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這座位於山西省呂梁山脈中段東麓、省城太原西側的城市,距離太原僅23公里 ,是太原市唯一的縣級市。全市總面積達1512平方公里,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連線省城太原和晉西北的重要節點。它不僅是全國重要的主焦煤生產基地,更是一座擁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自然資源的城市。
一、鄉鎮風貌:各有千秋的城鎮鄉村
古交現轄3鎮6鄉4個街道,每個鄉鎮都有其獨特的魅力與發展脈絡。
- 河口鎮:地處古交市東北方向,鎮政府駐河口村。全鎮行政區域面積201.47平方千米,這裡集鎮建設已初具規模,新建商業一條街充滿活力,具備較強的聚集和輻射功能。截至2020年6月,河口鎮下轄6個社群和13個行政村。從歷史文化角度來看,河口村是歷史文化名人輩出之地,像乾隆三十五年庚寅(1770年)舉人閻廣居,字子仁,號安亭,他在任湖南省常寧、慈利等地官職時,展現出卓越的治理才能,在耒陽任職時,成功改善了當地刁蠻欺詐、歹徒結夥鬧事的不良社會風氣。他還著有《力恕堂全集》《格言錄》等文集 ,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出生於河口鎮范家卯村的陳佔則,1924年7月出生,1936年參加紅軍,編入120師358旅715團機槍連,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作戰英勇,多次受到上級表彰。1957年5月,他主動辭去職務回到河口村當農民,直至1997年落實政策,經太原市民政局批准,享受在鄉退伍紅軍老戰士待遇,他的經歷是河口鎮的一段傳奇。
- 鎮城底鎮:是古交重要的煤炭生產基地之一,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煤礦產業的發展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繁榮。同時,鎮城底鎮注重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改善,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完善,為居民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條件。這裡的居民生活節奏與煤炭產業緊密相連,形成了獨特的生產生活文化。
- 馬蘭鎮:以其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民俗文化而聞名。鎮內山巒起伏,森林覆蓋率較高,空氣清新,是休閒度假的好去處。馬蘭鎮還保留著許多傳統的民俗活動,如春節期間的社火表演,包括舞龍、舞獅、高蹺等,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氣息,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賞體驗。
- 嘉樂泉鄉:地處山區,自然生態保持良好,有著獨特的田園風光。這裡的農業以種植玉米、土豆等農作物為主,近年來,隨著生態旅遊的興起,嘉樂泉鄉開始發展鄉村旅遊,利用當地的自然風光和農家特色,推出了農家樂、採摘園等旅遊專案,吸引了不少城市遊客前來體驗鄉村生活。
- 梭峪鄉:礦產資源豐富,煤炭開採和加工是其主要產業。在發展工業的同時,梭峪鄉也在積極探索可持續發展道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產業升級轉型。例如,對煤礦進行技術改造,提高煤炭開採效率和資源利用率,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 邢家社鄉:位於古交市南面,是離古交市區較遠的一個鄉鎮。它東面與萬柏林、杜兒平街道相鄰,與晉源區晉源鎮接壤;南面與清徐縣的東於鎮、呂梁市的交城縣相鄰,西北靠原相鄉桃園街道。邢家社鄉有著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風貌,境內有一些古老的村落,保留著傳統的建築風格和生活方式。這些村落的房屋多為石頭或青磚建造,古樸典雅,展現出濃厚的歷史韻味。
- 岔口鄉:地形複雜多樣,有山地、丘陵和平原。這裡的農業和畜牧業都有一定的發展,山區適宜養殖牛羊,而平原地區則種植小麥、豆類等農作物。岔口鄉還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如森林資源和水資源,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提供了保障。
- 原相鄉: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許多歷史遺蹟和傳說。原相鄉的村落佈局錯落有致,充滿了古樸的氣息。當地居民以傳統的農耕生活為主,同時也傳承著一些古老的手工藝,如剪紙、刺繡等,這些手工藝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體現了原相鄉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 常安鄉:以農業種植和養殖為主要產業,近年來,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農業,種植了一些經濟價值較高的農作物,如中藥材、水果等,同時也加強了農產品的加工和銷售,提高了農民的收入。常安鄉還注重鄉村環境建設,打造了一批美麗宜居的鄉村示範點,吸引了周邊地區的遊客前來參觀。
