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破解莽牛
長劍無言小說百科百度 湯獻偉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二人的話聽著像是久別重逢的親友互相問候,實則字字珠璣。論欽陵話風一轉,說道:“大非川!故地重遊,不料十二年過去了,此處的一切仍同之前一模一樣。”
薛仁貴環顧四野,說道:“有些事情儘管看起來沒有變化,其實跟之前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喔。”論欽陵說道:“我怎麼沒瞧出來,請薛老將軍指教一二。”
薛仁貴稍加思索,說道:“十二年是一個輪迴。在欽陵大人眼裡,大非川依然如故。不錯,這裡的地形、地勢、山水、草木沒有什麼變化,但物是人非,你已經不是十二年前的你,我也不是十二年前的我,連你我手下計程車卒也非十二年前計程車卒。”
論欽陵想了想,說道:“薛老將軍講的似乎有理,有些事情確實和十二年前不同。昔日大非川之役,我率軍二十萬,薛老將軍統軍五萬。今日我手下依然有雄兵二十萬,而你……”論欽陵說著望向唐軍的陣營,然後甚是不屑的說道:“若我沒有看錯,不過區區兩萬餘人……”論欽陵放聲大笑,又說道:“有些事是有少許變化,可有些事永遠不會改變。今天的大非川仍是十二年前的大非川,我吐蕃依舊是最終的勝利者。”
薛仁貴冷笑一聲,說道:“你我為帥者明白,一場大戰的勝利取決於許多因素,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今日天時在我,地利在我,人和更在我!”
論欽陵仰天大笑道:“說的好,說的妙。”他笑罷,神色突然變得冷酷,接著說道:“薛仁貴,我敬你是個英雄,也不想落個以多欺少的名聲。你只要速速退兵,我便放你一條生路……”
論欽陵的話尚未講完,薛仁貴說道:“欽陵大人,老夫等待同你再次交手整整十二年了!蒙上天垂青,終於給了我這個機會。換做是你,會退兵嗎?”
論欽陵的眼神猶如荒野中的狼,兇狠而驕傲。他惡狠狠的說道:“既然如此,那你不要怪我!薛仁貴,大非川終將是你的葬身之地!”
論欽陵說罷,衝身後一揚手,又是一陣奇怪的牛角號聲響起,隨之馬兒紛紛嘶鳴,軍卒一齊躲避,好像在給什麼東西讓路。然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出現了,吐蕃陣中亮起火光,接著竟衝出上千頭犛牛。犛牛們強壯異常,身上隆起的肌肉如同小山,兩隻眼睛像銅鈴一樣大,頭頂的彎角青裡透亮,銳賽鋒刃,特別是一身黑紅色的長毛,彷彿綢子一樣。而且每隻犛牛的身上密密麻麻的綁著十餘把刀劍,簡直就像一輛無堅不摧的戰車。最可怕的是,它們的尾巴後面被點著了火,犛牛吃痛,變得兇惡暴戾,不顧一切的衝向唐軍。
此乃吐蕃最厲害的莽牛陣,這些犛牛平時是豢養的牲畜,戰時隨軍出征,既是軍糧,給士卒提供肉食營養,又能衝鋒陷陣。
數千頭犛牛一起狂奔,好似颳起一股席捲一切的黑色旋風,簡直勢不可擋,無法匹敵。唐軍被眼前發生的事嚇了一跳,連他們胯下的戰馬也咴咴亂叫,蹄子不停的刨擊地面。多虧馬上的騎士死死地勒住韁繩,它們才沒有四處亂逃。
薛仁貴一動不動,毫無懼色,彷彿眼前的牛群皆是幻影。主帥的沉穩給了身後軍卒們信心,他們有的將弓箭上弦,有的緊緊握住手中的長矛,等待著薛仁貴一聲令下。但犛牛皮糙肉厚,尋常的兵器根本無法傷到它們分毫,隨著牛群的臨近,士卒們臉上的絕望愈發強烈……
在犛牛群狂奔到距唐軍還有三十餘丈的地方時,薛仁貴猛的舉起銀戟,隨後就見湯予同數百名精壯計程車卒扛著幾百支紅色的櫃子來到陣前。湯予一聲令下,士卒們開啟櫃子,從裡面取出數不清的煙花爆竹,然後將其一一點燃,向牛群投射而去。頓時唐軍陣前火光四射,爆炸聲震耳欲聾。犛牛們聽到響動,驚慌失措,摔得四腳朝天。有的牛兒被煙花射中,身上的長毛燃起大火,瞬間變成了真正的火牛。為了躲避煙花爆竹,犛牛群改變了方向,居然朝身後的吐蕃大陣衝去。
原來當年在大非川,薛仁貴早領教過了莽牛陣的厲害,時至今日仍心有餘悸。為此他不僅日思夜想破解之策,還到處同人請教。他曾想過用鋒利的長矛對抗犛牛群,或者使用戰車,挖陷阱……但那些辦法效果差強人意。直到半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薛仁貴才思索出使用煙花爆竹的計策來。他還特意找來幾頭牛測試效果,結果如他所料,牛兒既怕響聲,更懼火焰濃煙。得了破解莽牛陣之法,薛仁貴欣喜若狂,期盼著有一天能報仇雪恨。此番剛聽聞吐蕃大軍進犯的訊息時,他便命人暗中將尼壤城裡所有的煙花爆竹搶購一空,藏在營內。昨日薛仁貴放走吐蕃的俘虜後,為了防止走露風聲,薛仁貴特意找到湯予,便是讓他偷偷的帶上煙花爆竹跟在大軍的後面,不許任何人知曉。今日果然不出所料,論欽陵又一次使出莽牛陣,事先準備好的煙花爆竹派上了用場。方才薛仁貴同論欽陵說到時光荏苒十二年,物是人非,絕非妄言。
論欽陵發現犛牛群反過來衝向自己,一時竟沒有反應。在他心中始終認為,天底下沒有任何一種力量能夠抵擋的住數千頭犛牛的攻擊。他錯了,犯錯即要付出代價。犛牛們發了瘋的亂跑,將吐蕃的軍卒撞的人仰馬翻。它們身上綁著的利器,更使無數計程車兵丟了性命,所過之處一片血海,慘不忍睹。薛仁貴見狀,下令大軍向前衝鋒。兩萬多名唐軍健兒和之前一樣以一當十,奮不顧身的殺進敵軍的陣營。
但他們這次的對手是論欽陵……
論欽陵確實是不世出的人物,在吐蕃大軍即將崩潰的邊緣,他又一次穩住了局勢。雙方一場混戰,直殺的天昏地暗,日月無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