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尚不被各國軍方所重視,到了本世紀3o年代各軍事強國的軍事學院裡都不約而同地冒出一些對特種作戰感興趣的軍人,他們的理論根據是:在承認偉人創造歷史的前提下也決不忽視小人物、小事件創造歷史的可能性。
奧匈帝國皇太子斐迪南在塞拉熱窩被一個塞爾維亞小人物幹掉,結果就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你能說小人物創造不了歷史嗎?當天平處於均衡狀態時一隻螞蟻的重量都可以導致天平的傾斜,那麼在戰略的天平上,一支受過特種訓練、裝備精良、作戰素質極高的小部隊在關鍵時刻的突襲也會使戰略的天平生傾斜。
哥哥山本一木研究的課題太偏了,但他從來不後悔。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個廣闊的活動舞臺,特種作戰理論在美國、英國和德國的同行們已經付諸於歐洲戰場、北非戰場、太平洋戰場上的實際行動,同行們已經大顯身手了,可是大日本皇軍的特種作戰史豈能是空白呢?哥哥的第一代山本特工隊員都是從各部隊精選出來的。
必須透過多種嚴格的考核淘汰率極高。
在柏林的特種兵學校裡,那個一貫看不起東方人的日耳曼教官霍曼上校曾驚訝地發現這批來自日本列島的學員具有極豐富的實戰經驗,這絕不是課堂上能學到的。
學員們驕傲地告訴上校他們都受過高等教育,另外從1931年的滿洲事變起日本軍隊就沒有停止過作戰那時希特勒先生還沒把德國的事料理好呢。
山本青木崇拜哥哥,他覺得哥哥做什麼都對,特別是特種部隊,山本青木是哥哥最大的支持者,弟弟和哥哥山本一木一樣看不起那些老朽的、頭腦僵化的負責軍械生產的官員們。
看看他們給日本陸軍裝備了些什麼武器:五裝彈的三八式步槍,每射一子彈還要動手拉槍栓退彈殼,輕機槍每個小隊才一挺,火力太差了。
可是,日軍軍械官員們的理論是:日本是個資源貧乏的國家,如裝備自動火器將會加大作戰成本。
以單兵攜帶的彈藥基數一百五十來計算,用於單射擊的步槍也許能支援一天的作戰,而用於連的衝鋒槍也許一個小時都頂不下來。
如果只給一百萬陸軍裝備衝鋒槍那麼以現有的資源、生產力、運輸能力及後勤保障系統要擴大十倍這樣的高成本戰爭不是日本所能承受的。
山本兩兄弟則一直執相反觀點,特別是弟弟山本青木,他一直就喜歡先進武器,他對“密集大火力”從參軍開始就有獨特的崇拜。
山本兄弟認為日本資源貧乏是客觀事實,要不是因為這個原因日本就沒有必要進行這場戰爭了,要是日本物資充沛,沒有地震火山,老老實實呆在島國過自己的神仙日子不好嗎?可是,隨著戰爭的不斷推進,兩兄弟情況發生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