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倒也是,朕確實是少來了。”

正當劉辯與三女聊天時,荀彧已經將白疊在糜竺面前展示了出來。

糜竺作為經商多年之人,只是一眼便看出了此物的珍貴。

但他同樣也知曉,此物的價值只能在徐州以北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這讓糜竺有些躊躇。

“陛下之意,微臣應該已經明白了,只是北地苦寒,難養徐州啊。”

“若是仍由荊州坐大,無一州可與其抗衡,屆時陛下豈不是要太過操勞了?”

荀彧聞言,微微一笑答道。

“糜兄,眼光大可放得更北一些。”

“陛下早就有心,收服光武先帝允出去的土地,青徐之地,皆能以海通幽遼,糜兄此來,倒是先於青州了。”

糜竺聞言,微微一愣,即便荀彧如此說,但朝廷日後的主要方針是否放在北方,他還真不敢私自做出決斷。

“糜兄,此物便是匈奴、鮮卑,都未曾大面積種植,原本此物陛下是準備設立專門的官署收入國庫,以備不時之需的。”

“若不是糜兄此來,陛下斷然不會拿出此物,陛下已經與我言明,毀諾之事斷不可做,但徐州亦有功勞,只得割捨如此神物了。”

荀彧說罷此話,便不再多說。

一時間偏殿內陷入了寂靜。

瞪了片刻後,荀彧見糜竺還不表態,便捧起裝有白疊的木盒,準備離去。

要知道,這世上得而復失,是讓人最難忍受的事情,糜竺見狀立刻起身道。

“賢弟可否容我幾日?等我派人書信於陶公商議?”

糜竺作為商人豈會不被白疊所誘惑?但作為徐州的代表,他卻又不得不將此事與陶謙說明,此刻也確實是兩難的。

“好,但陛下可不會等你多日,以我對陛下的瞭解,至多三日,糜兄與陶公若是在一封信中無法說透此事,我看糜兄不如早日回徐州去吧。”

荀彧點了點頭,將裝有白疊的盒子交還給了張讓,拱手告辭。

同一時間內,諸葛亮也趕到了劉琦下榻的函館之中。

“劉琦見過先生。”

劉琦感念當日諸葛亮相助,歷來對他恭敬。

“微臣當不得公子如此大禮,今日所來,卻有急事要與公子說明,公子可否屏退左右?”

諸葛亮開門見山道。

劉琦聞言,立刻拊掌三次,原本隨侍在側的護衛與侍人盡數散盡。

諸葛亮見狀立刻開口道,“公子可知那徐州糜竺去而復返?”、

“什麼?”

劉琦有些不敢置通道。

“那糜竺去了荀令君的府邸,託了令君再次入宮。”

“此後,陛下便召見了我等,同我們商議攻袁一事。”

諸葛亮看著劉琦說道。

“這糜竺竟如此不要臉面,身為外使竟私自拜會朝臣!”

雖然此刻劉琦自身也是外使,也正在拜會諸葛亮這位朝臣,但他終究有皇親國戚這一層保護,所以才能地方地指摘糜竺。

“公子,此刻可不是細究糜竺錯處的時候,只怕那糜竺有些說動了陛下,這才喚了重臣商議啊。”

諸葛亮見劉琦生氣,立刻將事情引向了正軌。

“這……先生教我,家父對豫州之事極為看重,若我不能促成此事,只怕家父會對我失望啊。”

劉琦看向了諸葛亮,他知道諸葛亮既然前來告訴自己這件事情,必然有他解決的辦法。

“哎,在下只知道那糜竺答應陛下,恭喜袁術之後不取豫州分毫,只求與京中通商。”

“如此條件,別說是陛下了,便是我等朝臣也有意動。”

“公子一定要拿得出更好的價碼才能打動陛下了。”

諸葛亮苦笑道。

“哼!他徐州本就人才凋敝,自然吃不下豫州之地,所以才退而求其次,想打破我荊州在南方的貿易地位。”

“好毒的心啊!”

“只是先生,家父為了配合陛下之政,心甘情願將荊州劃分了南北,此事本就不被本地世族所容。”

“若是在豫州之事上再有錯失,只怕荊州是要生亂的呀。”

劉琦攤開了雙手說道。

“哎,在下不比令君,能帶公子再次入宮,但若是公子有更好的價碼,在下拼的官位不保,也定要為荊州的安寧出一份力。”

諸葛亮拱手道。

“先生,不瞞你說,近年來我投身軍武,極少參與政事,雖然家父將此次入京商討豫州之事的決定權,全部放在了我的手中。”

“但我真不知道該如何與陛下討價還價啊。”

“難道貴為天子,還有缺少之物不成?”

劉琦十分為難的說道。

諸葛亮見狀,故作沉吟,在劉琦面前來回踱步,直到一刻之後,劉琦都有些眼暈了,他才開口道。

“公子可知,陛下新政之事?”

“震動天下,我豈能不知?”

“公子可知新政對於國家的人才與國庫的消耗極大?”

“想來也定是如此的,陛下在各縣郡都加設了官署,加之前番大戰,只怕國庫的消耗十分巨大。”

“等等!先生是說,陛下這裡,或可用銀錢打通?”

劉琦瞪大了眼睛,有些不可置信的說道。

諸葛亮臉色有些沉重地說道,“雖不萬分保險,卻也不妨一試。”

“公子啊,此刻糜竺仗著與荀令君家的私交,可以自由出入皇宮,只怕你我要拼死一搏了。”

劉琦聞言,點頭稱是。

“先生,銀錢荊州不缺,只要先生能帶我入宮再見陛下,此事定能促成的。”

“哎,在下官職不濟,只怕無法帶著公子直接入宮,但在下這裡有一個法子,倒是可為公子解憂。”

“先生快說。”

“公子只需代表黃將軍拜訪黃貴妃即可,只要說動了貴妃,還怕見不到陛下嗎?”

諸葛亮輕聲說道。

劉琦聞言,思慮了片刻,當即便下定了決心,“請先生在函館外稍待,我準備一些東西,便與先生同去拜訪貴妃。”

諸葛亮聞言,當即退出了劉琦的房間。

一刻之後,劉琦換上了衣服,捧著一個奢華的錦盒,與諸葛亮兩人向著皇宮的方向駕馬而去。

“公子,盒中可是送與貴妃娘娘之物?”

“嗯,此物本就是獻給陛下與娘娘的,此刻用它倒是比它待在禮單之上要應急許多。”

劉琦微微一笑道。