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軍強勢佔領長江北岸重鎮江陵後,大唐朝野開始人心惶惶,很多在長安城經商的西域胡人開始撤離長安,這些胡商認為,唐軍太弱了,大唐朝廷根本守不住長安!當時,整個長安和秦川地區唐軍兵力非常空虛!前幾年,為了討伐黃巢軍,大唐朝廷已經將守衛長安和秦川地區的唐軍幾乎全部派往中原和江南前線!這些出征的部隊的大多數已經消耗在前線,剩餘的出征部隊也留在中原和關東各地固守隘口,防止黃巢軍攻入關內,威脅長安!當時,整個秦川地區的防衛力量並沒有完全控制在大唐朝廷的手裡。
唐朝中期由於安祿山、史思明造反,吐蕃王國趁著大唐帝國在河西走廊的兵力空虛,他們出兵佔領了河西走廊及大唐的西域疆土。
直到吐蕃統治河西走廊一百多年後,西域漢人名門望族張議潮,趁著吐蕃內亂,在敦煌發動沙州起義,這樣才將河西走廊和西域從吐蕃手上搶回來!雖然,這些地區迴歸了唐朝,但是河西走廊和西域已經成為一個軍閥割據之地,各種勢力摻雜其中,這個地區成為一個高度自治的獨立王國。
因此,大唐朝廷從秦川西邊尋找幫手的可能性幾乎為零!秦川地區的北面是陝北丘陵地區及大漠河套平原,黃河以北、長城以內有少量唐軍把守,黃河以北、長城以外是李克用沙陀軍的勢力範圍!沙陀軍的根據地在雁門關以北的雲州地區,他們在這裡臥薪嚐膽、覬覦中原已經一百多年,因此,對於大唐而言,沙陀軍是敵是友很難定論!長安的東門門戶是潼關和函谷關,這個兩個關口由大唐的關東軍守衛,關東軍剛剛在黃巢軍那裡吃了敗仗,因此,大唐關東軍對黃巢軍非常懼怕,他們缺少與黃巢軍決戰的勇氣!長安防禦中原勢力進攻的門戶是藍田要塞和武關!武關在秦嶺山脈東端,是古晉楚、秦楚國界出入檢查卡口,武關位於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東武關河的北岸,與函谷關、蕭關、大散關等並稱“秦川四塞”!由於大唐長期處於和平年代,因此一直以來幾乎沒有成建制的正規軍,守備武關和藍田要塞!此時大唐王朝及長安城如漂浮在空中的裝滿鳥蛋的大鳥巢,一旦落地,傾巢之下,豈有完卵?!......但是此刻,能夠拯救大唐,讓大唐暫時免於覆滅的英雄豪傑出現了,他是大唐山南東道節度使——劉巨榮將軍,劉將軍正好領兵駐紮襄陽,防禦匪寇!劉將軍是一個心思縝密、有勇有謀的軍事家,他得知黃巢軍佔領江陵,並向襄陽推進後,他馬上謀劃抗擊黃巢軍的策略及戰術!由於襄陽兵力不足,劉將軍的部隊與黃巢軍正面硬剛肯定沒有勝算!因此,劉將軍馬上聯合淄州刺史曹全晸!他們在荊州一帶排兵佈陣,設下重重伏擊,抵禦黃巢軍的北伐!此時,由於黃巢軍連連獲勝,他們認為唐軍只是一群又紈絝子弟組成的少爺軍,唐軍根本不堪一擊!因此,黃巢軍根本不把劉將軍的戰爭準備放在眼裡!黃巢軍看到唐軍騎兵竟敢到黃巢軍的軍營外,罵戰和挑釁,黃巢軍總是傾巢而出,追擊唐軍!但是,唐軍總是一下跑得無影無蹤!剛開始,黃巢軍還比較謹慎,擔心窮追不捨會掉入唐軍伏擊圈!後來唐軍加大挑釁力度,直接火攻和攻打黃巢軍的主帥大營!這樣一來,黃巢大怒!他親自帶領部隊主力傾巢而出,企圖一舉消滅唐軍,佔領襄陽,準備北上宛城(南陽),向西北進攻武關!不久,劉曹聯軍終於在荊門包圍了黃巢軍!劉曹聯軍不愧是唐軍中的虎狼之師,他們騎兵和步兵不斷對黃巢軍發起毀滅性的猛烈衝殺!在天昏地暗的血肉拼殺中,黃巢軍十分之七八的官兵慘死在唐軍戰刀和長槍下!黃巢知道再跟唐軍硬拼下去,他的部隊肯定全軍覆沒,因此,黃巢帶領剩餘一兩萬人馬突圍逃跑!劉曹聯軍主將準備帶領精銳部隊去追擊黃巢軍時,劉巨榮卻喊了一聲:“停止追擊!”
