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融合推衍【求追讀】
在下姑蘇藍氏藍思追子晴 青衫煙雨後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消除芥蒂之後,慕容復陪著黃蓉聊到本次時限結束。
又品嚐了一頓豐盛的美味佳餚之後,這才目送她離開。
“呼....開整!”
深呼吸,慕容復揮手將所有武學秘籍全部取來,逐一擺放在身前。
觸控到宗師境門檻的武學只有兩門:分別是《小無相功》和《北冥神功》。
先天級別的武學有:《龍城心法》、《斗轉星移》、《參合指》、《龍城劍法》和《凌波微步》。
其餘諸如《九陰真經》、《九陽神功》等十八門武學,全都是後天級別。
除了這十八門堪稱江湖一流的武學之外,還施水閣之中還有數百門二流、三流等武學。
當然,這些不入流的武學,他就懶得拿出來湊數了。
“諸天寶珠,出來!”
隨著慕容復心念一動,腦海之中灰濛濛的珠子綻放出億丈毫光。
光華四溢之中,有一百四十毫本源之力格外醒目。
這是他辛辛苦苦存了四十天的全部存款!
“開啟‘本源萬化’之‘融合推衍’功能!”
定了定神,慕容復沉聲吩咐道。
“嗡...”
隨著他的話音一落,一百毫本源升騰,化為一道光幕懸浮於眼前:
【請選擇主功法!】
光幕之上,隱隱有字跡閃爍。
“我選〈龍城心法〉!”
慕容復取出《龍城心法》秘籍,說道。
【請新增副功法!】
光芒一閃,將《龍城心法》秘籍的內容掃描完成,光幕再次提示道。
“加入〈北冥神功〉和〈小無相功〉!”
慕容復一揮手,首先新增《北冥神功》和《小無相功》秘籍。
這兩門功法極為高深,已觸控到宗師境的門檻,自是不能錯過。
【新增成功,是否進行融合推衍?】
“先等等,再加入〈九陰真經〉、〈九陽神功〉、〈先天功〉、〈龍象般若功〉、〈碧波功〉和〈蛤蟆功〉。”
他再次揮手,將六門後天一流功法秘籍也加入進去。
【新增成功,是否進行融合推衍?】
“這些也全都加入進去!”
見其尚未達到極限,似乎還能再新增,慕容復揮手將剩餘的所有秘籍全都加入進去。
【請注意,《斗轉星移》等十六門功法與主功法《龍城心法》性質不同,不可新增!】
這一次,光幕並未掃描剩下的十六門秘籍,提示道。
“那算了,開始融合推衍吧!”
慕容復不貪心,加不了也就罷了。
九門功法融合為一,能推衍出一門何等武學呢?
期待!
“嗡....”
話音一落,光幕猛然爆發出一道強烈的光芒,九門功法不斷旋轉融合。
足足過去一炷香時間,光華散去,九門功法已消失不見,只剩下一門全新的功法。
【融合推衍成功,獲得半步天人級別‘未命名功法’!】
半步天人級別?
慕容復若有所思,難道宗師之上為天人境?
兩門半宗師級功法、一門先天級、六門後天級,融合出一門遠超普通宗師級別的功法,甚至已達半步天人級數。
這一百毫本源之力花得太值了,簡直小母牛倒立---牛逼轟轟!
“提取!”
深呼吸數次,慕容復才鎮定下來,心念一動,提取這門半步天人級別功法。
“轟!”
光幕轟然炸開,化作一股磅礴資訊,灌入慕容復的腦海之中。
關於這門功法的無數文字、圖片盡數銘刻在他的靈魂深處,哪怕想忘也忘不掉。
過了許久,慕容復揉了揉略微發脹的眉心,開始檢視起這門新功法的詳情。
“嘶....”
半晌之後,慕容復不由倒吸一口涼氣,徹底震驚了。
這門新功法共分三重,第一重為後天境、第二重為先天境、第三重為宗師境。
練成第三重便可突破宗師境界,練至大成便可宗師圓滿,堪稱半步天人。
此功法並非單一的內功,而是以練氣為主、練體為輔、煉神再次之,可謂精氣神同修。
在練氣方面,它擁有四大特性:
一、起步便直接吸收外界的天地元氣為己用,修煉速度遠超其餘內功;
二、練成的內力中正平和、陰陽合一、剛柔並濟,坐臥行走皆能修煉,沒有走火入魔之憂;
三、此功有緩慢提升根骨的功效,即便是資質愚笨之人,也能慢慢成為天才;
四、練成此功,具有諸毒不侵、快速恢復內力、快速治療內傷、駐顏不老、延長壽元等特性。
而練體方面,每練成一重,都能氣力大增,各有神異:
練成第一重,外煉皮膜筋骨髓、內煉五臟六腑,周身無漏、銅皮鐵骨、刀劍難傷;
練成第二重,築就金肌玉骨,身具千鈞之力,千軍辟易,橫掃十方;
練成第三重,肉身金剛不壞,萬法歸一,諸邪不侵,可摧城斷嶽、投石斷流。
至於精神方面,此功法涉及極少,概因慕容復投入的精神方面功法不足,僅《九陰真經》之中的‘移魂大法’之法而已。
但經過諸天寶珠的‘融合推衍’之後,新功法還是略微涉及到精神方面的修煉。
練成第一重,強化精神意志,免疫精神攻擊、迷惑等;
練成第二重,靈魂更加純淨、強大,甚至能以精神傳承的方式,將修煉心得、武功秘籍等文字影象資訊直接灌頂傳給他人;
練成第三重,靈魂凝成實質,凝聚武道真意,一眼就能控制他人的靈魂,發出靈魂層面的攻擊,眼神殺人易如反掌。
“這哪裡練武,分明是修仙!牛逼大發了!”
將九門功法的全部優點融合為一體,去蕪存菁,其威力可不止1+1=2那麼簡單。
“就為你取名為《混元無極經》吧!”
慕容復想了想,為新功法取名。
‘混元無極’者,寓意著功法初始雖弱,卻擁有無限可能。
至於‘經’字,秘籍取字有著嚴格的區分,通常有經、典、功、法四字。
經,帶有總綱道理者為經,如《易經》;
典,沒有完善完整的總綱,如《葵花寶典》;
功,比經和典更低一級,內功即為功;
法,劍法、掌法等,與術相通。
簡單來說,‘經’和‘典’,記載的是‘道’和‘理’;
而‘功’和‘法’,記錄的卻是‘技’和‘術’。
這門功法,總綱道理不缺,自是配得上‘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