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凡便開口詢問,

【你有什麼話要對我說嗎?】

吳起沉默了一會,還是開口了。

【不是屬下要質疑大帥的決定。

只是此事事關重大,不得不慎重啊。

儒家情況終究是未知,早些年間屬下也接觸過儒家之人。

怎麼說呢,手段確實奇特,但是軍陣對戰不太適合。

不太適合正面對抗,只能作為輔助。

還有儒家是否會做出一些不太好的事情,都不確定。

儒家魁首孔丘或許沒有問題,但是儒家那些門徒就很危險了,

我曾經接觸過的那些儒家之人,或多或少因為他們所遭受的待遇,而對九天十地有些怨言。

這些都是不穩定因素,既然是斷後之軍,自然是需要意志堅韌,能打苦仗,硬仗的將士。

屬下認為儒家門徒不太合適,

不若擴大一點範圍,再挑選一批,不過二百萬缺口,須臾可得。

屬下知道大帥的做法,自有大帥的考量。

屬下只是盡到應有的責任罷了,還請大帥不要介意。】

易凡笑著擺了擺手,眼神中充滿了肯定。

【我怎麼會因為您的忠言而心生芥蒂呢,我還要感謝您的直言不諱呢。

您所說的都是確實存在的,這些問題我也有考慮到。

要說我有什麼考量,有那麼一點點吧,都是一些上不了檯面的東西。

我手上有祖地的上古秘術,可以保證儒家門徒不會叛變。

雖然對他們的身體有一定損害,但是這一戰留下來的都是必死的結局了。

什麼後遺症的都不重要了。

至於戰鬥能力,他們本就不是用來正面對戰的。

還記得此戰最初之時嗎,儒家門徒將自身力量貢獻給儒家魁首孔丘。

孔丘因此得以將數十位古神化作傀儡,這個能力對接下來的計劃很重要。

只要儒家門徒能幫助孔丘在煉化一些古神,那兩百萬儒家門徒死乾淨又如何?

一切都是有代價的,孔丘想要改善儒家的地位,自然是要付出代價的。

至於正面作戰,八百萬將士也差不多夠了。】

易凡身上散發出對生命的漠視,這讓吳起猛地反應過來。

面前的這位可不是善茬,大大小小的戰役下來,

所殺生靈何止千萬,手上早就沾滿了鮮血。

那麼吳起就放心了,既然易凡有解決辦法就好。

管他是什麼手段呢,真當吳起是什麼好人呢。

這個問題解決之後,吳起便再次和易凡推演大軍接下來的行事。

這種推演很費心力,不過對自身的兵家修為也有所裨益。

孔丘來到儒家所在的營帳之中,先召集了自已的得意弟子們。

告知他們,自已為儒家爭取到一個興起的機會,不過需要我們這一代儒生做出犧牲。

在孔丘將一切講明白之後,並沒有像往常一樣,讓諸弟子提出自已的看法。

少見的專斷了這件事情,就給了諸得意弟子兩個選項。

留下來赴死,為後輩開路。

與大軍一同撤退,為儒家保留火種。

還好孔丘教弟子的水平還是有一手的,諸位得意弟子都沒讓孔丘失望,都選擇了一同留下赴死。

隨後孔丘便安排他們去儒家門徒之中挑選三百萬適合的門徒一同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