二、歷史溯源:千年變遷的文化脈絡
古交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當時隸屬晉國,戰國時歸趙國。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古交的行政區劃歷經多次變遷。漢、魏、晉及北朝時期,古交一直是晉陽西陲。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在此置交城縣。唐天授二年(691年),移縣治於大陵莊(今交城縣城),此地遂稱故交城,簡稱故交,由於故、古詞義相同,後來逐漸演變為古交。清時為古交鎮,1958年成立古交礦工區,1988年改稱古交市。
在這片土地上,湧現出了許多傑出的歷史人物。折遇蘭,字佩湘,號霽山,清陽曲縣南溝村(今本市草莊頭鄉南溝村)人,他著有《折霽山文稿》《看雲山房詩草》等作品,其文學成就頗高,在當時的文壇上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狐偃(約前697年,一說前715年—前629年),姬姓,狐氏,字子犯,晉國西境(今山西古交、清徐、交城三地交界處)人,是春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晉文公的股肱之臣。狐偃原本為姬姓,是晉國始祖唐叔虞的狄族後裔,因其先祖被分封在狐氏大戎,故以地名為氏,改稱大狐氏,後簡化為單姓狐氏。晉獻公執政時採取和戎政策,迎娶了狐偃的兩個姊妹大戎狐姬、小戎子為夫人,於是,狐偃和父兄一同入晉,成為晉國的大臣。後來,在狐偃、趙衰、胥臣、先軫等忠心輔佐下,在外漂泊19年的重耳終於返回晉國,登上君位,史稱晉文公,狐偃在重耳的復國和稱霸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必遊景點:自然與人文的完美融合
(一)自然景觀
- 汾河二庫:是古交著名的水利風景區,這裡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水庫周圍群山環繞,森林茂密,汾河水清澈碧綠,波光粼粼。遊客可以在這裡進行划船、垂釣等水上活動,享受悠閒的時光。在水庫附近還有一些農家樂,提供當地的特色美食,讓遊客品嚐到地道的鄉村風味。登上水庫大壩,俯瞰整個庫區,山水相依的美景盡收眼底,遠處的山巒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壯觀。
- 雲頂山:海拔較高,山頂平坦寬闊,彷彿一片空中草原。這裡四季景色各異,春天山花爛漫,夏天綠草如茵,秋天層林盡染,冬天銀裝素裹。在雲頂山,遊客可以欣賞到壯麗的自然風光,還能看到許多珍稀的動植物。登上雲頂山山頂,極目遠眺,連綿的山脈、廣袤的田野和散落的村莊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與偉大。同時,雲頂山也是徒步愛好者的天堂,沿著山間小徑漫步,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感受著大自然的寧靜與美好。
(二)人文景觀
- 古交舊石器遺址:位於大川河、原平河和屯蘭河與汾河的交匯地帶,地理位置獨特。以 後梁北坡為中心,北鄰屯村、鳳凰崖遺址,南連李家社遺址,東至王家溝遺址,形成了一條東西寬4千米、南北長7千米的遺址帶。該遺址時代貫穿整個舊石器時代,是太原市唯一的一處大型舊石器遺址,也是我國目前發現的重要舊石器時代遺存之一 。遺址中有著不同時期的遺存,訴說著人類在漫長歲月中的演進。後梁的早期遺存更為豐富,459件石製品涵蓋了石核、砍砸器、刮削器、尖狀器等多種型別,這是太原地區發現最早的文化遺存,見證了人類文明的曙光初現。中期遺存同樣有兩處,長峪溝的遺址中,8件石製品雖數量不多,但每一件都凝聚著古人的心血。晚期遺存為石器製造場性質,分佈範圍廣泛。這些發現,為研究人類的起源、發展和遷徙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讓我們對祖先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 狐突廟:與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狐突密切相關。狐突是古交城人,他把女兒胡姬嫁給了晉獻公詭諸,生下了重耳,也就是後來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公元前666年,晉獻公聽信寵姬麗姬的話立次子為太子,皇宮內大亂,重耳和狐突的兩個兒子狐毛、狐偃跑到了齊國、魯國、秦國等地。後來晉獻公死了以後皇宮內大亂,他的好幾個兒子都在內訌中被殺死。晉惠公夷吾從秦國回來以後當上皇帝。公元前637年,晉惠公死了以後晉懷公又當太子,為了鞏固地位就想召回重耳加以殺害,狐突至死也沒說出重耳和他兩個兒子的下落,被晉懷公殺害。後來重耳迴歸晉國以後殺死了晉懷公,當上了晉文公,厚葬了狐突,並把狐突埋到了交城馬鞍山狐爺。為了表示狐突忠君護主的精神,在晉國的各村立祠建廟,這便是狐突廟的由來。狐突廟建築風格古樸典雅,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每年都有許多遊客前來參觀,瞭解這段歷史故事。
