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紀九萬九千一百五十年,儒家學派的十哲之一夏,宣告退出儒家學派,前往魏國講學,後被魏文王尊為客卿,建立西河學派。

混亂紀九萬九千一百五十一年,北俱蘆洲的蠻族受人蠱惑,起兵反抗楚懷王的統治,與曾經流放到北俱蘆洲的屈景昭三大公族聯合,割據北俱蘆洲,建立莒國。

混亂紀九萬九千一百五十三年,楚國大將子玉率重建的逐日衛大破莒國叛軍,莒國覆滅。

混亂紀九萬九千一百六十年,魏文王委任李立為國相,進行變法改革,魏國開始強盛。

同年,趙襄王趙無恤,使用禁術,試圖突破歸一境,不幸失敗身死。趙雍靈前即位,是為趙武靈王。

臨死之際趙襄王目光平和,不知道在想著什麼,想要交代什麼,想想之後又放棄了,安詳離世。

還是這一年智氏遺孤趙宵誕下一子,取名智仇之後,將其送出趙國境內。

混亂紀九萬九千一百八十年,楚國大將吳起發現其妻是莒國餘孽,於是殺妻以明其忠,楚懷王賞其忠,拜吳起為太師。

混亂紀九萬九千二百年,魏國聯手韓國沿通天建木而下,以兵家樂羊為帥攻伐九黎,蚩尤親率八十一魔將對戰魏韓聯軍,不分勝負,進入對峙階段。

混亂紀九萬九千二百零七年,魏相李立制定法經,開創法家流派。

混亂紀九萬九千二百零八年,趙國派兵相助魏韓聯軍,一同攻伐九黎,九黎寡不敵眾,連連敗退,無奈簽訂迫和條約,賠付大量資源。

蚩尤引以為恥,選擇退位,擇巫族刑天即位。

混亂紀九萬九千二百四十年,東勝神州爆發水患,趙韓魏三國再次聯手,派出軍隊入侵商國,商紂王親率大軍於太清天大戰魏韓聯軍,商國太師陳由領兵對抗趙國大軍。

趙韓魏三國鎩羽而歸,商國聲威大震,無數賢才前往商國,考校商紂王,入仕商國。

混亂紀九萬九千二百五十年,楚懷王於宮中遇刺,當場隕落,刺客當場授首,楚國追查許久,沒有準確資訊,可能與莒國餘孽有關。

畢竟楚懷王和其父楚莊王十分相近,都打壓貴族,提拔寒族,甚至更為嚴苛,自然被國內貴族仇視,這也是莒國之亂的一個原因。

楚武王即位。

混亂紀九萬九千二百五十五年,墨家流派大匠公輸般發明一種名叫‘磨’的鍛器之道,透過此道所鍛造的靈器可以透過修士的溫養自行蛻變成法器,此道可謂十分重要,乃國之利器。

公輸般宣告九天十地,退出墨家,建立公輸家,沒有政治主張,一心鍛造兵器。

七雄紛紛前來相請,許以客卿之位,公輸般斟酌之後,選擇不涉及七雄之爭,前往人族祖地鍛造兵器,各國均可定製兵器。

混亂紀九萬九千三百年,即位五十年的楚武王,效仿祖父楚莊王一鳴驚人,在太師吳起的支援下,進行變法,吳起被拜為攝政。

楚國開啟了浩浩湯湯的變法。

混亂歷九萬九千三百零五年,魏國經過一百四十多年的變法,實力大增,單方面撕毀當初平分苦蒿州的協約,對趙國所掌控的區域發起進攻,成功將趙國趕出苦蒿州。

與韓國平分苦蒿州,韓國默默收下趙國的土地,選擇對魏國的撕毀協議視而不見。

魏國韓國實力得到提升。

混亂紀九萬九千三百一十年,楚國攝政吳起突破歸一境,著《吳子》,以全兵家典籍。

混亂紀九萬九千三百一十五年,九黎王刑天宣告九黎向韓魏發起雪恥之戰,商紂王緊隨其後宣佈商國加入此次戰爭,對韓魏兩國宣戰。

混亂紀九萬九千三百二十年,魏韓兩國處於劣勢,但是九黎和商聯軍也遲遲無法拿下魏韓兩國。

魏國派出大行人公孫衍,前往出使趙國,遊說趙國,以唇亡齒寒之言,加以退還趙國苦蒿州之地為禮,說服趙國出兵,以解魏韓之危。

九黎和商無奈只得索要一些資源作為出兵賠款,同意和談,魏韓兩國同意之後,長達五年的雪恥之戰,以平局收尾。

混亂紀九萬九千三百二十一年,年僅二百歲的楚武王去世,楚共王即位,不再支援吳起變法,罷黜吳起,楚國眾貴族群起而攻之,吳起雙拳難敵四手,無奈選擇歸隱人族祖地,不再過問七雄之事。

吳起變法失敗。

混亂紀九萬九千三百三十年,韓國慢慢強盛起來,隱隱對秦國的半壁中土有覬覦之意。

混亂紀九萬九千三百三十五年,秦國時隔三百多年,再次掀起戰爭,以太師易凡為帥,出兵苦蒿州,目標韓國之地。

韓國接連敗退,向魏趙求援,魏趙出兵馳援韓國,然而三國聯軍卻被沉寂了三百多年的秦軍一舉擊潰,

參戰大軍被俘一半,潰散四分之一,四分之一被斬殺。

魏國樂羊,韓國玄機,趙國趙克被俘。

被俘大軍十之八九選擇投降,畢竟他們修為低下,前往祖地可能就老死在祖地裡。

還有一些趙韓魏的死忠之士,選擇跟隨樂羊,玄機,趙克歸隱祖地,不再插手七雄之事。

秦國佔據苦蒿州,秦國聲威大震,秦國沒有乘勝追擊,選擇迫和,儲存戰果。

混亂紀九萬九千三百五十年,趙國開始變法,在刑地鑄一高臺,以明刑法,刑臺就此得名。

混亂紀九萬九千三百九十年,魏文王因為伐天之戰所受之傷,遲遲未能突破歸一境,壽命耗盡遺憾離世,魏惠王即位。

死之前魏桓怔怔的望著韓國的方向,嘴中喃喃道,

【康弟,為兄先走一步了,希望你能突破,照顧好我魏氏基業。】

韓昭王聽聞魏文王離世,慟哭不已,罷朝三月,親往魏國奔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