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決戰淮河
民警巡邏途中遇“攔路”東北虎 揚州刺史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三天之後的清晨,全山再度走到岸邊,遠眺對岸的漢王軍大營,他看著那錦旗招展,皺著眉道:“這些流寇,怎麼絲毫沒有挪窩的打算?”這些日子來,他三天兩頭的都會到岸邊看一看對岸變化,只是,已經過去快三個月了,漢王軍大營沒有見絲毫變化,身邊的參軍安息笑道:“王爺,這豈不是正合你的心意嗎?”剛剛得封淮南郡王的全山露出一副自得的笑容,的確,漢王軍是入了他的圈套中了,他就是要拖住漢王軍,讓他們與他消耗。
他全山消耗得起,淮南沃野千里,又有新帝在背後支援,而漢王軍是無論如何都消耗不起的,山東河南等地久經戰亂,早已是民不聊生,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漢王軍每多對峙一日,消耗的物資都是難以彌補的,他就在等,等到拖垮漢王軍的時候,隨後給予致命一擊,三面合圍一舉擊潰!
“報,揚州急報!”全山皺了皺眉,他在岸邊觀察對岸軍情的時候,有過命令,除非是十萬火急,否則不得打擾,如今這傳令兵違反他的禁令,無形間,全山的心往下一沉,他突然想起了淮南東路那片自古豐饒之地。
全山為了全力圍剿漢王軍,做了一個極為大膽的決定,抽調淮南東路各州府精銳駐守徐州,以徐州為左翼,河南為右翼,而自己則以主力為誘餌,吸引漢王軍主力,左右兩翼逐漸靠攏,待得漢王軍兵疲之時,三面合圍,而這樣大膽的決定,必然會造成一個嚴重的後果,淮南東路空虛!全山不是沒有考慮這個後果,所以他要求衛所軍隊穩固揚州、泰州、楚州、通州城防,海州依然駐守了數萬精銳,應該無虞,除非漢王軍膽敢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抽調大軍繞過重重防線,攻擊淮南東路,否則也可稱為固若金湯。
然而,此中的風險,全山還是一直放不下心來,在看到驚慌失措的傳令兵臉色蒼白之時,不祥的預感越來越清晰,他鐵青著臉,從傳令兵手中接過軍報,這一看,全山就覺得頭痛欲裂,手中的軍報重若千鈞!
漢王劉軌,突然繞過徐州防線,攻擊海州,而海州東面的的鬱州島流寇全面攻擊,十餘萬大軍圍攻海州,不過三日城破,隨後劉軌乘勝追擊,連克楚州、通州等地,如今,整個淮南東路只剩下揚州、泰州兩座孤城,而劉軌一路開倉放糧,更是聚集寶應、高郵等地流民,大軍已過二十餘萬!
“噗…”全山急火攻心,一口鮮血吐了出來:“狗賊殺我!”安息也是臉色慘白,他也明白了問題的關鍵,千怕萬怕,終於成了現實,淮南東路的破綻被漢王軍看破了,安息上前扶住全山,全山扭頭看著他,目光卻分散不能聚焦,只是不停的顫抖著說:“安參軍告訴我,告訴我,我該怎麼辦?怎麼辦?”
淮南東路,天下稅賦之地,更是維繫東南財運的漕運重地,河洛之地的糧草財物多仰仗漕運供應,一旦漕運斷絕,不出三月,京師必亂,到時候,即使他全山是開國功臣,第一武將,新帝也絕對不會姑息手軟,安息也是同樣手腳冰涼,全山作為堂堂郡王生命不得保全,他一個小小的參軍,皇帝會放過嗎?似乎看到了滿門抄斬的場面,安息只覺得雙膝發軟,就想跪坐在地上。
只是,他突然靈光一閃道:“王爺,流寇十多萬大軍攻淮南東路各州府,那麼對岸還會有多少兵力?”全山聞言,身子一震,對呀,攻打淮南東路的流寇不下十五萬,這些軍隊都是漢王軍的精銳,才能迅速攻克大半個淮南各州府,而對岸,同樣也是漢王軍的精銳!
漢王軍有多少兵力,經過三個月的試探與較量,全山心中早就有了七八分數了,不會超過三十萬,而三十萬大軍抽調十五萬去了海州,那麼對岸…
對岸的兵力不會超過十五萬,而自己卻有超過二十萬大軍!本來漢王軍的戰力就不如自己,全靠數量,佔據有利地形,才敢與自己隔河對峙,而如今,兵力多寡反轉,他手中的兩淮精銳反而佔據了優勢,那麼也就是說,自己完全有機會一舉擊潰漢王軍餘部!
一旦擊潰漢王軍剩餘的半數大軍,挾大勝之勢反攻淮南,以絕對優勢,泰山壓頂,劉軌根本站不穩,可以說,這分兵雖然是給了他狠狠的一擊,卻也讓漢王軍露出了最大的破綻—兵力不足…
兵力不足還兩線作戰?一絲力氣恢復到身體中,全山兩眼發亮,嘿嘿的笑著,看著對岸道:“好啊,好啊,好個劉軌!學老子唱一出空城計啊!”這一刻,他無比慶幸急報送來的及時,若是再晚半個月,淮南東路盡數落入漢王軍之手,那就是真正的晚了,本來的他的三面合圍漢王軍之計就變成了淮南淮北兩路漢王軍夾擊他的主力之勢,上天佑我,全山心中不禁歡呼起來。
既然知道了對岸漢王軍的虛實,也就不用猶豫了,全山立刻返回大營擊鼓聚將,盡發大軍渡河攻擊漢王軍北岸大營。
淮河寬不過數十丈,以朝廷精銳的速度,很快在淮河兩岸搭建了數十座浮橋,一隊隊精銳兩淮勁卒走上浮橋,他們自幼生長在水鄉,絲毫不懼浮橋的搖晃,一步步的走向對岸,二十萬大軍黑壓壓的向北岸的漢王軍大營壓去。
只是,有點奇怪的是,漢王軍大營至今毫無舉動,數十萬大軍渡河,正是半渡而擊的好機會,然而漢王軍甚至連放一箭都欠奉,劉軌皺著眉,有點不安的問身邊的參軍安息道:“安參軍,你可能猜測出流寇在賣什麼關子?”安息也同樣大感奇怪,甚至他的心中總有些不祥的預感,不過他也不敢說出來,只是道:“或許流寇主力不在大營,而剩餘的軍隊不敢相抗王師主力吧?”
這倒也說得通,全山自負自己的兩淮精銳絕對是以一敵二之輩,如今漢王軍在對岸的兵力很可能只剩自己的一半,這時候若是再分兵攻擊渡河的大軍,反而會造成兵力分散,被他各個擊破,喪失了戰機,把大軍集中在大營附近,尋找優勢地形與自己決戰也的確是一個好的選擇,全山瞭然的點點頭,騎著駿馬,一步步向對岸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