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士科考放榜當天,朝廷尚書省就公告,由於朝廷和國家急需用人,因此今年拔萃提前在正月十五日開始舉行。
這樣一來,恩奈、阿里戈和劉中興等進士及第根本沒有時間,慶祝自己人生的成功,他們馬上投入拔萃試的複習和準備。
拔萃試是朝廷錄用官員的入職考試,透過這個考試才能成為委派為朝廷命官,獲得朝廷的俸祿、待遇、職責和權力。
參加拔萃試人員為當屆進士、歷屆進士或者朝廷推薦參加拔萃試等人才。
拔萃試的考試內容分為,面試及口試、筆試及實操等兩部分。
考試內容為:俊士、問策、明經、明法、明字、明算等科目。
俊士科目的內容是,讓具有道士知識的稽核官對參考學員進行面相、體檢、行走姿態、聲調、反應、體力等方面的測試,透過俊士科目考試的人才,才能進入往下的科舉考試。
因此,相貌醜陋、身體殘疾、體弱多病、反應遲鈍的人,在俊士科考中肯定被最先淘汰。
問策科目即口試,是考官透過問答方式,測定考生的組織語句、表達意義和觀點等,測試考生的口才能力。
明經屬於筆試,考核考生對四書五經等必讀經書的記憶和熟悉程度,考察考生對一般經書釋義、分解和理解等閱讀和思考方面的能力。
明法屬於筆試,考核考生對大唐法律及法規記憶及熟悉程度,考察考生對法律在立法原則、司法程式、案件審判、罪行認定、量刑及執法等知識的熟悉程度及實務操作能力。
明字屬於筆試,考核考生對文字的認識、釋義、書寫等方面的能力,兼考考生在繪圖和繪畫上的能力。
雖然漢字經歷了秦始皇的文字統一運動,但是華夏各地文字並沒有因此完全統一,因此一意多字、一字多音、一意多音等情況在民間仍然非常嚴重,華夏各地之間文字和語言交流仍然非常困難。
為了加強各地人民文化和資訊交流,為了文字和語言統一獲得了更好通用的成效,歷朝歷代確實做很多工作,但是到了漢朝漢字(即漢朝正統字)仍然與地方土俗字、異體字、通假字和簡化字等處於並用狀態,而且各地方言和土話仍然大行其道。
因此,在文字的認識、釋義、讀音、使用和書寫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困難。
到了唐朝漢字書寫方式發生革命性變化!在西漢之前,文字書寫工具是刻刀,書寫的材料是竹木材料、石料、骨材等,字型為篆體及隸書,做官的讀書人成為刀筆吏!東漢之後,由於朝廷文書傳遞量大,而且資訊交換非常頻繁,因此輕便的蔡倫紙張被朝廷認定為朝廷文書的書寫材料。
毛筆和刻刀是同時產生的書寫工具,使用硬質材料書寫的時代,文字書寫程式是,先用毛筆將文字描繪出來,然後再用刻刀將文字陰刻成型,最後在文字上塗上丹砂等天然染料,這樣才算寫好一個字。
至從紙張被朝廷指定為文書材料後,毛筆和墨水成為了唯一的書寫用具,這大大提高書寫效率,此時的書寫者被稱為文人墨客!為了進一步提高書寫效率,文人墨客改變篆體和隸書曲折婉轉書寫方式,才有橫平豎直、點勾撇捺的簡約筆法書寫漢字,到了唐朝已經發展成熟了端正嚴謹的楷書,簡潔流暢的行書,以及形神兼備,自由奔放的草書!因此,在沒有實現絕對文字統一,而且方言盛行,文字改革不斷推陳出新的唐朝,讀書人要完全掌握文字、語言、書寫和作文,仍然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因此,明字科考非常必要。
明算科考的考試內容是,考核考生在數數、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的能力,背誦九九乘法表、九章算術等計算定法,考核考生掌握稱重計量、升斗計量、土地丈量,以及山川、河流和地形的測繪和計算方法的程度,同時測試考生在使用算盤,使用各種計量工具的操作能力。
透過以上考試的考生才能成為朝廷的錄用人才,因此,在唐朝能夠透過進士考試和拔萃試的人,他們絕對是具有真材實料的大人才,大全才!由於恩奈和阿里戈出身商業世家,因此他們對法律、數學、口才和交流等非常熟悉,而劉中興是老考生,以及劉存良的關門弟子,因此他們對俊士、問策、明經、明法、明字、明算等科考內容非常熟悉。
正月十五日至十八日,恩奈、阿里戈、劉中興在朝廷尚書省考試院參加拔萃考試,他們都以甲等及第的優異成績透過拔萃試,韓鐵關也透過拔萃試。
拔萃試放榜後幾天,朝廷門下省錄用官找恩奈、阿里戈、劉中興談話。
這個錄用官叫李貞德,五十多歲,身材瘦小,臉色陰沉,他是門下省平章事次郎!唐朝採用三省六部的組織機構管理朝廷和整個帝國。
皇帝是最高統治者,皇帝直接領導和管轄門下省、中書省、尚書省等朝廷的最高機構。
門下省是皇帝問政和資政的主要參謀部門,也是皇帝監督朝廷官員,收集朝廷及民間情況的情報部門。
中書省是幫皇帝起草和管理詔書,釋出命令和指令的文書部門,由於這個部門直接面對皇帝因此這部門也可以影響皇帝決策,以及朝廷政策!尚書省是朝廷和帝國職能管理部門,他下屬機構是兵部、吏部、戶部、刑部、工部、禮部等六部。
李貞德干咳幾聲後,他用低沉語言說:“三位同事!我想你們應該清楚門下省的職責是什麼?!你們三人是進士前三甲,又是拔萃試甲等生!因此,朝廷吏部才將你們分配到門下省任職!門下省下屬機構有問策院、進奏院等職能部門,目前你們三個給皇上問策還不夠資格!因此,你們只能在進奏院任職!恩奈只有13歲,阿里戈還不到10歲!你們兩個都是神童啊!你們兩人做進奏院記錄幹事,部門下屬的探子和無良人等來部門上報情況,你們負責聆聽、記錄、成文!然後,呈報給《讀開元雜報》編輯!劉中興!我看你比較老成穩重,你來做《讀開元雜報》的編輯,這份報紙是皇帝瞭解民情,掌握國家狀況和動態的主要渠道,因此,它非常重要!編輯將這份報紙成稿後,我和門下省長官平章事都要稽核,我們稽核透過後,才能呈報給皇上本人閱讀!明白嗎?!”
