戰,不斷積累經驗,他們才能一步步成長為名將名臣,成為青史留名的人傑。

慕容復也是如此,大燕開國之初較為弱小,唯一值得他信任和依靠的唯有身邊人,也就是慕容家的家生子和姑蘇老鄉。

在他看來,屬下有沒有能力不重要,他看重的是忠心!

只要屬下們對他和大燕忠心,不懂打仗可以教,沒有練武可以學!

一次次的對外征戰、一次次的開疆拓土,自會教會他們一步步成長,總能讓他們成為名將!

至於說將武學功法賜給屬下之後,會不會讓他們生出不該有的心思,成為驕兵悍將,學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前世身為社會螻蟻的慕容復,沒權沒勢沒錢,面對不公只能處處忍讓,敢怒不敢言。

這一世,他有著舉世無敵的超強實力,又有著數百年的壽命,一切偉力歸於自身!

面對背叛,他絕對不會忍讓,有一個殺一個,有兩個殺一雙!

殺人或許不是解決問題最好的途徑,但絕對是最有效且最有力的手段!

殺到血流成河,殺到眾生顫慄,殺到無人敢反!

“承蒙陛下恩賜,末將不勝榮幸,降下之恩,如滔滔江水,末將定當銘記於心,為大燕死而後已。”

“陛下聖恩,末將必定以更高標準要求自己,勤奮努力,為大燕貢獻所有力量,以謝陛下隆恩。”

“末將願為陛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定當竭盡全力,以報陛下天恩!”

“陛下之恩,重如泰山...”

在場眾人得到武學秘籍賞賜自是大為興奮,一個個連忙叩首謝恩。

聽著眾人的馬屁,慕容復淡淡的擺手,並未在意。

“行了,漂亮話朕不想聽,只看你們日後的表現,希望不要讓朕失望。”

“同時朕也希望你們能儘快突破到先天境界、宗師境界,為朕和大燕分憂!”

“你們也都去忙吧!”

說完,慕容復就起身離開了軍機處,前往內閣。

軍務方面的事安排完了,政務方面還等著他呢。

“恭送陛下!”

眾人躬身相送。

...

來到內閣,官吏們都在忙碌。

“臣等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待慕容復走進內閣衙門,眾人齊齊起身行禮。

“眾卿免禮。”

慕容復擺了擺手,將蘇星河叫了過來,開口問道:“重新劃分大燕疆域之事辦得怎麼樣了?”

今日宣詔重新劃分大燕疆域之事,只是正式公佈而已。

實際上,內閣早在半個月前就接到了通知。

“啟稟陛下,內閣初步商議,將大燕全境劃分為三個特區、九個州,每州之下設數個府,府下再設若干縣。”

蘇星河取來內閣早就規劃好的章程,上呈給慕容復,並解釋道:“按陛下旨意,設升龍城、蒲甘城、吳哥城為獨立府,也就是特別地區,獨立於州府縣三級制之外,歸中央朝廷直管。”

“升龍城乃大燕京師,亦是大燕的行政、經濟、文化中心,下轄周邊包括河內、永福、北寧等十八縣。”

“這些縣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礎,可為京師提供物資和人力上的支援。”

“而蒲甘城原本是蒲甘王朝的京師,乃大燕西部重要的行政和經濟中心,府下可設勃固、卑謬、伊洛等九縣,為大燕在西部的統治提供有力支援。”

“吳哥城原屬吳哥王朝京師,地處湄面河三角州,土地肥沃,交通便利,乃大燕南部重要樞紐,下轄吞武、暖武、巴吞等八縣。”

指著大燕堪輿圖上的三個圓點,蘇星河介紹起設定三個特別地區的意義。

慕容復點了點頭,聽他繼續講。

“接下來便是九州,設有大理南州、大理北州、緬北州、泰北州、老北州、緬中州、泰中州、柬南州、越南州。”

“每州之下有三至五府,各府之下有數縣,大致將大燕全境平分均勻...”

大燕並非歐美強盜,不可能拿尺子在地圖上劃直線這般粗暴的劃分疆域。

實際的劃分之中,需要考慮當地的歷史、民族、地理等多種因素,以確保行政劃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當然,隨著大燕的不斷發展和統治穩定,行政劃分亦會隨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完善。

“就這樣劃分吧,朕批准了。”

慕容復仔細考慮後點了點頭,掏出皇帝玉璽蓋上印章。

後面再由內閣頒發天下,就算是正式生效了。

“對於這三府九州的官職名稱、職權範圍、品級設定及主官人選,內閣可有提議?”

以前的大燕是道縣兩級制,一道之主官為六品知府,一縣之主官為七品知縣。

如今改道縣兩級製為州府縣三級制,其三級主官的官職名稱和品階也該有相應的調整。

“請陛下過目。”

蘇星河早有準備,呈了上來。

“三府九州之主官為知州,設為正四品,副職為州同知和州判,為從四品...”

“州下之府主官為知府,設為正五品,副職為同知和通判,為從五品或正六品...”

“府下之縣主官為知縣,設為正七品,副職為縣丞和主簿,為從七品...”

“主官掌行政管理權、財政稅收權、司法審判權、人事任免權....”

“州同知、同知、縣丞或州判、通判、主簿為主官之佐官,分管事務,若主官不在,可代替主官之職....”

“這樣不行!”

大致的翻看,慕容復搖了搖頭。

“陛下的意思是...”

蘇星河一愣,躬身問道。

“知州的權力太大了,不能給予人事任免權,只能給予監督權,但最終任免還需得朕或是朝廷才能決定。”

“至於地方官員的考核之權,朕打算將其交給錦衣衛或葵花衛。”

“另外,知州的司法審判權、監察之權也要剝離,另行設立部門,獨立於地方行政體系之外,地方主官對其僅有監察之權,卻無直接統屬之權。”

“簡單來說,若地方上有案件發生,當由掌管稽查之權的部門查案,掌有督查之權的部門進行監督,再交由司法審判之權的部門稽核宣判,稽查、督查、審判三權分立,互不統屬。”

“至於這幾個新部門的人員問題,軍中不是有一批殘疾的將士等待安置嘛,你可以酌情考慮安排,去和軍機處溝通吧。”

慕容復說的是後世的公檢法部門,當然叫法肯定和後世不一樣,但其所掌權力大概一致。

若是將這種種權力都集中掌握在主官身上,那簡直嚇死人,豈不是變相的使他們成為大權在握的土皇帝?

這種事在別的朝代或國家很正常,但放在大燕卻是不行!

“臣領旨,臣會盡快重新劃分各部門的權力職責。”

蘇星河想了想,躬身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