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庭之中,左丞相諸葛武侯,右丞相曹孟德和太師易中在尚書檯之中坐著品茗。
諸葛武侯和曹孟德表情如常,彷彿早就料到了今天的局面。
太師易中雖然心中焦急,但是也擺出一副鎮定自若的樣子。
凡遇大事更需靜心。
三人就在那裡,默默地品茗。
誰也沒有開口,看都不看面前那已經知道內容的奏報。
三人不知道喝了幾杯,曹孟德拿起茶壺,朝自已的茶盞添水。
發現竟然沒水了,曹孟德看向對面的諸葛武侯。
諸葛武侯也眼神帶笑地看著曹孟德。
拿起自已的茶盞輕輕一歪,易中和曹孟德都看到了盞中早已沒有了茶水。
曹孟德搖了搖頭,啞然一笑。
“這次我輸你一籌。
不過現在看來,我們當初沒有看錯人。
伯達有乃祖之風啊!”
易中(字伯達)頓時明白了,原來這兩個老狐狸在考驗他呢。
易中便直接地問道。
“看來,目前的局勢,二位早有預料。
想必以二位之才,也早早準備好了應對之策吧。
需要我去做些什麼。”
到這一地步了,諸葛武侯還要賣關子。
“什麼也不做,靜等風起。”
易中有些聽不明白,他所知曉的資訊太少了。
他們易家世代居於祖地之中,對外界的資訊瞭解不多。
易中當時恰好在九天十地遊歷,才沒有被困於祖地。
曹孟德看出來易中的疑惑,於是準備開口講述。
畢竟太師之位在這時候,是很重要的。
有必要讓易中知曉當前的局勢。
“伯達擔任太師之位,也有一百多年了吧。
對九天十地的各地情況,或許還有些陌生。
但是朝堂局勢,實力格局應該看得明明白白吧。”
易中點了點頭。
“朝堂之上目前大的可以分成三派。
世家派、丞相派,中間派。
世家派的勢力最大,以袁氏,楊氏為首,九成的世家都在他們的陣營之中。
九天十地各地郡縣都有他們的人。
這些年來發生的許多大案,背後都有他們的影子。
丞相派在朝廷的勢力屬於三派之中最強的,但是在地方的影響較小。
以二位為首,百家之人都在其中。
一直與世家派對抗。
中間派成員最少,但個個都來頭不小,實力也不容小覷。
都是當初追隨人皇和三王打天下的功勳之後。
以巫族飛廉,我,吳璘為首。
我們始終擁立皇庭,重心一直放在如何打通與祖地,火雲洞和天之初的聯絡之上。
不參與你們兩派的鬥爭。
因為說實話,世家那些跳樑小醜也就敢在這個時候囂張。
只要恢復了聯絡,這一切便會回到正軌。
當初的王下七貴比他們還囂張,還強勢。
不還是輕鬆剷除。
所以說這次的叛亂是世家派搞的鬼了?”
諸葛武侯不停把玩著手中的茶盞,幽幽的來了一句。
“怎麼難不成,你還懷疑是我們搞的鬼了?”
易中毫不客氣地點了點頭。
“不錯,來之前我對你們兩派都有懷疑。
畢竟你們兩派都有動機。
現在你們的表現,讓我更加確信了一個想法。”
諸葛武侯手中的茶盞停了下來,銳利的目光看向易中。
“哦?
什麼想法,不妨說出來。
或許我會幫你驗證正誤。”
曹孟德在一旁看不下去了,再搞下去。
說不定就要考慮將中間派一併清洗的問題了。
雖然對他二人來說,不是不能解決的問題。
不過完全沒必要啊!
“孔明、伯達。
茶我又泡好了。
來喝口茶,潤潤嗓子。”
說著,拿起旁邊的茶壺給諸葛武侯和易中各自倒了一杯。
兩人端起茶盞喝了起來。
那股針鋒相對的氣勢瞬間消失,彷彿剛剛什麼也沒發生一樣。
隨後曹孟德不等諸葛武侯開口,搶先告訴了易中,他們這樣子做的原因。
“目前這些叛亂看起來聲勢很大,但其實不堪一擊。
真要剿滅,單單城隍司便可以將其剿滅了。
城隍司的那三位,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可以算得上真無敵。
但是隻有一些中小世家參與其中。
此時收網,如同雞肋啊!
當然世家一派也不是傻子,他們知道我們在算計他們。
他們也有自已的算計,就看誰的算計更勝一籌了。
畢竟這是陽謀,他們只要不回頭,便只能往裡面跳。
就看我們的網夠不夠結實,能不能兜得住!”
此時中京袁氏府邸,各大世家的主事人齊聚一堂。
看著袁氏當代家主袁逢滔滔不絕地講述著接下來的計劃。
此時也講到了最後一句。
“他們想要我們跳進去,將我們一網打盡,連根拔起。
那就要看看他們的網夠不夠結實,能不能兜住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