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小試牛刀
唐朝小金佛真品圖價格 南希北慶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身為道士皇帝的李隆基,對道家確實是有些偏愛的,關鍵這傢伙又是一個天賦性選手,對於王熙的理論,他是能夠領悟的,尤其是儒法基於道這個理論,他覺得非常有道理。
既然有道理,那就得學以致用,付諸實踐。
天賦異稟的他,可是不需要去費腦筋謀劃,他很快就想到辦法。
翌日。
紫宸殿。
“陛下。”
正在商議軍政改革的張說忽然瞧向李隆基,見他似乎心不在焉,於是喊道。
李隆基一怔,“什麼事?”
張說直接問道:“陛下可有在聽?”
語氣略有不爽,唐朝的君臣關係,沒有那麼懸殊,互相尊重還是基本常態,中書令發言,你皇帝開小差,那是決計不行的。
“朕當然在聽,只是.。”
李隆基道:“只是朕突然想到另一事。”
張說問道:“不知是何事?”
李隆基道:“相公可有聽過,揠苗助長的故事?”
張說愣了愣,笑道:“臣當然聽過。”
李隆基又問道:“這天下官員,都懂得揠苗不能助長的道理麼?”
張說都懵了。
這別說當官的,百姓都懂啊!
還用問嗎?
那源乾曜笑道:“自是懂得。”
李隆基又繼續問道:“天下官員,又是否懂得,為何揠苗無法助長,那粟麥到底何時播種,又何時收割?”
源乾曜想了想,道:“這也得分怎麼說,到底南方和北方不同,要說大概時辰,相信天下官員應該都知曉,可要說具體哪一天,或許有些官員並不知曉。”
李隆基道:“這就是問題所在,如果官員不瞭解農耕,在制定政策時,可能會出現偏差,例如,張相公方才說的兵役問題,會否與農耕發生衝突,以至於給百姓帶去困擾,但這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只要官員準確的知道懂得何時播種,何時收割,以及對於地理的熟知,避免不合理的安排,又比如說,讓長安百姓跑去西域服役,這來回路上,得耽擱多久,必然是會影響到百姓的生計,以及農業生產。”
源乾曜點點頭道:“陛下所言,確有道理,之前兵役就存在此類的問題。”
張說卻是好奇道:“陛下為何突然提及此事?”
李隆基道:“朕在想科舉中,增添這方面的學問,如農耕、漁獵、天氣、地理,若是官員懂得這些學問,在制定政策時,可能會更加有效,不容易出錯。”
張說捋了捋鬍鬚,“陛下說得雖有道理,但臣覺得不妥。”
李隆基問道:“相公為何覺得不妥?”
張說道:“去年才完成的科舉改革,在科舉中增添詩賦,如今又增添這些學問的話,會讓考生不知,朝廷到底側重於哪些學問,就會讓人覺得朝廷的政令,是朝令夕改。
雖然陛下的建議有道理,但是臣以為還是應該更注重政令的穩定,即便要推行,也得等數年之後。”
李隆基捋了捋自己的山羊鬍,沒有做聲。
張說見皇帝似乎不太滿意,這腦子一轉,又道:“其實陛下所提到的學問,是非常重要,但也不是每個官員都必須知曉的,官員若是不知,可以去問,這並不會影響到朝廷的具體施政。
當然,若是懂得一些,那的確是更好,這學問總是多多益善。所以臣建議,可以在吏部設考核,作為一個評判升遷與否的次要原因。”
李隆基點點頭道:“相公言之有理,就這麼辦吧。另外,地方官員送來的奏章上,總是寫著耽誤農業,亦或者什麼雨季道路泥濘,故而影響糧草運輸,那到底農時是指哪個時段,雨季又是哪個時段,各地大有不同,朕哪裡知曉。所以,以後若涉及到農耕、漁獵、天氣、地理方面的學問,奏章上,要寫明一切因果關係,不能一筆帶過,如此也能更具說服力,朕也看得明白,好做決斷。”
張說點點頭道:“臣會督促那些地方官員,儘量將奏章寫得詳細。”
李隆基道:“不但要詳細,而且還要準確,否則的話,證明他們無法勝任。”
張說道:“臣遵命。”
會議結束後,張說和源乾曜出得大殿,二人是面面相覷。
說得好像是沒有問題,皇帝提出這要求,好像也是理所當然的,但總覺得哪裡不對勁。
源乾曜左右瞄了眼,又是小聲道:“陛下怎麼突然提及此事?會不會是.?”
張說問道:“你是說《十萬個為什麼》?”
源乾曜點點頭。
張說思索半響,道:“一直以來,陛下都非常推崇道家思想,受到影響,也是有可能的。”
源乾曜問道:“不知相公怎麼看?”