這位主將對劉將軍放棄剿滅黃巢軍的機會,感到非常震驚、很不理解!但是,他還是命令部隊停止追擊,並給黃巢讓開道路讓他們逃跑!事後劉巨榮才向這位主將解釋道:“朝廷只是皇家的廟堂!我們只是皇家的走狗和奴才!今天皇家有難,他們自然把我們當人看!一旦我們幫他們剷除黃巢這個隱患!他們肯定認為我們比黃巢更隱患和危險!因此,才有‘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卸磨殺驢’等典故!你應該還記得康承訓將軍吧?!”
主將深沉地點點頭!大唐鹹通四年(西曆863年)3月,南詔(今雲南地區,大理國的前身,原是唐朝藩屬國)進犯嶺南西部今天廣西南部的左、右江一帶,兵鋒直逼邕州(南寧)。
由於廣西當地的唐軍官兵抗敵不力,因此唐懿宗下詔,以義武節度使康承訓為嶺西節度使,率軍前往抵禦南詔來犯之敵,並命荊、襄、洪、鄂四道發兵數萬人赴廣西增援義武軍!其中,徐州刺史孟球率領的數千名武寧軍精兵,其中有800人戍守桂林。
當時,唐朝對地方軍參戰採用“三年一代制”即在前線和防區服役三年,就可以解甲歸田,返回家鄉!但是,由於唐軍不適應山地作戰,無法入駐南詔國境內即雲貴高原地區與南詔軍主力決戰,因此左、右江一帶戰事總是處於停停打打的拉鋸戰僵持狀態!因此,駐紮於廣西桂林等地的武寧軍官兵經常收到延遲迴家的命令!當時,武寧軍在廣西前線及防區已經待了三年以上,他們對廣西的炎熱、潮溼和蚊子等已經深惡痛絕,他們歸鄉之心已經不能再忍!鹹通九年(868年)7月,駐紮與桂林的800多名寧武軍官兵發生兵變!寧武軍桂林部牙官許佶、趙可立等9人殺死駐軍都頭王仲甫,擁立頗有威望的糧料判官龐勳為都將,在奪取寧武軍桂林監軍院的兵器、鎧甲後,隨即率領戍卒800多人離開桂林北上,踏上“惡意返鄉”之路。
不久之後,這次返鄉兵變發展成具有10多萬部隊的盛大起義!鹹通十年(869年)9月,義武節度使兼嶺西節度使康承訓將軍,率領義武軍主力攻克徐州,龐勳率領殘部突圍出城,在逃往途中戰死於蘄州,部眾或被殺或被俘,叛軍幾乎全軍覆沒。
至此,一場由“返鄉兵變”引發的大規模叛亂,宣告結束!但不久後,朝廷以“對敵指揮無方,對屬下節制無力”為由,下詔將康承訓將軍及其親信及幕僚全部殺害!康承訓將軍是大唐對南詔國作戰,以及平定龐勳之亂的頭號功臣,唐王朝如此“卸磨殺驢”地殺害康承訓將軍及其親信和幕僚,這種做法讓很多唐軍地方軍主帥,對唐王朝失去了最後的信任和希望!最後,劉巨榮拍著那個主將肩膀說:“朝廷多負人,已有危難,不愛惜官賞!事平即忘之,不如留賊,為餘生富貴作餘地耳!”
