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之日很快來臨,陳逸輕鬆地邁入考場。

在第一日便已答完離場。一時轟動京城,當得知是陳逸時,又感覺是理所當然之事。

放榜之時,不出所料,陳逸奪得會元。只要在接下來的殿試中取得狀元,陳逸也達到了連中三元的成就。

殿試之日很快來臨,陳逸在朝堂之上侃侃而談,引經用典。不出所料取得狀元之名。

取得狀元之後,世家代表私下找到陳逸給陳逸一個入贅到世家的機會,陳逸雖氣憤,但這麼多年養氣功夫也讓陳逸沒有發作。

只是告訴世家代表自已一心研究學問,無意參與政治鬥爭。委婉的拒絕了

世家代表只是冷哼一聲,告訴陳逸,人在世界上,很多事情不是自已不想參與就不會沾染的,要陳逸自已好好斟酌。便離去了。

不久,宮裡傳來訊息,讓陳逸進宮面聖。陳逸進宮之後,天子先讓陳逸與其講學。

講完學之後,又問了陳逸一些對天下大勢的見解,如何變革等等問題

陳逸結合兩世的智慧和原來世界的一些做法,給出了答案,讓天子聽得如痴如醉,不禁將坐席拉近聆聽。

陳逸講完之後,天子眼神火熱,站起身對陳逸一拜,陳逸連忙避開。

天子言先生大才,如若不棄,朕願拜先生為相,以求大治。

陳逸拒絕了,向天子言明自已無意仕途,只願研究學問,教授學生。如若可以,願在國子監任職。

天子聽完之後大失所望,不過還是說到,可矣,朕這就任先生為國子監祭酒

。不過改革之事還請先生多多考慮,朕時刻期待先生的決定。陳逸拜了拜天子,感謝了天子的厚愛便離去了。

史載“聖人至天子面前,為天子講學,天子問治國,聖人言之,天子大喜,遂拜聖人,聖人避之。天子請聖人治國,聖人推矣,言無意世俗,只求大道,教化世人。天子大失所望,任聖人執國子監,聖人謝而退之。”

陳逸來到了國子監,期間也沒有什麼么蛾子,

畢竟陳逸的名望就放在那裡,天子尤甚賞識,陳逸自已還選了國子監這個虛職。世家也就沒必要對陳逸下手。

就這樣陳逸在國子監站穩了腳跟,便開始像“勝天半子”祁書記一樣開始回報村子,

畢竟自已是全村供出來的。將村中願意出來闖蕩的都接到京城,

有練武的天賦就安排跟著陳石二人,有學文的才能就安排進入國子監讀書,

文不成武不就為人憨厚老實的就安排在府內做事,性格有缺陷的就給予一筆錢財在京郊落戶,

故土難離的人,陳逸也寫了一封書信給當地官員請其照顧一二。還有啟蒙的夫子,陳逸也請到京城之中,作為管家,幫忙管理府中。

陳逸這所作所為也使得在族譜上專門為其開了一頁,世家大族對陳逸也對陳逸更為放心,認為陳逸此人無甚野心。也算是意外之喜吧,這樣陳逸就不用擔心世家來打攪他美好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