張說道:“雖然我並不認為這是道家思想,但僅是如此的話,也無傷大雅,因為不管怎麼樣,官員若是多懂一些學問,在管理方面,肯定更能遊刃有餘,只是主次關係可不能變,官員更多還是應該側重於管理和協調方面。”
源乾曜點點頭,又道:“既然如此,何不讓國子監增添這方面的學問,也算是給大家一個訊號。”
張說點點頭,“那就勞煩你去禮部跑一趟。”
卻不知,他們這般想,是正中李隆基的下懷,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自漢以來,朝堂之上,其實就是儒法獨霸,道家基本上是沒有太多生存空間,最多也就是某一個皇帝,偏愛道家,採取一些源於道家思想的政策,比如說休養生息,諸如此類的。
但這並不會影響到儒法的地位。
李隆基一直想推道家思想,但怎麼跟儒法相處,這是一個問題。
他也未有找到更好的辦法。王熙的觀點,也就是儒法基於道,是給了他極大靈感,還是延續用儒法來制定政策,但必須基於道家思想之上。
而其中的一個關鍵,就是王熙重新解釋了無為。
什麼是無為。
化繁為簡,遵循自然規律,無為將自然而成。
基於這一點,你就得充分了解自然規律。
這一次,李隆基只是小試牛刀,他關鍵在於試探張說、源乾曜的態度,果不其然,他們都很接受,並沒有極力反對。
但如果李隆基要以道代儒,那張說、源乾曜是不可能支援的。
只是張說、源乾曜目前尚不知道,照這麼下去,往後的奏章將會非常難寫,因為得解釋因果關係。
而那邊面膜的熱度,也一直是居高不下。
靜思也是非常出色的完成王熙交於她的任務,她將原本七日一次的養顏會,擴大至十日三次。
同時履行諾言,表示第一批顧客,將會在七日後,再度體驗到面膜,同時,將名額從一百五十人,擴大至兩百人。
再來就是與無名學院有合作的家族,這些將會優先至第二批,這裡面的人其實不多,第二批中,大量的還是那些捐助非常多的客戶。
至於無名學院學生的親戚,將會得到特殊安排,就是會給他們一個專場。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就是嚴格執行親疏遠近的標準。
因為青雲觀背後是無名學院,其實真正意義上的老闆,就是李隆基的。所以,他們也不需要拍誰的馬屁,管你是誰。
當然,話又說回來,那張說的女兒,肯定還是要優先安排的,到底這中書令的面子,必須得給。
不過也就一箇中書令。
這番安排,雖有抱怨,但是不多,也算是合情合理,至少青雲觀還是將養顏會延長至三日。
這千盼萬盼,終於迎來這二次養顏會。
貴婦們都是趕在日出之時,就來到這青雲觀。雖然她們都是帶著孩子來的,但是一入觀,就將孩子們扔給了太極球,自己則是跑到養顏。
紫霞夫人也是來到這裡。
不過這回,是王熙親自迎接,並且表示自己會親自幫小姨敷面膜。
“小姨何德何能,能勞煩雀兒親自幫小姨。”紫霞夫人是故作受寵若驚。
王熙嘿嘿道:“小姨切莫這麼說,其實是因為過兩日我皇后姑姑和眾多嬪妃都會來此養顏,因此雀兒打算練練手,到時親自幫皇后姑姑養顏。”
“???”
紫霞夫人有些鬱悶道:“話雖如此,雀兒就不能忍著不說麼。”
“不能!”
王熙搖搖頭道:“娘從小教我,做人就得誠實。”
“好吧!”
紫霞夫人苦笑一聲,突然意識到什麼,“皇后和其她嬪妃也會來此養顏?”
你終於意識到問題了。王熙點點頭道:“是呀!”
想必這才是這小子想要告訴我的。紫霞夫人又好奇地問道:“為何皇后不讓你去宮中幫忙?”
王熙道:“小姨見過誰將佛像搬到家裡去燒香的,這太沒有誠心了,拜著也無用,我皇后姑姑來這裡,主要是為上香,順便養顏。”
紫霞夫人道:“可是據我所知,這宮裡許多嬪妃都是信佛的。”
王熙道:“這衝突嗎?”
紫霞夫人沒有做聲了,心裡非常清楚,要是皇后和嬪妃都來這裡敷面膜,青雲觀真是一步登天,地位穩的跟泰山一樣。
但這已不是她能阻擋的了。
在王熙的指引下,他們來到一個雅間,但見裡面又多出一個奇怪的裝置,簡單來說,就是一個爐灶連線著一根竹管。
“這是什麼?”紫霞夫人問道。
王熙忙道:“這是蒸汽爐。”
“蒸汽爐?”
“嗯。”
王熙道:“就是透過將水燒開,透過竹管將水蒸氣噴至臉上,這樣能讓毛孔放大,之後再貼面膜,能夠起到更好的效果。”
紫霞夫人問道:“這是誰想出來的。”
“道家思想。”
王熙道。
不試不知道,一試,還真是舒坦極了。
紫霞夫人略顯沮喪,你這一天一個新裝置,我就是抄也抄不過來。
但也更加確定她的戰略計劃,要想取得勝利,唯一的辦法,就是掌控整個無名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