四、民俗風情:傳統與現代的交織
古交的民俗風情豐富多彩,既有傳統的一面,也在現代社會中不斷發展演變。在傳統節日方面,春節期間,古交的大街小巷張燈結綵,充滿了喜慶的氛圍。除了常見的貼春聯、放鞭炮等習俗外,還有熱鬧的社火表演。社火表演內容豐富多樣,包括舞龍、舞獅、高蹺、旱船等,表演者們身著鮮豔的服裝,伴隨著歡快的鑼鼓聲,盡情展示著自己的技藝,為節日增添了濃厚的歡樂氣氛。在元宵節,人們會製作各種精美的花燈,舉辦花燈展覽,同時還有猜燈謎等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和遊客參與。
古交的民間藝術也獨具特色,如剪紙、麵塑等。剪紙藝人用一把剪刀和一張紅紙,就能創作出栩栩如生的作品,這些作品題材廣泛,包括人物、動物、花卉等,反映了古交人民的生活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麵塑則是用麵粉製作成各種造型的藝術品,如壽桃、麵人等,既可以作為美食,又具有觀賞價值,常常在一些重要的節日和慶典中出現。隨著時代的發展,古交的民俗文化也在不斷創新,一些民間藝人將現代元素融入到傳統民俗藝術中,使其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同時也透過網際網路等渠道進行傳播,讓更多的人瞭解和喜愛古交的民俗文化。
五、特色美食:舌尖上的古交記憶
- 油麵兒:是古交地區極具代表性的傳統美食,承載著古交人民的情感與記憶。它的製作方法獨特,口感筋道,香氣四溢。在古交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售賣油麵兒的店鋪和攤位,那一碗碗熱氣騰騰的油麵兒,不僅是人們日常飲食的一部分,更是古交人民對家鄉味道的眷戀和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製作油麵兒時,先將麵粉用開水燙熟,揉成麵糰,然後分成小塊,擀成薄片,再切成細條。鍋中倒油,將切好的麵條放入鍋中翻炒,加入蔥花、蒜末、醬油、醋等調料,翻炒均勻即可。炒好的油麵兒色澤金黃,香氣撲鼻,讓人食慾大增。
- 沙棘膏:古交地區盛產沙棘,沙棘膏便是利用沙棘果實熬製而成的特色養生食品。它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類黃酮等多種營養成分,具有抗氧化、增強免疫力、調節血脂等功效。沙棘膏古法熬製技藝是古交地區的傳統技藝,它承載著古交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原位於古交市桃園街道西梵寺溝,1992年因城市建設搬遷至金牛東大街楊家坡。然而,古交人民依然珍視這一傳統技藝,在傳承古法熬製技藝的同時,也積極探索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方式,讓沙棘膏這一古老的養生佳品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如今,沙棘膏不僅在古交當地深受歡迎,還透過電商等渠道銷售到全國各地,成為古交的一張美食名片。
六、旅遊指南攻略
(一)交通指南
古交交通便利,距離太原南站50公里、武宿國際機場55公里,位於太原都市半小時通達圈。太古嵐鐵路、太興鐵路複線穿境而過,太古高速公路、4條省級幹線等公路通車總里程1028.27公里。在建的太原市西北二環高速公路古交境內69公里,竣工通車後古交將成為區域高速交通重要樞紐。遊客可以選擇乘坐火車、汽車或自駕前往古交。如果從太原出發,乘坐汽車大約需要1小時左右的車程;自駕的話,可以透過太古高速公路,一路欣賞沿途的風景,輕鬆抵達古交。
(二)住宿推薦
- 古交市區酒店:古交市區有多家不同檔次的酒店可供選擇,如古交賓館等,這些酒店設施齊全,服務周到,交通便利,方便遊客前往市區的各個景點和商業區。
- 鄉村民宿:如果想要體驗鄉村生活,遊客可以選擇在汾河二庫附近或一些鄉村旅遊景點的民宿住宿。這些民宿環境優美,空氣清新,能讓遊客感受到濃厚的鄉村氛圍。例如,汾河二庫附近的一些民宿,房間佈置溫馨舒適,有的還帶有陽臺,可以欣賞到水庫的美景。遊客在這裡可以品嚐到農家自種的蔬菜和水果,享受寧靜的鄉村夜晚。
(三)遊玩路線規劃
- 一日遊路線:上午可以前往古交舊石器遺址,瞭解人類文明的起源和發展,感受歷史的厚重;中午在遺址附近的農家樂品嚐當地特色美食;下午前往汾河二庫,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進行水上活動,放鬆身心。
- 兩日遊路線:第一天,參觀狐突廟,瞭解狐突的歷史故事和狐突廟的建築文化,之後前往雲頂山,欣賞山頂的草原風光,在山上游玩並拍照留念;晚上住在雲頂山附近的民宿,體驗鄉村生活。第二天,前往馬蘭鎮,觀看當地的民俗表演,感受古交的民俗文化,中午在馬蘭鎮品嚐美食,下午返回市區,結束愉快的旅程。
古交,這座充滿魅力的城市,無論是其悠久的歷史文化、獨特的民俗風情,還是秀美的自然風光和誘人的特色美食,都值得遊客前來探索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