......黃巢軍主力逃離荊門後,在江陵(荊州)進行了短暫休整!隨後,黃巢帶領十幾萬餘部及騮重等,乘船順長江而下,進入鄱陽湖,佔領饒州,以饒州為根據地修養生息!此時已是大唐乾符六年(西曆879年)年底,大唐朝廷各部門官員和辦事小吏,他們都以各種藉口離開朝廷,逃離長安!因此,整個朝廷和長安開始冷清,皇城和京城失去了往日的繁華和喧囂!但是,恩奈、阿里戈和劉中興仍然在朝廷門下省進奏院堅守崗位,因為他們最瞭解唐軍與黃巢軍的戰況,他們知道大唐朝廷不會一下就倒臺。
同時,他們非常珍惜這份來之不易工作和待遇。
雖然他們俸祿只是每人每個月20兩白銀左右,但是20兩銀子足夠10個人在長安生活一個月。
這筆俸祿對劉中興非常重要,他當官後,他讓劉存良老先生在家裡休息,他負責劉老先生的生活費用。
黃巢軍被打敗後,進奏院的事情變少!此時,正好驛馬鎮南山祖廟的建設工程全面竣工驗收了!因此,恩奈回驛馬鎮主持大型法事,安放李明覺大師等西域唐軍的英靈!為了讓驛馬鎮的移民能夠永遠記住自己祖先,因此這個祖廟取名為:西域巴城唐軍後裔祖廟,簡稱:巴城祖廟。
巴城祖廟正在驛馬鎮南山西端山坳的半山坡上,從驛馬鎮中心區到祖廟要走四五里的盤山道,道路可以通行三輛並行的大馬車,而且路面非常平整,因此,驛馬鎮的民眾要去參拜祖廟非常方便。
祖廟正門向東,正門是一個大廣場,廣場用青石板鋪砌而成!廣場東面是恩惠河,恩惠河上有一條漢白玉石橋,連通上山道與祖廟廣場。
祖廟佔地2000多畝,建設有祖靈殿、西征殿、歸來殿、全真殿、修道院、藏經閣、寺廟住宿區、食堂及倉庫區等,建築風格一律採用唐代廟宇建築風格。
恩奈讓劉青峰請來長安最著名的道士和法師,在祖廟正門外廣場舉行安魂大法會,將李明覺等3000多名唐軍西征英靈安放在祖廟祖靈殿裡。
祖靈殿正門向東,殿堂正面是一個高大漢白玉神臺!神臺上面靠牆是一組唐軍官兵騎著戰馬行進在沙漠中威武的彩色形象雕塑群!神臺上塑像前整齊地擺放著李明覺等3000多名唐軍官兵靈牌!神臺的前面是香火臺,香火臺上有左右燭臺,以及擺放正中的香爐!平常有專職道士負責管理這裡的香火及供神活動!恩奈他們從巴米揚南山靈洞帶領驛馬鎮的金質靈牌和靈塔,被安放在祖靈殿地宮裡,這個地宮只有恩奈一個人可以開啟和進出。
西征殿主要陳列西征唐軍將士的遺物,設立文字牌匾講述他們西征的故事,以及他們的後裔在阿拉伯各地的生活狀況。
歸來殿內設立文字牌匾講說,驛馬鎮居民由來,他們迴歸祖國的過程,以及建設驛馬鎮,接受教化,融入大唐社會的過程。
全真殿是仿照道教全真派祖師殿方式建造的道教寺廟,供道教信徒再次燒香祭拜。
修道院是傳授道教經文和法理,進行打坐冥想的修行場所。
藏經閣收藏有各類正統道家、儒家和佛家等經典著作,供信徒借閱、研習。
祖廟開張營運後,這裡住著1000多名道士及工作人員,他們負責寺廟運作、安全保衛、物業維護、寺院人員生活服務等,這裡發生的一切費用都用恩奈商社負責支付。
祖廟落成,安放了祖先英靈後,恩奈感覺輕鬆很多,他要把主要精力用在如何帶領驛馬鎮民眾,順利度過大唐末年的戰亂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