恩奈、阿里戈和劉中興等看著李貞德默默點頭!李貞德嘆了幾口氣後,他擦著額頭的汗水說:“三位同事!皇上對你們三人非常好奇!他要明天下午與你們見面和交談!伴君如伴虎啊!你們在於皇帝見面時,你們在禮儀、舉止、談吐上必須中規中矩,小心謹慎,你們千萬不要說錯話,做錯事!否則你們將萬劫不復啊!”
與部門主管李貞德交談結束後,恩奈、阿里戈和劉中興等回恩奈辦事處。
為了方便工作,門下省進奏院設立在長安皇城門外的鬧市區一套兼備森嚴的大院裡,這裡距離恩奈辦事處只有兩三百米的距離,恩奈、阿里戈和劉中興等去進奏院非常方便。
由於進奏院住房和伙食條件很差,因此,恩奈、阿里戈和劉中興還是在恩奈辦事處吃住,平時乘坐一輛馬車上下班。
回到恩奈辦事處後,他們仨人與劉存良老先生交談,瞭解進奏院及皇帝情況。
劉存良思考片刻後,他慢條斯理地說:“唉!國家就是皇帝一個人的大家庭啊!因此,皇帝肯定要有一個內閣機構,幫助他監督和管理朝廷和整個帝國!尚書省和中書省是直接幫皇帝幹活的部門,而門下省才是皇帝內閣參謀,以及監督朝廷機構、地方衙門、地方民情等情報機構!以前像來俊臣這樣酷吏奸臣就出於門下省進奏院,他們為了業績,討好皇上,不惜製造冤假錯案,殘害忠良!我做禮部尚書時,就是被進奏院彈劾後,被朝廷開除的!因此,你們在進奏院任職一定保持良心,不能做壞事啊!”
他們三人對老先生默默點頭,劉存良喝了幾口茶水後說:“當今皇上叫李儇,他生於西曆862年6月8日,原名李儼,京兆府長安縣(今陝西省西安市)人,他是唐朝第十九位皇帝,他於西曆873年8月16日登基為唐僖宗,他是唐懿宗李漼第五子,其母為惠安皇后王氏,他在父親的柩前即位,那年他只有12歲!他從小被封普王,由於聰明伶俐,深得唐懿宗喜愛,從小養尊處優,熱衷遊樂,擅長馬球等宮廷遊戲!”
“在唐懿宗彌留之際,在宦官田令孜等人擁戴下,他成為皇太子,改名李儇。
鹹通十四年登基為唐僖宗。
唐僖宗登基後,權宦田令孜把持朝政,對民間推行很對課兼雜稅,導致民不聊生,百業荒廢,政局日益混亂,引發王仙芝、黃巢等民變和匪患!”
“因此,你們去見這樣的皇帝,一定要特別小心謹慎啊!現在,國家已經走到這種地步!國家現狀不是幾句話可以講明白的!因此,你們不能做出頭鳥啊!你們少說話,少表態!你們做事情,只能如履薄冰、按部就班!這樣你們才能在進奏院待下去!否則,你們很容易得罪田令孜這樣的奸人,或者哪個門閥士族啊!”
劉存良喝了一口茶水後,他驚恐地盯著恩奈、阿里戈和劉中興等三個徒弟說:“你們三人可能還不知道,進奏院管轄著麗競門和神策軍等部門!”
恩奈、阿里戈和劉中興等三人有些恐懼地看著劉存良搖頭,劉存良低聲說:“麗競門是一個間諜組織,它由滲透朝廷各部門、地方衙門和民間各地的探子和殺手組成!神策軍是皇帝透過太監領導的秘密軍隊,神策軍有幾萬兵馬,神策軍只歸皇帝和太監總管田令孜統領!因此,你們要處處小心啊!很多官員和人士已經不明不白地死在麗競門和神策軍手裡!”
聽了劉存良的話,恩奈、阿里戈和劉中興第一次感覺,朝廷是一個充滿陰謀和險惡的地方,不是什麼人間天堂!同時,他們認為做一個自由自在的平民百姓,是多麼輕鬆和快樂的事!在朝廷當官是一件多麼可悲和可怕的事,他們在朝廷當官是不是一個錯誤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